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擁抱前海的九個理由

擁抱前海的九個理由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10-02 10:06:04 來源:深圳特區報

    正值國慶長假,深圳特區報記者選擇九個不同領域就業創業的前海人跟隨採訪,全方位多角度記錄他們在前海這片開發開放的熱土上幹事創業,播灑汗水,逐夢圓夢,不斷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現代物流

 從前海通達四海連接八方

 走進王博的辦公室,大屏幕上顯示實時倉庫作業數據,辦公桌上堆滿各類國際美妝產品……通過幾件標誌性物品,就能知曉他從事的是跨境電商行業。王博介紹說:「我們主要做跨境進口,在前海發展3年多來,團隊已經超過200人,高峰期每天最多能處理10萬筆訂單,年均申報進口訂單接近400萬筆,年均申報進口總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在大學期間,王博就開始接觸出口跨境電商,是國內較早接觸並從事海外電商平台創業的一批人。2020年1月,王博在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創立跨境電商進口供應鏈服務企業,取名為深圳有個大倉庫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創業初期因規模較小,彼時還只能寄居在100多平方米的小倉庫中。「之所以取名有個大倉庫,也是希望將來能夠擁有自己的大倉庫。」王博說。

 談及選擇前海的緣由,王博說,公司客戶主要以海外品牌方和跨境貿易商家為主,而香港是整個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及物流的集散中心,因此,毗鄰香港的前海綜合保稅區成為他創業的首選地。此外,前海針對現代物流業及港資企業特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前海綜合保稅區多年來在優化企業通關便利性方面作出的不斷嘗試和創新,能夠實實在在利好企業發展。

 事實上,跨境電商一直是前海的「金字招牌」,2022年,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了2352億元。為吸引更多跨境電商企業,前海對落戶的跨境電商平台、大賣家、物流服務商等推出一系列優惠扶持措施,還出台支持電商發展的「十五條」舉措,從基礎設施、跨境物流、產業生態等維度,為前海合作區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王博也是獲益者之一,為應對行業變革,王博成立大倉智行創新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通過自研供應鏈信息系統,實現跨境電商進口供應鏈全流程的數碼化智能化轉型和升級。「我們每年會投入超700萬元人民幣用於軟硬件研發,前海也有相關優惠政策給予補貼,有效助力公司轉型發展。」王博說。

 金融開放

 助力打造深港跨境金融「生態圈」

 9月初,在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一座高端寫字樓內,來自深港兩地的頭部公募管理人、頭部基金中基金(FOF)管理人、頭部私募等超50位金融從業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北向跨境投資合作新路徑。這場極具大灣區特色的交流沙龍,是由亞丁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發起,作為一家在香港成立的人民幣資產電子化交易科技服務機構,亞丁持有香港SFC監管的1、2、4、9號牌照,並獲批債券通、CIBM Direct等北向投資資質。隨着今年3月亞丁入駐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將為更多香港乃至境外北向跨境投資者打開一扇前海大門。

 探訪亞丁的辦公地,與傳統金融企業不同,屏幕上滾動的不是長長的金融數字,而是一串串代碼。「我們超過一半的員工都是研發人員,通過聚焦債券,衍生品和基金等多類別資產,提供數據展示、定價輔助、多渠道詢價、自動匹配等個性化、一站式交易服務。」亞丁董事長、CEO王震介紹稱。

 自「金融支持前海30條」發布以來,各類創新政策不斷為跨境金融企業注入發展「活水」,亞丁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5月,亞丁入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認定的首批「北向互換通」境外投資機構名單,也成為亞丁落戶前海後取得的第一個北向跨境投資資質。9月27日,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頒獎典禮上,亞丁集團獲得大灣區「最佳商業服務獎」,標誌着公司以科技化手段助力北向跨境投資的努力被充分認可。

