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山西:看「表裏山河」如何鑄就綠色脊樑

山西:看「表裏山河」如何鑄就綠色脊樑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11-07 14:15:58 來源:香港商報網

    從華北平原往西,翻越太行山,就進入了山西境內。

    山西的地形,大體上屬於「兩山夾一川」。兩山,即東部的太行山和西部的呂梁山,「川」即山西的「母親河」——汾河。這裏地勢高峭,西南部又被黃河圍裹,自古以來便是形勝之地,有「表裏山河」「華北脊樑」之美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隨着「兩山理論」響徹神州大地,山西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重點,加大了對全域範圍內「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態保護及修復治理工作,同時大力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全省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在廣袤的華北大地上鑄起了一道綠色的脊樑。

    一座山的巨變

    深秋時節的太原西山,層林盡染、五彩斑斕。其間不時有野雞、野兔、刺蝟、松鼠等野生動物從深林中鑽出來,露出可愛的容顏。

    太原西山,位於太原城以西,屬於呂梁山系。歷史上,這裏山清水秀、生態優美,蒼松翠柏層層疊疊,滿山遍野、滿目蔥蘢。曾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當年路過這裏時,就留下了「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里」的美好詩句。

    然而,誰能想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國家經濟形勢的迅猛發展,太原西山一帶竟成了大型的採礦場和工礦企業所在地,各種小煤窯、小石料廠、洗煤廠、水泥廠等,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最多時逾2000家,將美麗的西山地區折騰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採煤沉陷區112平方公里,約10平方公里的山體遭到嚴重破壞。垃圾遍地堆,污水四處流,灰塵眯人眼,花花綠綠的塑料垃圾袋到處飛,可謂是滿目瘡痍、不忍目睹。」

    玉泉山是太原西山重要的一段山體。談及西山地區當年的「髒亂差」,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負責人張俊平忍不住連連喟嘆。

    西山的惡劣生態環境,成了太原人心中的痛。

    治理西山,刻不容緩!

    「自2008年以來,太原市就加大了對西山地區生態環境的整治、修復及治理工作,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關停、搬遷和淘汰了一大批重污染礦井和企業,從源頭上徹底杜絕了污染。」太原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相關負責人說。

    期間,太原市更是出台了《關於促進西山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方式來修復西山地區的生態環境。

    來西山之前,張俊平曾供職於山西晉峰供熱公司。他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最早一批投身太原西山治理的企業家,主要承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

    「在山上種樹,異常艱難。由於山體破壞嚴重,大型機械難以上山,工人們只好用電錘打坑,再把一筐筐土、一棵棵樹苗背上山。就這樣,成活率還特別低,有的要種三四遍、甚至六七遍才能成活。」張俊平說。

    十幾年來,張俊平的公司共投入12億元人民幣,每年有逾千人在山上工作,栽種各種樹木逾600萬株,修建山路逾百公里。此外,玉泉山還建起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櫻花園,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這裏便成了太原市民最為鍾愛的網紅打卡地。

    除了玉泉山,太原西山一帶還建有亞鑫城郊森林公園、西山萬畝生態園、西山長風森林公園等18個城郊森林公園。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太原西山,已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逾20萬畝,林木覆蓋率由原來的不足20%,上升到現在的80%左右。漫步山間,隨處可見幽林滴翠、流水潺潺,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金山銀山。

    一泓水的蝶變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九月那個重陽你再來,黃澄澄的谷穗好像是狼尾巴……」

2.jpg

山西「母親河」——汾河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長716公里,流經山西6市29縣(區),沿途有逾百條支流匯入。山西境內的許多地方,如汾陽、臨汾、襄汾,以及山西名酒——汾酒的名字,均源自汾河。

    歷史上,汾河曾是一條美麗的河流。作為山西的「母親河」,其不僅滋養着沿岸的百姓,同時還是重要的航道,留下了「泛舟之役」「萬木下汾河」等經典場景。後來,隨着工礦業的興起,人們過度開發,汾河流域生態一度遭受嚴重破壞,部分河段甚至出現斷流。

