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 梁振英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公司,不知何故,近日被幾份傳媒不約而同形容為「港版淡馬錫」。
我曾在淡馬錫佔大股的三家新加坡公司任非執董多年,同時由於要管理測量師行在當地的業務,過去40年,去過新加坡約400次,對當地的政經有些認識,我認為將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說成「港版淡馬錫」,是不必要的誤會。
淡馬錫和香港投資管理公司不僅是資產規模「牛脾與蚊脾」,兩者的作用和覆蓋面差天共地,貽笑大方事小,讓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以為香港特區政府改變政府與產業的關係事大。
先說覆蓋面,談馬錫作有大股東的新加坡企業遍及國計民生,從銀行到電訊到地產的巨頭公司都是以淡馬錫為大股東,以我曾任非執董的星展銀行(控股)、吉寶集團和騰飛集團為例,淡馬錫佔的股權分別為29%、21%和100%,這不是成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的意圖。如果要和淡馬錫類比,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就要成為滙豐、國泰航空等的大股東了,像嗎?
再說規模,光是淡馬錫在星展的股權,今天的市值已經是1420億港元,在吉寶的值143億港元,騰飛後來被納入CapitaLand,不贅。
2023年3月31日淡馬錫的投資組合淨值約2萬2千億港元,而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起始管理的資金規模僅為620億元,可以說成「港版淡馬錫」嗎,「蚊脾」可以把自己說成「港版牛脾」嗎?
香港人和新加坡人都熱衷於將這兩個亞洲都會作比較,我認為港新兩地異大於同,相似的只是表面,差異是深層的,成因是歷史和地緣關係。
註:行政長官於2022年度《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
為更好利用財政儲備促進香港經濟和產業發展,香港特區政府設立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起始管理的資金規模為620億元),以把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220億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元),和「策略性創科基金」(50億元),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300億元)歸一收納管理。公司將按提高香港競爭力、引領和支持策略性產業蓬勃發展的方針,進行投資,以增強香港招商引資的能力,目標是提升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透過物色投資機遇,策略性推動目標產業發展,長遠提升本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並賺取投資回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22年10月介紹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作及投資方向,除會沿用「未來基金」與不同資產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合作模式外,還會積極主動去做投資,創科是重要投資範疇,而有利香港未來、有一定回報的非創科項目亦會參與。
自成立以來,已有不少機構向公司提交投資計劃書,包括創科和金融科技企業,公司連同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已與一些有興趣機構開展初步洽談,未來會根據董事會訂定的投資準則考慮作出投資。總括而言,除投資回報外,公司亦會考慮企業或個別項目帶動本地產業發展和就業,以及長遠提升本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的潛力,有關過程視乎與相關合作方的商討、個別市場的情況和董事會的決策,不宜硬性規定時間表和投資比例。
另外,在公司成立之前,「香港增長組合」已甄選八名普通合夥人,為該組合作策略性投資,其涉及的行業範疇十分廣泛,包括科技、醫療保健、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工商及金融服務、消費品等。金管局一直協助統籌與普通合夥人合作的事宜,跟進簽訂合約及安排注資,並監察合夥人按協議和實際情況作出投資。我們已透過行政安排逐步將「香港增長組合」過渡至由公司管理,董事會將考慮投資運作的實際需要和公眾知情權等因素,為公司制訂整體披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