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行業大咖共議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

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行業大咖共議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2-11 23:27:3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的「共創未來•公共教育年度活動」第二場「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近日圓滿舉辦。論壇上,大灣區的政府嘉賓、國內外規劃建築大師、國際頂尖設計團隊的專家圍繞着歐美、亞太地區、中國大灣區城市的海洋城市規劃建設經驗,在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海洋生態治理與保護、海洋資源的利用以及海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海洋經濟合作等不同領域分享了很多有意義的專業的獨到的見解。並且以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大灣區為實驗樣本,探討了許多共性的問題,讓聽眾深刻的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的強大的海洋基因和未來發展需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亦為海洋城市規劃發展和重要的方向提出了具備引領性的建議。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秘書長謝盈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規劃和資源管理處處長陳立新、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規劃和資源管理處副處長陳曉、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管理處副處長黃雲峰、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副會長Alain Chiaradia、深圳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司馬曉、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李鵬、東莞市國土空間規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景勝、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副館長袁秋楓以及國內外規劃建築行業專家出席活動。

 搭建交流平台 促進海洋城市創新協同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海洋城市的建設發展成為重要議題之一。而在海洋城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大灣區需要集聚全球優秀的濱海城市發展經驗,思考如何在面對生態保護、經濟發展、人文傳承等方面貢獻出新的實驗樣板。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海而生,憑海而興,正處於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重要發展時期,未來將深入開展粵港澳和全球海洋創新合作,建設成為連結大灣區海洋城市研究資源、推動粵港澳城市互動的重要平台。

 作為深圳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傳播、傳承、建設的主要載體,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在發展中緊扣「公益立館,學術建館,服務公眾」 為基本方針,為來館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公教活動、高質量的展覽內容和人性化的場館服務。 為助力深圳連結大灣區海洋城市發展研究資源、搭建海洋城市規劃發展經驗交流平台、推動公眾參與城市發展。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指導下,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組織策劃了『共創未來•公共教育年度活動』的第二場『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本次論壇主題涵蓋歐美國家、亞太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旨在探討海洋城市的發展趨勢和挑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微信图片_20231211232752.jpg

 開幕致辭人袁秋楓,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副館長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副館長袁秋楓在開幕致辭中說到:「城市規劃館是培育深圳市城市文化的搖籃,致力於傳達城市規劃的精髓,引導觀眾對城市變革的深刻思考。在11月25日圓滿舉辦『中心區的故事』開篇活動之後,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城市創新協同,我們策劃了本次『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這是一場關於如何應對海洋城市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球智慧支持的學術盛會,期待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在充滿了動態、張力、變化的多元風貌展館裏,共同展開腦力激盪和觀點對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城市建設提供智慧支持!」

 活動開篇由全球著名基礎設施全方位綜合服務企業AECOM高級副總裁劉泓志以國際海洋城市發展趨勢與路徑思考為題發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劉泓志表示海洋經濟是國際海洋城市發展的核心訴求,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中國沿海城市發展的熱點和機遇。而建設海洋中心城市,要求有關城市在全球海洋經濟上處於領先地位,發展「中心」引領作用,這其中本質上是海洋經濟領域的能級劃分。深圳也有成為海洋中心城市的願景,那麼如何提升全球海洋治理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打造藍色經濟發展高地,展現對外開放合作的形象,特別是如何在海洋經濟中從競爭到協作,將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微信图片_20231211232755.jpg

 演講人 劉泓志,AECOM高級副總裁

 主旨演講之後,來自德國、丹麥、法國等國家規劃建築公司的專家介紹了國際上多個著名海洋城市建設規劃的經驗,大灣區的規劃實踐專家們分享了香港、廣州、澳門、深圳等地的海洋城市規劃建設經驗,會上國內外專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各位主持人進行了精彩點評。

微信图片_20231211233053.jpg

微信图片_20231211233055.jpg

微信图片_20231211233058.jpg

 在論壇中,多位演講嘉賓都提到全球氣候變暖對於海洋城市的影響,以及在此影響之下海洋城市設計規劃的重點。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升高,對於每一個海洋城市來說都是現實的威脅。德國意廈規劃設計(ISA)的執行董事張亞津博士就在演講中提到了歐洲濱海城市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城市建設的實踐。她認為,海洋與城市之間應當有進有退,將海洋生活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場景的一部分,與海洋形成更好的共生關係,是一個非常具有價值性和更具研究性的課題。SASAKI事務所上海辦公室負責人張斗表示,整個建設行業的碳排放佔到全球碳排放的39%,因此建設行業的專業人士對於這個問題也應有更多思考,不僅要做更好的規劃與設計,也應該加強對公眾的教育,與公眾攜手解決全球每個人都在面對的巨大的問題。在亞太地區海洋城市的討論上,新加坡DP建築師事務所集團董事陳志勇以因水而生 • 順水而興 • 伴水前行為題,從水環境整治、氣候變化應對、伴水生活,分享了新加坡與水的故事。

 回歸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實踐經驗的探討,奧雅納(ARUP)聯席總監李偉臨從了香港、澳門地區的填海規劃的發展經驗分享中,為協調海洋資源的開發與海洋生態的保護矛盾的解決思路提供啟發意義。廣州市南沙區明珠灣區管理局總工程師梁睿中以南沙明珠灣核心區為例,深入分析了海洋城市在面對城市發展、活力營造等方面的規劃設計與實踐探索。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古海波分享了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這一深圳全球海洋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的規劃,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深圳方案。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荊萬里介紹了深圳市海洋新城的規劃設計與實踐。荊萬里表示,海洋新城是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和平台,海洋時代,城市需要探索海、城、人和諧共生的可持續海洋規劃設計。

 演講環節的尾聲,深圳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司馬曉針對以上發言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表示:「實際上,海洋不但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性具有獨特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正處在推動海洋事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這樣一個大時代,各專家的分享為我們發掘大灣區海洋文化的本質和內涵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圓桌論壇上,李鵬、黃雲峰、陳曉、王澤堅、蔣毅、黃劍、陸鍾驍、張易文、劉彥廷、蔡羽各位政府代表、行業專家就海洋城市規劃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他們就本場活動各演講議題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同時分享了豐富的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實踐經驗,結合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論壇尾聲,嘉賓們指出,海洋城市有其獨特性與重要性,在推動海洋城市的發展建設中,需要保留創新精神與包容精神,形成聚集人才、聚集海洋發展方面的智慧,同時也要加強公眾市民海洋意識的教育、激發廣泛的社會共識,引導公眾參與進海洋城市的發展中,在追求創新合作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中同時保留生態宜居的可持續性,從生態、生產、生活中向海而生!

微信图片_20231211233100.jpg

 本次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活動的成功舉辦,為粵港澳大灣區搭建專業化、國際化的海洋城市規劃合作交流平台,推動大灣區海洋城市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智慧的碰撞!同時,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作為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學術交流平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使論壇不僅加強了各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推動了公眾對城市發展的創新思考。在未來,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公共教育活動將持續進行,搭建更多合作交流的平台,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伍敬斌)

責任編輯:朱劍明 向海而生•海洋城市規劃學術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行業大咖共議大灣區海洋城市規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