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濕」意之城 「圳」守生態 深港澳媒體親近福田紅樹林

有片|「濕」意之城 「圳」守生態 深港澳媒體親近福田紅樹林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9-27 08:52:2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昨日(26日),由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主辦、香港商報承辦的「融通深港澳」媒體交流採訪活動進入第二天,深港澳三地媒體代表踏入廣東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走過保護區內的浮橋、棧道,登上觀鳥亭,採訪團感受到深圳這座繁華都市的生態多樣。他們紛紛表示,這裏不僅僅是深圳灣最後的一片原生紅樹林濕地,更是珠江口的生態瑰寶,守護着眾多水鳥的家園以及繁華城市的生態平衡。

 漫步紅樹林科普棧道

 廣東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4年10月,1988年5月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21.64公頃,由福田紅樹林和內伶仃島兩個區域組成。採訪團踏足的是福田紅樹林區域,位於深圳灣東北部,面積367.64公頃,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共同組成深圳灣(香港稱後海灣)紅樹林濕地,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水鳥。2020年,福田紅樹林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202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內伶仃島位於珠江口內伶仃洋東側,面積554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獼猴數量達1200多隻,是全球種群密度最高的區域。

 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宣教員石俊慧的引導下,採訪團走在紅樹林科普棧道,了解紅樹林相關的知識。紅樹林是唯一生長在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在全球範圍內分布廣泛。中國擁有的紅樹林面積佔全球紅樹林總面積的2‰,其中廣東省的紅樹林面積最大,福田紅樹林就是廣東省內最大、最原始的紅樹林之一。

 這裏有着多種紅樹植物,如秋茄、木欖、白骨壤、桐花樹、老鼠簕等,它們組成了紅樹林的生態系統,為眾多水鳥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紅樹林的生態功能不可小覷,它在維護生態平衡、滋養海洋生態系統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石俊慧介紹,保護區實行預約參觀制,每日對外開放80個參觀名額,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也邀請市民走入自然,了解濕地保護知識。

 近距離探索水鳥天堂

24 (4).jpg

 採訪團登上觀鳥亭遠眺保護區美景。 記者 蔡易成 攝

 沿着棧道,採訪團來到了觀鳥亭,這裏是賞鳥愛好者的天堂。登上觀鳥亭,記者們深深地感受到保護區生態之美,俯瞰鳥兒在微風中掠過濕地、還可以眺望到遠處深圳灣和香港的風光。除了觀鳥亭,保護區還設有海邊觀鳥屋,並且還有望遠鏡等觀鳥設備提供。在海邊觀鳥屋,記者們透過船艙玻璃,近距離觀察捕食的鳥兒。這個地區不僅是水鳥的樂園,更是東半球候鳥遷飛區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轉站。

 記者們了解到,在這裏棲息的冬季候鳥中,最受市民歡迎的莫過於黑臉琵鷺。黑臉琵鷺外貌獨特,嘴巴形狀酷似琵琶樂器,由此得名。黑臉琵鷺是一種世界瀕危珍稀鳥類,也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此外,這裏還有蒼鷺、鸕鶿、紅嘴鷗、琵嘴鴨、反嘴鷸、紅腳鷸等多種鳥類,構成了這片生態的多樣性。

24 (1).jpg

 福田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的水鳥。 記者 李溪 攝

 浮橋探幽讚生態保護

 沿着浮橋一直走到前沿灘塗,這裏的景象令採訪團嘆為觀止。灘塗上有着豐富的底棲動物,如彈塗魚和招潮蟹,這些是水鳥的美食,因此灘塗被稱為水鳥的餐桌。這片灘塗地成為了各種鳥類的尋食之地,每種鳥類都根據其嘴巴的形狀尋找適合自己的食物。例如,金斑鴴喜歡吃沙蠶,白腰杓鷸喜歡吃螃蟹,而蒼鷺則喜歡捕食魚類。這種多樣性讓記者們深刻地感受到生態系統的複雜和神奇之處。

 在保護區內,有一個獨特的生態現象,那就是基圍。在冬季,漁民排乾基圍,吸引了大量小魚和小蝦聚集在淺水處,水鳥們則在這裏覓食。基圍也成為了鳥類重要的覓食和棲息地。魚塘基圍在過去主要用於經濟養殖,但問題也逐漸顯現,如水位過深、生境單一等問題,對水鳥的棲息不友好。因此,政府採取了積極的措施,將1000多畝基圍全部徵收,並交由保護區管理,不再開展經濟養殖。

 經介紹,記者們了解到,生態修復工作包括建造大小、形狀、坡度各異的小島,打造多樣化的生境,清理蘆葦、安裝智能水閘系統等,使得魚塘成為了水鳥的天堂。這裏吸引了大量的水鳥,尤其是黑臉琵鷺,2022年11月以來,監測顯示在此聚集的黑臉琵鷺數量超過150隻,創下近年來的紀錄。這個奇跡背後是保護區不懈的努力和對生態系統的精心管理,確保了水鳥的棲息和繁衍。

24 (2).jpg

 深港澳媒體採訪團在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影。 記者 李溪 攝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珠江口的生態寶藏,是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在這裏,記者們看到了自然生態的奇妙之處,也深刻感受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一位港媒記者感慨,「福田紅樹林是深圳的一張綠色名片,它提醒我們,城市發展不應該僅僅只是追求高樓大廈,還需要保護自然環境。這裏的基圍和灘塗生態系統的恢復,為我們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啟示。」採訪團成員也紛紛表示,希望通過更多的新聞報道去呼籲更多人關注並保護這片寶貴的自然資源,為生態平衡貢獻一份力量。(記者蔡易成)

 頂圖: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記者 李溪 攝

責任編輯:靜文 有片|「濕」意之城 「圳」守生態 深港澳媒體親近福田紅樹林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