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灣區教育智庫歡迎施政報告有關高等教育發展、搶人留才育才和大灣區進一步合作的措施

灣區教育智庫歡迎施政報告有關高等教育發展、搶人留才育才和大灣區進一步合作的措施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28 00:03: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簡稱「灣區教育智庫」)歡迎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以及推出一系列「搶才留才育才」和大灣區合作的一些列新措施,有助鞏固香港優勢和社會發展。

 1.高等教育

 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灣區教育智庫」特別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作為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重點措施,這與本智庫之前在報章發表的文章觀點以及與特首政策組會面提交的意見脗合。灣區教育智庫認為這不但能為香港高校提供更多物理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有利於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以及吸引國際國內優秀生源,與臨近的深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產生協同合力,進一步為香港的高等教育注入前所未見的發展動能。

 按《施政報告》所宣布的放寬措施,各教資會資助大學授課課程(即學士學位、副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就學人數上限,將由現時相當於本地學生學額的20%,自2024-25學年起提升一倍至40%,即按目前大概15000個政府資助本科學額計算,非本地本科生名額將增加至接近6000人。這項措施不得不說是十分進取、也十分符合目前社會及香港高等教育需要,值得點讚!我們注意到,所有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均不獲公費資助,並獨立於本地學額以外計算,不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

 「灣區教育智庫」讚賞並歡迎政府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及其他相關措施,包括透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向供大學申請的「內地與環球聯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額外注資1億元等措施,將進一步支持大學在各地參與更多宣傳及招生活動,積極向世界推廣香港高等教育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方和文化背景的優秀學生來港就學,為香港高等教育界提質擴容。這有利於本港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國際化,長遠亦有助香港吸納擁有多元文化的海外人才來港發展。相信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提高香港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影響力,為未來在國際上的更高質量發展奠下基礎!

 「灣區教育智庫」留意到,繼香港政府往年決定將公費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每學年5 595人逐步增加7 200 人,今年《施政報告》再提出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至400 個。「灣區教育智庫」認同此舉可吸引更多優秀博士研究生人才來港就學及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研究實力。

 支持自資專上教育發展

 《施政報告》中也宣布了一系列支持自資大專教育發展措施,包括新一輪批地計劃及開辦課程貸款計劃,支持自資院校提升校舍;並會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提供額外資助鼓勵院校開辦更多應用學位課程,以及與內地當局推動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以強化職專教育在專上程度的定位。「灣區教育智庫」相信這些新措施能進一步促進自資與公立高校並行發展,為青年提供優質、靈活、多元的升學機會。

 灣區教育智庫特別讚賞政府推動應用科學大學及應用學位的發展,這有助促進應用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訓。有關措施也可鼓勵自資院校發展其具特色的專精範疇,發揮自資界別靈活性及應用型的優勢,回應市場的人力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期待政府推動跨境副學位資歷互認,拓寬副學位課程畢業生的進階路徑。

 2.「搶才留才育才」並重

 《施政報告》在人才支撐方面着墨頗多,可以看出香港正逐漸從「搶人才」向 「搶才留才育才」方向轉變。

 「搶人才」繼續加碼。《施政報告》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放寬簽證、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和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進一步拓寬人才招引管道。香港政府通過過去一年的執行和檢視,人才政策從探索階段轉向精準應需階段,在人才類別、來源地等方面做出調整。

 「搶才留才育才」並重。隨着引才進程的順利推進,從2022年的「招攬人才」變為2023年的「搶人才,留人才」。服務形式方面,將人才服務視窗線上平台擴展為「線上+線下」,這既是為了適應疫後人才的辦事需求,也能更好地跟進人才入境後的需求。生活保障方面,將房屋問題列為重中之重。根據公營、私營兩種房屋類型的需求預估,做好未來五年的土地儲備安排。同時針對外來人口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征」。

 《施政報告》也推出措施支持高校發揮「育人才」功能。其一,充分發揮和擴大高等教育優勢。本次《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一方面希望最大化地使香港本土學生獲益,另一方面也想通過提升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比例、優化獎學金計劃、暫免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兼職限制等舉措,增強香港高校對國際優秀學生的吸引力。其二,更重視職業技能人才培育。在2022年首推應用課程基礎上,今年提出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提升職業專才水準。其三,以人才經驗輸出鞏固國際影響力。擬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和香港國際廉政學院,圍繞法律和廉政領域,以培訓帶動香港經驗輸出和國際人才交流。這些措施都值得肯定!

 3.鞏固和推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

 「灣區教育智庫」歡迎政府推出一系列建議,以鞏固和推進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的角色,包括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展創新科技地帶、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台、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等,推動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等,有利匯聚頂尖科研人員,鞏固香港作為先進科研平台的地位。

 「灣區教育智庫」支持《施政報告》建議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並增加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至1600萬元。相信措施有助大學將知識轉移,鼓勵創新創業,而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亦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合作機會,有助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4.深化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 有利人才流動

 「灣區教育智庫」留意到《施政報告》十分重視香港與大灣區城市間的協作,從人員交流、跨境服務、應急機制、投資、物流、法制等方面,均提出相關的新舉措。例如港府將促進兩地的政府部門服務,港人能以智方便APP登入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並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等。

 灣區教育智庫特別支持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讓病人在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為港人提供更佳的醫療支援,對進一步便利大灣區城市之間人才流動,以及對香港市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工作提供了醫療救援保障!

 5.積極作為 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國際人才高地

 香港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以及多所特色專業名校和一批優秀私立高校,高等教育在亞洲地區領先,在世界範圍比較也不遜色。香港完全具備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條件。《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有關措施,可以進一步從世界各地吸引更多優秀教研人才和學生來港,再加上各類人才入境計劃、留住人才、培育本地人才的措施,以及InnoHK等高端科研合作項目持續推進,香港在支撐高等教育和聚集高層次人才方面的政策已經十分豐富,再加上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持續支持,以及香港本身的國際化和「一國兩制」獨特優勢,香港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國際人才高地條件依然具備!

 灣區教育智庫認為,香港政府應積極協調、協助公立和自資高校以及社會各方面共同抓住巨大的發展機遇,為實現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為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的美好願景發揮自身力量,推動香港再創高峰。

責任編輯:朱劍明 灣區教育智庫歡迎施政報告有關高等教育發展、搶人留才育才和大灣區進一步合作的措施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