9月23日下午,第十九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以下簡稱「藝術節」)音樂劇分享會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成功舉辦。此次分享會探討了音樂劇在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實踐路徑,期望進一步激發、集聚音樂劇產業資源,推動深圳發展成為音樂劇「源頭」和「潮頭」。
據介紹,藝術節作為文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藝術節秉承「搭建國際文化交流橋樑、打造原創新作展示平台、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促進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宗旨,從第十九屆起,將重點聚焦最具有文化產業屬性的演出品類——音樂劇,以「搭建音樂劇交流展示平台,匯聚和培養本土音樂劇人才,集聚音樂劇產業資源,促進音樂劇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劇薈·合鳴」為主題,從2023年9月至10月,將隆重推出多台舞台藝術精品佳作、1場音樂劇分享會及多場周邊活動,聚焦原創精品音樂劇的創新發展,舞劇、音樂會等百花齊放,用佳作共創鏘鏘和鳴,助力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藝術盛宴。
活動現場
本屆藝術節音樂劇分享會受邀嘉賓有:中國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理事陳少琪,中國澳門原創音樂劇音樂總監陳蔚風,中國香港著名作曲家金培達,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戲劇編導、影視編劇田辰明,一台好戲創始人漢坤,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藝術處代表,市及各區的文藝院團、藝術場館、劇協、音協、舞協、文化館等文藝工作者,以及約百名音樂劇愛好者。
本次音樂劇分享會以「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劇孵化及產業鏈搭建」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音樂劇與城市的關係進行了主題分享,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劇的製作及創作方向」「如何為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劇的教育與孵化注入新的動力」「暢談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音樂劇發展的挑戰與機遇」三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劇的製作及創作方向」議題環節,陳少琪以本土文化融合和音樂劇製作趨勢為主題,探討大灣區獨有的地域文化和傳統,他認為嶺南文化與音樂劇結合將能夠摩擦出不同的火花,通過這樣的創作更能夠吸引到國際的關注。
金培達以國際化創新和新興科技應用為主題,探討了如何研創多元化的音樂劇。他認為舞台和科技的關係在音樂劇的創作過程中互為補充,所有的科技和表現形式基本上都源自人的思維,同樣需要依靠新的科技來輔助實現,要探討大灣區未來的音樂劇發展,首先要把握本土的科技優勢,紮實培養舞台技術人才,才能更好地用科技完成藝術的表達。
陳蔚風與田辰明從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對「如何為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劇的教育及孵化注入新的動力」的看法。陳蔚風從音樂劇師資、音樂劇實踐平台、音樂劇商業化三個方面進行交流,他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發展音樂劇有着巨大的市場和潛力,期待能夠在未來與深圳本土演員強強合作,創造更多音樂劇的可能性。
田辰明表示,深圳可以憑藉城市優勢推動多元文化聚集以及產學研新方向,創造更多良性的商業模式。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起深挖本土故事,以外部視角創作更加喜聞樂見的音樂劇,從而廣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讓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在「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音樂劇發展的挑戰與機遇」議題討論中,漢坤從多元化、多領域的視角出發,探討受眾培養和市場拓展與推廣策略。結合Z時代劇場生活方式以及演藝新空間的話題,他認為當下以上海、深圳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他們的消費趨勢已發生明顯變化,正追求一種以劇場文化為代表的滿足精神體驗的消費方式。未來,只有精準洞察年輕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夠讓劇場文化成為觀眾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馬晨騁則圍繞產業鏈構成、資金支持和投融資環境,探討了搭建大灣區音樂劇產業聯盟的必要性。他認為深圳是下一個可能成為最重要演藝市場的城市。深圳不僅僅是科技和經濟的重鎮,未來也將成為全中國文化演藝重鎮,而音樂劇將成為演藝產業的發動機和推動力。
主題分享後,嘉賓還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互動,對如何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推動產業融合,使大灣區音樂劇走向國際舞台發表了觀點,觀眾頻頻報以熱烈的掌聲。(記者 黃鳳鳴)
頂圖: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