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落實共識是關鍵

張眼看天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落實共識是關鍵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17 10:37:5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由於各國分歧嚴重,原定於11月12日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加時」一天後,於13日在迪拜閉幕。大會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減緩、適應、資金等多項議題達成「阿聯酋共識」,尤其在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公正轉型路徑工作方案,以及啟動損失和損害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本屆氣候大會延期一天結束,反映了各方在能源轉型、化石燃料存廢表述議題上分歧明顯。發達國家、太平洋島國和環保組織對協定文本中沒有明確使用淘汰化石燃料表述深感失望。「氣候衛士」、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直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對人類意義重大,各方能否就此達成一致是衡量COP28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然而,產油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則認為,完全淘汰化石能源缺乏依據,沒有可行的實施路徑,一些表述也超出了《巴黎協定》的範圍。COP28主席、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賈比爾辯稱,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可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如果堅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世界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將回到洞穴時代。

 事實上,在2021年COP26大會上,各國政府就承諾要加快努力,逐步減少目前尚未減少的煤電使用(而未像一些國家推動的那樣使用「淘汰」表述),逐步淘汰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但未就解決所有化石燃料生產形成共識。當然,「逐步淘汰煤炭」、「逐步減少煤炭」一詞之差,對發展中國家的意義卻截然不同。自此之後,這兩種不同表述之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COP27會議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提案得到80多個國家支持,但遭到了沙特等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的反對,最終未寫入大會決議。這次COP28公布的新協議草案刪除「逐步減少」或「逐步淘汰」字眼引發了歐盟及其他許多國家的憤怒,反映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難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大聲疾呼,「只有我們最終停止燃燒所有化石燃料,才有可能實現1.5℃的(升溫)上限……各國政府應當採取多種措施,包括監管、立法、對碳制定公平的價格、停止補貼化石燃料、對化石燃料公司的利潤徵收暴利稅,逐步實現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

 作為聯合國掌門人,古特雷斯奔走呼號並非故作姿態。不久前,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EI)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機構共同編寫的《2023 年生產差距報告》顯示,在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德國、印度、印尼、哈薩克、科威特、墨西哥、奈及利亞、挪威、卡達、俄羅斯、沙特、南非、阿聯酋、英國、美國和中國等20個主要化石燃料生產國中,大多數政府仍在繼續為化石燃料生產提供重要的政策和財政支持。

 古特雷斯稱,「各國政府實際上是在加倍增加化石燃料的生產,這會給人類和地球帶來雙重麻煩。

 「如果不應對氣候災難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我們就無法解決氣候災難。COP28必須發出明確信號:化石燃料時代已走入尾聲,其終結不可避免。」「我們需要可信的承諾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提高能源效率,同時確保公正、公平的過渡。」

 所謂「可信的承諾」,可謂言簡意深。儘管世界各國政府都簽署了雄心勃勃的淨零排放目標,但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仍在增加,而計劃的減排遠遠不足以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政府的說辭和行動之間的鴻溝日益擴大。那麼,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科學家普洛伊·阿查庫爾維蘇特建議,「我們發現,許多政府正將化石氣體作為一種重要的『過渡』燃料來推動,但並沒有在今後放棄化石氣體的明確計劃。」然而,「科學表明,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減少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使用,同時擴大清潔能源的規模,減少一切來源的甲烷排放,以及採取其他氣候行動,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

 毋庸諱言,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完全放棄化石燃料的使用。關鍵是,能源轉型需要經歷減少-替換-淘汰各個階段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如果急於求成無視那些高度依賴油氣資源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勢必招致反彈,到頭來反而「欲速則不達」。

 12月5日的首份全球盤點草案公布之後,歐佩克秘書長蓋斯即致函成員國稱,草案包含徹底淘汰化石燃料,「這種把我們國家和人民的繁榮和未來置於危險之中的政治動議是不可接受的。」能源轉型必須是公正、公平和包容的,「世界需要對包括碳氫化合物在內的所有能源、所有技術進行重大投資,並了解各國人民的能源需求。」「我們將繼續倡導減少排放,而不是選擇使用哪些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一直是要求在協定文本中刪除「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表述的急先鋒。該國能源部長薩勒曼親王表示,不會同意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稱他保證沒有一個政府真的相信可以淘汰化石燃料。

 阿美董事長魯邁揚強調,人們不能要求不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採用與發達國家相同的轉型措施,尤其是對那些無法獲得能源的人,並補充稱,他曾聽過一名非洲的部長級官員關於此事的意見:非洲首先需要碳化才能發展,發展之後才能再來談論脫碳。

 在分歧如此嚴重的情況下,這次氣候大會最終批准的新協議首次呼籲各國貢獻力量,「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並在關鍵十年加速行動,以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到2030年內加速清潔能源的轉變,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提高到三倍,將能源效率提到兩倍」,殊屬不易。這段表述雖未包含「逐步淘汰」之類的尖銳表述,但還是巧用了「擺脫」這樣的模糊字眼,也算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妥協,打破了僵局。

 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長斯蒂爾表示,雖然本屆氣候大會沒有翻過完全淘汰化石燃料時代的新篇章,但這一成果顯然標誌着結束化石燃料時代的開始。《金融時報》評論稱:「在迪拜舉行的COP28氣候大會傳遞了一個歷史性的、明確無誤的信息,即全球能源體系必須擺脫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它「標誌着向前邁進了一步,而不是許多人擔心的退步。」

 氣候變化已將人類推向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本屆氣候大會以「團結、行動、落實」為主題,當務之急是各方如何同心協力將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尤其是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必須重視解決發展中國家的關切,在能源轉型等關鍵行動上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盡快兌現並切實增強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規模和力度,確保全球公正轉型。

 另一方面,國與國之間,儘管責任、能力有大小,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任何責任外推、心口不一、搭順風車心態都可能將控制氣溫努力引入死胡同,極而言之,甚至可能將人類帶上一條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責任編輯:程向明 張眼看天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落實共識是關鍵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