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界有五大氏族,分別是: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和粉嶺彭氏,都是宋明期間從內地遷移到香港的漢族。在《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1.10 中,收錄了這五大氏族和其他新界氏族的「宗族口述傳說」。
《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1.10 之下,收錄了「上水廖氏」的「宗族口述傳說」,其內容是有關「上水廖氏宗族定居上水超過六百年,宗族成員口述流傳關於其開基祖、祠堂和風水的傳說」。
上水廖族仍保持點燈習俗。 本報資料圖片
定居上水已六百多年
根據蕭國健《上水鄉——廖氏源流及其發展》一文所說,上水鄉廖氏,原居於江西省,後遷至福建。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開基祖廖仲傑遷至今日上水一帶定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相傳上水廖姓的「開基祖」仲傑公為廖姓「福建開基祖」花公的第十代子孫,屬於第三世的敏房,也是廖氏先祖武威郡一系的後裔。據說仲傑公本以打鐵為生,後來南遷至新界謀生。而又有一種說法指仲傑公乃文天祥軍中將士,後隨軍撤退並南遷到廣東,並定居新界。因此,今日「上水廖氏」應該都是福建第三世敏房一系的後裔。
祠堂廖萬石堂已有三百年歷史。
東南西北「三房四斗」格局
其後,廖氏世代繁衍,子孫散居於今日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及梧桐河兩側一帶。據《北區風物志》說,傳至七世祖南沙公時,熟悉勘輿之學的他找到了龍脈,並在此建設「圍內村」,號召廖族三房子孫遷至此處聚族而居。此即今日之上水老圍。據說,今日「上水」的得名也是因為廖族稱此處為「上水鄉」而得名(因圍內村建於梧桐河之上,故稱「上水鄉」)。
在康熙復界以後,廖族重回香港,經過世代繁衍,又再次興旺起來。由於原來圍內村土地有限,廖族於是在村外建屋,擴建了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等七村,連同原來的圍內村合共八村。
值得注意的是,「上水鄉」又稱「上水圍」,廖族長房北斗居北,二房東斗居東,二房西斗居西,三房南斗居南,這樣便構成上水圍「三房四斗」的格局。
後記:廖氏祭祖
筆者因為工作,與上水鳳溪第一中學有過合作。聽該校老師說,每年廖族秋祭時,鳳溪第一中學、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和鳳溪小學會等由廖族創立的中、小學,都會組成上水鄉廖族省墓隊。祭祀當天,省墓隊會在上水鄉的諸位村代表帶領下,到位於上水金錢村的墓地祭祀廖族先人。此誠因為這些學校之成立,皆與廖氏族人有很大淵源。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學生組隊省墓,一方面是感念先人創校之恩,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孝悌價值觀。
頂圖:圍內村是上水鄉的中心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