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台方陸委會宣布恢復兩岸團客旅遊的一個月準備期日前已屆滿,但陸方並無回應,使得台灣業者等了大半年的期待依然落空。先是陸方恢復台灣團客赴大陸旅遊,台灣旅遊業希望陸委會配合恢復,才能開始組團,但陸委會迄今仍未鬆口,只表示再給陸方一點時間,言下之意要大陸「對等」開放大陸團客來台,否則就不放行台灣團客赴大陸旅遊。可見台方至今仍因政治考量緊閉兩岸觀光大門,從先前的「觀光小兩會」協商,到一個多月前的恢復兩岸觀光準備期,期限早已到卻依然毫無消息,讓業者不僅不抱期待,更像是完全死心一般。
蔡當局視兩岸開放為政治籌碼
值得注意的是,陸委會8月24日提出的開放規劃,加上了不少但書,其中當然有政治考量。弦外之音體現出,「台灣既然往前走了一步,大陸也要跟着向前走」,於是把球丟給了大陸,看大陸接不接球。陸委會的盤算是,若大陸不接球,即可批評其沒有誠意。然而,對大陸而言,大陸並未對台灣旅行團設下禁令,蔡當局把台灣民眾赴大陸團隊遊與大陸民眾赴台團隊遊掛勾,試圖為禁止台灣民眾赴大陸團隊遊「甩鍋」卸責。而國台辦對陸委會的回批,是在陸委會發布規劃後的隔天下午,體現出是經過慎重考量後,可視為陸方對該項規劃的定性與評估,也無怪乎,陸方宣布三批境外旅遊名單,都沒有把台灣納入。
再進一步言,如今「準備期」已經屆滿,兩岸旅遊只能繼續「準備」。台方旅遊業者則透露,陸委會的設限和但書是宣布前兩天才制定,台交通部門和觀光署在規劃時根本沒有但書及「視陸方反應才確定開放日期」等內容,更加凸顯民進黨當局所謂的「開放規劃」,實則是欲迎還拒的「帶刺的橄欖枝」。尤其,民進黨當局抵拒兩岸交流的心態,處處流露可見,只有滿口的兩岸交流經,實則毫無誠意。說穿了,對民進黨當局而言,開放兩岸團客不過就是又一場政治算計,否則就不會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迎百萬陸客,半年後即拒陸方官員來台參加兩岸旅展;宣稱歡迎陸客卻設下重重關卡,如此兩面手法,當然讓人看破手腳。
其實,問題症結在於,民進黨當局將兩岸開放措施視為重要政治籌碼。諸如蔡當局一再表示,在疫情後希望恢復兩岸旅客有序交流,但苦於無法和大陸對等復談,還說大陸赴台團客、自由行都未開放。台方交通部門負責人王國材即表示,如果只單向開放台方團客赴陸,對島內旅遊業、餐飲業並不公平。這其實是台方的託詞,蔡當局在開放與善意表達上,有着極濃厚的政治盤算。試觀從去年底「小三通」開放過程,即可看到蔡當局「擠牙膏」式的兩岸對策,若非金門民間力促,甚至該地民意代表直接赴陸談判,民進黨當局只會一擋再擋,最後不得已才逐步由試辦、復航、中轉到5月間大陸配偶親屬入台探親,包括兩岸直航航點的恢復,通常都是陸方先行、台方才跟進。再看馬英九安排陸生訪台的折騰,即可見蔡當局在兩岸交流上的口惠而實不至。
「反中」思維無助穩定兩岸大局
尤有進者,民進黨當局的不作為,關鍵當然有2024選舉的考量。但民進黨若想勝選繼續執政,賴清德應該展現確保台海和平的能力,必須透過具體政策力促兩岸降溫。事實上,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絕對是避免戰爭最有效的護欄,民進黨當局改變不了「反中」思維,處處以「防中」「抗中」思考,即無法證明賴清德勝選能為兩岸解套,而這解套方案其實必須由蔡當局代為鋪陳。但「擠牙膏式善意」無助於穩定兩岸大局,必須以更多更大的善意,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減少雙方對立隔閡的誤判。
總之,從「觀光小兩會」協商、開放第三地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到召開記者會看似釋出善意,提出恢復兩岸觀光的準備期,「擠牙膏式」地宣布政策,看似有所作為,卻屢次讓旅遊業者覺得像是虛晃一招。若是因大陸未開放台灣團客,那蔡當局堅持不願先開放,或許還有話說,但大陸已願開放台灣團客,蔡當局卻不願放行,說還可再給大陸一些時間,殊不知耽誤的卻是台灣旅遊業者的市場和機會。因此要不要開放台灣團客到大陸旅遊,只在蔡當局的一念之間;以及要不要讓兩岸交流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況,蔡當局真的應該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