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多位專家展望「鋰氫並舉」大時代  中歐EMBA新知講堂暨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召開

多位專家展望「鋰氫並舉」大時代 中歐EMBA新知講堂暨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召開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12-10 22:34:1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鋰電產業方興未艾,氫能產業熱度高漲,鋰氫等多技術路線共存的新能源產業下半場已經揭幕。不同的清潔能源之間是競爭還是互補?在深化中國新能源應用上有哪些協同空間?12月10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深圳校區和中歐供應鏈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主題為「鋰氫並舉時代的新能源產業鏈新發展」的中歐EMBA新知講堂暨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近20位專家學者、中歐校友和企業家從技術和管理、理論和實踐、現狀和趨勢等多個角度探討了鋰電和氫能產業鏈中的若干問題。200餘位政商學界人士出席本次論壇。

image.png

 論壇現場

 新能源產業鏈的總體趨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橫店集團管理學教席教授汪泓在線上致辭中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近年來迎來爆發增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通過積極「走出去」,布局全球供應鏈,中國的動力電池、新能源車企等新能源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正在服務越來越多的海外區位,成為中國對外合作的一張新名片。在她看來,鋰電產業鏈的特徵是鏈條很長,角色很多,技術、產品和服務更迭很快。為了保持長期競爭力,鏈上各企業需要從滿足全球客戶需求的導向出發來「組鏈」,同時找準自身的定位,避免單打獨鬥思維,通過充分協同他人的資源和能力來「補鏈和強鏈」。

image.png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橫店集團管理學教席教授汪泓線上致辭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京東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席教授、供應鏈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先德認為,當前的鋰電和氫能產業總體是優勢互補的,但從現代供應鏈管理的視角來看,兩條產業鏈都面臨一些典型問題。例如,在需求端,如何平衡客戶定製化與規模化的矛盾,推動創新前沿產品的規模化應用;在供應端,如何做好關鍵和瓶頸物料的保供與降本等。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趙教授給出了他的幾點建議,包括建立端到端的數碼化供應鏈能力、優先梳理MPC(製造計劃與控制)邏輯、為供需特徵不同的產品,選擇不同的供應鏈戰略,讓客戶、供應商和內部其他部門共同參與研發活動,以及對供應商進行差異化分類管理等。在他看來,現代供應鏈管理能力是進一步提升鋰電和氫能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image.png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京東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席教授、供應鏈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先德

 新型儲能風頭正旺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負責人李寶華認為,到2025年時,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30%左右,儲能技術作為構建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李寶華進一步科普了儲能的原理和技術類型,特別是不同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特點和應用情況。他認為鋰離子電池是當前儲能乃至全球電動化的基石,並將鋰電和其他體系電池形象地比喻成「主糧和五穀雜糧」,來解釋他們的主次關係。此外,李寶華也介紹了其團隊在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他所在的國家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在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的進展和期望。

image.png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負責人李寶華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中心總經理焦方偉推測,到2025年,中國的火電裝機將與新能源裝機達到平衡,預示着新舊能源交匯的重要時刻。在這個轉折點上,儲能作為「電網穩定器」的角色將更加突出。具體而言,新型儲能將成為推動源網荷儲智慧融合發展的核心力量,深度參與各類新型集中式/分布式電力系統,助力電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從工商業用戶的需求出發,焦方偉還揭示了低碳智慧園區的新趨勢。他強調,未來的儲能企業需要更好地融合儲能硬件產品與節能減碳智慧管理、園區遠程智能控制等數碼化能力來滿足客戶需求。他也進一步展示了沃太能源在這些領域的豐富實踐。

 燃料電池前景廣闊

 上海博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ISO氫能標準起草委員沈建躍認為,燃料電池汽車將成為氫能應用的重要領域和突破口。在他看來,氫燃料電池車相較於鋰動力電池車,在續航能力、質量/安全性等維度上具有一定優勢,但當前氫產業鏈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環節的諸多問題限制了氫燃料電池車的大規模推廣。作為應對,甲醇重整制氫方案可以解決上述部分問題。相較於其他主要制氫方案,該方案具有更高的體積質量比和更低的製備/運輸/存儲成本,且中國的資源稟賦很適合甲醇製備。同時,沈博士也展示了博氫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的多個應用案例。

image.png

 圓桌論壇環節

 圓桌對話:共話新能源產業鏈新發展

 本次論壇也從產業鏈的視角出發,設置了兩個相互銜接的圓桌環節——聚焦上游廠商和裝備/服務提供商的圓桌一「產品創新與質量管理」,以及聚焦下游應用服務生態圈的圓桌二「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記者 朱輝豪 主辦方供圖)

責任編輯:羅維維 多位專家展望「鋰氫並舉」大時代  中歐EMBA新知講堂暨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召開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