 談及未來,王震篤定而自信:「我們一方面將定期舉辦北向投資相關交流活動,利用前海這個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助力打造深港投資『生態圈』。另一方面,亞丁也會持續深耕北向投資,為更多北向跨境投資者提供便捷交易投資渠道,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環境優越,成為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的樂土。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港青創業

 解鎖「衛浴世界」的無限可能

 如果在不同時間段詢問楊志華的業務,得到的可能都是差距甚遠的答覆:餐飲供應、衛浴進出口貿易、活動策劃執行……走進位於前海公館的獨棟建築——深圳愛浴廊,相關疑惑都能在這裏一一解開:一樓是集餐飲與社交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二樓是衛浴家具展示廳,三樓是專做文化活動的辦公場地,在近千米的空間內,楊志華為來訪者們立體展現了「衛浴+」的無限可能。

 

 香港青年楊志華參展2021年廣州設計周

 楊志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2003年,他從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就開始從事衛浴產品開發及質檢工作,在積累了一定的行業經驗和資源後,楊志華2010年在香港創立衛浴潮流品牌INFINITE Bath,其業務遍及北歐、德國、荷蘭等地,並逐步拓展到日韓等國。2019年,為了推廣衛浴生活方式,他隻身來到前海,創立前海首家浴室主題文化餐廳。

 「前海毗鄰香港,通關便捷,我想立足前海,利用這裏對新事物、新業態的包容度,走向更廣闊的大灣區及內地市場。」楊志華坦言,iBath Lounge愛浴廊在前海開業初期便受到疫情影響,人流量和消費情況都未達到預期,艱難營業時,他反而沉下心來,潛心研究衛浴如何與餐飲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就餐體驗。

 在浴室里開了一家西餐廳、肥皂造型的布丁甜品、衛浴界「宜家」吃喝玩樂一站式生活館……如今,各類社交平台都開始出現愛浴廊相關標籤、帖子,隨便一搜,就能看見各類玩法多樣,好評不斷的經驗帖,都是楊志華不斷解鎖「衛浴+」的成果落地。

 「落地前海4年來,我們從單一的衛浴貿易業務發展為複合型的生活品牌,從一個香港創業企業擴展成深港聯動的平台,接下來,iBath愛浴的故事還將出現更多發展版本。」楊志華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籌備iBath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的又一分店,進一步吸引深港兩地青年,預計將於今年年底開業。

 綠色生態

 擦亮前海綠色能源的「生態名片」

 秋日深圳,依然艷陽高照,暑氣未消,但無論何時走進前海冷站,都能感受到十足涼意。作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城市級區域集中供冷系統,前海冷站能夠為1300萬平方米的辦公、商業、酒店等公共建築提供空調冷源服務,是一座當之無愧的「超級大空調」,而前海冷站的建設、運營,主要是由深圳市前海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的企業化建設運營平台——前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實施。

 「我加入前海接手的『第一棒』,就是前海區域集中供冷首個啟動的2號冷站建設。此後保持着每年2至3個冷站同時在建,目前,前海區域集中供冷項目已建成投運2號供冷站、4號供冷站、5號供冷站與10號供冷站,共簽約供冷用戶53家,供冷接入面積達483.06萬平方米。」前海能源董事長傅建平表示。

 2015年初,深耕區域集中供冷領域10餘年的傅建平帶着經驗來到前海,那時,前海能源還不到10名員工,而距離首個冷站投運交付僅剩1年多時間,人手少,任務重,成為傅建平加入前海能源的「第一道難關」。

 「之所以選擇前海,正是因為前海在2010年綜合規劃階段,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綠色生態理念,並將區域集中供冷納入了市政專項規劃,將區域集中供冷規劃與土地出讓開發計劃創新結合,而且前海建築容積率高,且多為公共建築,供冷負荷密度高,這些為前海集中供冷的建設運營提供了非常好的實現條件。」抱着堅定的信心,傅建平開始攻克難題:增加人手,培養隊伍,建章立制、制定技術、服務標準、協調建設……

 如今,前海能源員工規模從個位數發展至超百人,從單一集中供冷拓展到綜合能源服務,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服務能力也實現多元化。