    近年來,隨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列為國家戰略,山西省切實擔負起保護黃河千秋大計,大力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同時按照「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布局,全力推進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一場以汾河流域為主戰場的全省生態環境保衛戰就此展開:

    加強水源區保護,在汾河和主要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相關煤與非煤礦山企業有序退出;實施「清廢行動」,嚴厲打擊河道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違規違法行為;對流域內進行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

    一系列的綜合整治下,汾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終於發生滄桑巨變,逐步實現水質變清、水量變豐、環境變美的目標。如今,以汾河谷地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連續多年回升,汾河也真正成為了造福沿岸百姓的「幸福河」。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萬榮縣廟前村,汾河由此匯入黃河。當年,漢武帝就是在這裏乘舟遊玩,並留下了千古絕唱《秋風辭》。當地村民表示,這些年,汾河的水確實變清了,每到冬春季節,很多大天鵝都會飛來這裏,河裏還有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相關數據顯示,隨着「一泓清水入黃河」的持續推進,山西的生態環境發生明顯改善。今年1至6月,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6.2%,同比上升8.8個百分點。全省空氣質素綜合指數平均為4.70,同比下降2.1%,空氣質素改善幅度位居全國前列,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排名第一。

    水越來越清,山越來越綠,空氣越來越好,美麗的三晉大地上,以汾河為代表的「兩山七河一流域」,正豎起一道道綠色屏障,護衛着表裏山河一片清朗與錦繡。

    一片林的演變

    日前,在新疆伊犁召開的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研討暨十佳林場活動經驗交流會上,全國50家國有林場被中國林場協會授予2023年度「十佳林場」稱號。其中,山西有3家入選,分別是: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的景尚林場、坪松林場,以及桑乾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的梁家油坊中心林場。

    國有林是國家的寶貴資源和財富,在生態環境安全方面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固碳釋氧、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還可以蓄滯洪水、防風固沙,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

    近年來,山西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人工造林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尤其是今年,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更是自加壓力,將年度營造林生產計劃由400萬畝增加到452萬畝,截至8月底已完成341.77萬畝。

    這其中,作為八百里太行山國有林重要的管理者和守護者之一,山西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堅持因地制宜、適地種樹原則,重點在漳河、瀟河等水系兩側的山上,科學種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並於2020至2022年,在濁漳河流域完成人工造林1.2萬畝,2022年在瀟河流域「松塔」水庫完成人工造林2300畝。

    一片片林木的茁壯成長,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林區水土流失逐年減輕,降雨量增多,群眾興奮地表示,這可真是「綠了荒山頭,乾溝清水流」。

    此外,這些年,隨着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歌猛進,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的許多林場在發展過程中,都會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化管理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林場、科技林場、文化林場、智慧林場建設,以進行多元化生產和發展,從而實現了華麗轉身和完美演變。

3.jpg

林木茂盛的太行山風光

    景尚林場觀賞草生態基地,一畦畦的觀賞草五彩繽紛,格外引人注目。

    「景尚林場堅持以生態優先為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具有林草、花卉、草種繁育、林下種植為特色的品牌,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特色道路。」景尚林場一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目前,景尚林場圍繞瀟河流域生態治理,累計完成營造林5.7萬畝,完成退化草原修復治理7000畝,栽植闊葉樹種逾200萬株、針葉樹種逾300萬株,彩葉景觀樹種逾100萬株。建立野生草種馴化試驗區6畝逾40種,草種繁育3種500畝,觀賞草品種60畝20餘種,草原生態修復5000畝。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如今,行走在三晉大地上,一座座大山披錦繡、一泓泓河水變清流、一片片森林涌青翠、一坡坡草原疊堆錦……一道「綠」意盎然的生態脊樑正在緩緩隆起。(林宇 楊亮)

    頂圖:太原西山美景

責任編輯:嚴燕紅 山西:看「表裏山河」如何鑄就綠色脊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