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藍碳·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圳實踐」亮相2023中國海博會

「藍碳·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圳實踐」亮相2023中國海博會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11-24 16:50:4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1月23日,2023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開幕。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指導、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的「藍碳·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圳實踐」亮相深圳會展中心(福田)1號館。

 展館現場營造的鬱鬱蔥蔥的紅樹林生境,吸引了許多觀眾的注意。「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湛江紅樹林片區考察時的重要指示,標註在展區醒目位置。

 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的生態之城,注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於1984年,是我國唯一處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包含19種紅樹植物,記錄鳥類265種,其中包括黑臉琵鷺在內的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2年10月,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23年9月,《濕地公約》常委會第62次會議審議通過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區域動議提案。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2021年7月,深圳成為首批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通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稟賦,積極推進海洋等生態系統碳匯交易,探索建立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斷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路徑,初步構建「集約、綠色、高質、高效、系統」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近年來,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在自然資源資產價值核算、生態系統碳匯、生態產品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等領域形成一系列理論、技術成果,包括專著《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核算研究與實踐》、《陸域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核算技術規範》、《紅樹林碳儲量碳匯核算指南》等。舉辦了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交易,落地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建設全國首個珊瑚主題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進行昂鵝車輛基地附帶生態修復土地立體分層出讓,開展東涌紅樹林濕地園等生態修復工程,鼓勵基於社會公益組織的社會公眾參與模式。

 其中,2023年9月舉行的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交易,以485元/噸的價格,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競得,刷新了全國碳匯市場的最高單價。拍賣所得上繳深圳市財政,反哺紅樹林保護與修復。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繼續厚植城市藍綠基底,加快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模式,努力構建藍碳交易機制、應用場景和全周期管理模式,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為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生動的「深圳實踐」。(記者 伍敬斌)

責任編輯:趙桐曲 「藍碳·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深圳實踐」亮相2023中國海博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