 「今年年底,我們將正式開啟香港啟德發展區新增區域集中供冷項目的運營服務,成為綠色建設『前海模式』聯通香港的第一站,未來,我們也將繼續對外拓展,在更多地方擦亮前海綠色能源的『生態名片』。」傅建平說。

 跨境執業

 在法治示範區提升專業素養

 前段時間,在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的一次調解中,被告方與原告方確實簽訂了服務合約,但由於一系列意外事件,被告公司遭受巨大損失,無法履行合約中的責任。原告提出訴訟要求賠償,而被告在調解過程中坦白地告訴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港籍調解員禤孝廉,他目前無力償還。對被告來說,繼續訴訟只會導致破產,但多給一點時間,通過努力可能會有好的結果。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很多時候,被告並不是不承擔責任,只是缺乏一個可信的中間人來傳遞信息。

 選任香港地區調解員是前海法院建院以來推動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工作。禤孝廉2022年取得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資格,並於今年被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聘為港籍調解員。「作為調解員,我能夠幫助他們傳達訊息,化解矛盾。」禤孝廉說。

 「前海法治是最接近普通法且保持中國法律體系的一個典範。它在法律運作中能夠靈活適應國際慣例,同時保持中國法律的獨立性和特色。」禤孝廉介紹,得益於國家對香港司法行業的優惠政策,自己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執業,不斷提升了專業素養,前海作為一個創新實驗區,其法治實踐和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鑑和推廣的價值。這種成功的示範效應對於整個國家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法治水平。

 「前海法治以其創新、協助和融合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知調解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建立訴訟雙方的信任。調解的目的是協助他們解決爭議,在省時和省錢的情況下達成雙贏的結果。」禤孝廉表示。

 新城建設

 在前海建設一線感受「特區中的特區」

 脖子掛口哨,腰間別扳手,中氣十足的大嗓門,每天圍着工地轉,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這是中鐵二十局南方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王忠誠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從除去雜草,到水泥地面鋪設施工、再到大型機械設備有序進場……各項事務都要安排處理地有條不紊,穗莞深城際前皇段的施工每個環節都要精雕細琢。」採訪王忠誠時,他反覆強調,要秉持着「做精、做細、做優」的項目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嚴格要求相關施工準則,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由於項目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已從業27年的王忠誠,始終堅持每日巡查施工現場所有細節。「前海是『特區中的特區』,我們的建設容不得半點馬虎。」王忠誠介紹,針對施工難點,項目施工團隊精心組織、科學籌劃、配足資源。盾構施工前對盾構機選型、施工方案等充分論證,對地質情況補充勘察;盾構施工採用信息化施工和管理,加強地表監控量測,隧道內利用地震波法或電磁法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加強掘進參數的調整和盾構姿態的控制,及時進行同步注漿及二次注漿,確保盾構施工安全。

 「作為公司項目一線的管理者,王忠誠對施工人員遵守安全行為規範、執行安全生產要求均起到了表率作用。」這是同事們對王忠誠的評價。

 項目管理者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直接影響着項目安全管理水平。王忠誠不僅帶領項目部人員做好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管理工作,還督促項目部人員積極響應號召,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類專項治理等豐富多樣的安全生產活動,通過活動提升項目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促進生產安全。

 「在前海的建設工作,我感受到了『特區中的特區』精神所在。我喜歡較真,一旦發現問題,就要規規矩矩按照規範要求來處理,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企業,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建設者。」王忠誠說。

 前海公證

 「我找到了熱愛的事業」

 上午9點的前海公證處,人來人往,鍾瑜菁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深圳女孩,鍾瑜菁剛畢業就來到了前海,在前海公證處籌建之初帶着滿腔熱忱和希望加入其中,成為第一批員工。

