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18 20:03:44 來源:新華社

 年終歲末,回望202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生產再迎豐收,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能穩步提升。至2023年,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豐收來之不易。今年各地貫徹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積極推進間套複種。農業農村部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廣耐密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落實防災減災關鍵措施。

 儘管華北東北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但全國大部農區光溫水匹配較好,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23年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從滿足量到提升質,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完善產業鏈條,樹立大食物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高質量供給體系加快建設。

 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堅持產量產能一起抓、數量質量一起抓、生產生態一起抓……事實證明,中國人不僅能夠依靠自己解決吃飯問題,而且有能力把14億多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好。

 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

 近年來,糧食需求剛性增長,世界糧食市場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抓緊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加快提升糧食產能。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了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糧食穩產增產,關鍵在科技。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為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注入新動能。

 種業振興行動紮實推進。加快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強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提升種業基地能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目前,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

 糧食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高平台,越往前走難度越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一系列舉措加快部署,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持續發力、協同攻關,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聚焦提高單產,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質基礎,也要抓機制保障。

 多年來,我國強化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加快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今年,中央繼續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各地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積極推進間套複種、整改復耕,挖掘面積潛力。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比上年增加954.6萬畝,增長0.5%。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表示,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華社記者於文靜、郁瓊源)

責任編輯:程向明 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