 「我是幸運的,走進這個當時對我來說還是陌生的行業,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成長,也讓我體會到人生百態。」鍾瑜菁介紹,很多人都認為公證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以為日常的工作就是蓋章,事實上,公證處的每一項工作都要經過耐心細緻的詢問,審慎嚴謹的核實,確保所辦的每一個證都有理有據。

 「無論是割捨不斷的親情和複雜的情感糾紛,抑或人生終會經歷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在這裏都可以見到。遺產可以分割,但親情難以割捨。在這裏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公證人更像是心懷正義的俠客,聚焦公證當事人的訴求,相助每一個身處糾紛漩渦的當事人,給出公證方案,傳遞司法溫度。」鍾瑜菁回憶,面對前來辦理公證的當事人,不論是知名企業法人,還是知識分子,抑或脾氣乖戾、動輒臉紅脖子粗的中年壯漢……她總是通過溫文爾雅的解答做好公證服務。

 「今年是我在前海工作的第8個年頭,也是我進入公證行業的第8年,見過華燈初上仍伏案擬稿的身影,也聽到過逐行逐字校對證詞的聲音;見過當事人誠摯感謝後那一抹滿足的微笑,也聽到過當事人苛責時那一聲無奈的嘆息。我望着深圳地圖,仿佛上面的每個角落都曾在公證詞中出現過,似乎每個地方都有我們服務過的人們,公證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這是一份有溫度的職業。」鍾瑜菁表示。

 深港合作

 打造粵港澳合作新型研發機構示範樣本

 「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到前海工作已經接近3年了。回首這過往三年,是值得細細品讀的,在前海開展各種業務的過程,更讓我相信,選擇前海是正確的。」來自前海智慧園區有限公司的張威告訴記者。

 張威從事的行業是城市交通規劃研究。近年來,以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碼技術主導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信息化智能化作為推動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型的重要手段。「前海也一樣在加速推進,我在前海有機會參與了先進的智慧交通的建設,專業能力上得到提升。」張威介紹,為推進科研領域的深港合作,在前海的政策支持之下,自己所在的公司和香港大學合作組建了香港大學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這是香港大學首次與企業合作共建的研究院,自己有幸全程參與了研究院的籌建工作,並擔任了副院長,配合港方的院長負責前海方面的各項日常運營工作。在近三年的工作過程中,自己早已融入了更加開放的平台。

 「前海是一張非常亮眼的名片,我能在這個平台上工作,並為推進深港合作貢獻一份力量,感到非常榮幸。另一方面,與國際最先進的科研院所一同工作交流,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我會盡全力將研究院打造為粵港澳合作新型研發機構示範樣本。」張威說。

 商業發展

 「在前海工作讓我不斷成長」

 「我在萬象前海推廣部擔任設計師,很榮幸能夠加入這個優秀的商業項目。在過去的兩年多里,我在這裏獲得了全面的職業發展機會。不僅在我的專業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還有機會涉足不同的業務領域,增強了我的工作能力同時拓寬了我的視野。」 萬象前海推廣部設計師林嘉雯說。

 隨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執業前海,前海的商業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林嘉雯介紹,前海建設之初,她就曾來到前海,當時前海片區都還在緊密地建設與發展中。「目前前海的商業發展與政策福利吸引了許多大型企業和創新型公司入駐,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所以在就業方面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空間。同時在生活方面也非常豐富便利,逛街吃飯看電影都有多種選擇,外賣也非常方便,這些都讓我切實地感受到了在前海生活的便利性。」 林嘉雯介紹,在前海的工作經歷得以讓自己在優秀的商業項目中不斷成長。

 如今,前海商業綜合體已經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桂灣片區首個開業的商業綜合體到前海卓悅INTOWN、前海首個10萬平方米級商業綜合體華潤萬象前海,以及大前海範圍內的前海壹方城和歡樂港灣等,不斷提升着前海人生活消費的體驗感和滿足感,激活前海發展新活力。(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徐美 張智偉)

   頂圖:前海熱土。讀特融媒體記者 范錦樺 攝

責任編輯:羅維維 擁抱前海的九個理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