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圳前十月新設外企同比增長近七成

深圳前十月新設外企同比增長近七成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2-25 09:55:52 來源:深圳特區報

 創新資源的集聚是孕育創新的搖籃,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

 今年以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不斷夯實制度性基礎,打造高水平創新平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列為年度十大重點工作之一,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匯聚,日益釋放「虹吸效應」, 形成產業、企業、資本、人才源源不斷匯聚深圳的良好局面,加快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動能。

 打造平台 集聚全球創新項目

 上個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立項情況。其中,深圳灣實驗室彭旗宇團隊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類),該項目將研發寬視野的移動式可穿戴人腦PET分子影像儀器,實現人類在坐、站立和行走時的全腦實時動態功能成像。

 這是深圳創新資源集聚,建設國際化創新平台的又一成果。目前,深圳高水平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合成生物及腦解析與腦模擬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創新平台,布局建設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實驗室、340多家市級重點實驗室,打造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

 如今,創新資源的全球化流動、科技產業的國際特徵日益凸顯。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在平台建設、人才引進、工作機制、技術轉移、海外布局等方面加強海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廣聚創新資源、營造一流環境、積極完善創新鏈產業鏈,吸引國內外創新項目落子深圳。

 「2023年是我們在深圳加速投資布局的元年。」 GE醫療中國總裁兼CEO張軼昊在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說,今年,GE醫療在深圳落地兩項投資合作項目,我們要不斷把最好的創新帶到中國、在中國生根結果,深圳是最好的落地點。

 目前,深圳已匯聚了英特爾、高通、蘋果、ARM等15家世界頂尖外資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當中包括11家世界500強企業、2家世界知名的科技服務類企業、2家全球知名功率半導體廠商,涉及領域包括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戰略諮詢、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晶片製造與設計等。

 深圳為這些外資企業和研發機構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大力支持,幫助企業在打造、完善產業鏈上「穿針引線」,為企業把深圳作為未來業務發展的大本營增強信心。

 厚植沃土 吸引全球創投資本

 12月18日,廣東省舉行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授獎儀式,其中深圳市獲獎98項,邁瑞醫療、中廣核、華大智造、大疆、創維摘得5項金獎,交出亮眼「成績單」。

 屢屢斬獲國家級、省級的重點獎項,展現出邁瑞醫療強勁的自主研發實力,而背後是其持之以恒的高研發投入。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邁瑞創立之初,在市政府的幫助下獲得數百萬的無息貸款很快渡過資金困境,並成功推出國內第一台多參數血氧飽和度監護儀。隨後,邁瑞醫療意識到風險資本的重要性,在資本的大力支持下,繼續堅持高投入自主研發,成功推出多款自主產權的國內首台醫療設備。

 2018年,邁瑞醫療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上市當天,邁瑞募集金額達59.34億元,創造了新的IPO紀錄,也給研髮帶來充裕的資金。如今,邁瑞在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百強榜中排名27位,國內排名最高,成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深圳的金融資本,就沒有今天深圳的一切。

 風險投資使深圳成為中國最具矽谷氣質的城市,而這座「中國矽谷」也越來越吸引全球資本的青睞。

 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為其帶來了巨大收益,成為巴菲特在中國市場的經典投資案例。「投資深圳就是最好的選擇。投資深圳,就是投資未來!」王傳福的這句名言如今已響徹世界。

 目前,深圳建立起全國規模最大的天使母基金和引導基金集群,打造了香蜜湖、深圳灣、前海桂灣等一批國際創投集聚區。從創投獎勵政策、創投人才政策、創投集聚區建設等方面,深圳厚植創新資本生態「沃土」,經過20餘年發展,與北京、上海位列中國三大創投重鎮。

 優良的營商環境,令深圳成為跨國投資的熱土。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深圳市新設外資企業6469家,同比增長69%,外資來深勢頭不減。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6%,高技術產業增長16%,引資結構不斷優化。

 優化生態 匯聚天下英才

 為什麼選擇回國?「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所學專業在這裏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深圳擁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在今年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海歸人才招聘會上,一些海歸紛紛向記者表示,在經濟發展形勢穩中向好、創業待遇優厚的前提下,海外留學人員願意回國來深,是順理成章的發展趨勢。

 在深圳,高校、科技企業、專精特新等單位對海歸人才需求增大,為海歸提供未來發展機遇相對較多;另一方面,深圳向來重視人才這個第一發展資源,創新生態不斷優化,讓海歸能學有所用,用有所得,越來越多海歸人才將深圳作為歸國創新創業首選地。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表示,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而深圳是全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城市。

 今年9月,《2023理想之城——邁向教育、科技與人才高度發展的全球城市》發布。《報告》顯示,新加坡、深圳、波士頓、上海、紐約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教育、科技、人才綜合發展「理想之城」前五位。其中,深圳以較大優勢排名科學家們心目中的創新人才理想城市首位。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實施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為創新人才搭建更加國際化的發展平台,構建更加良好的發展生態。出台《深圳市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長期穩定支持在自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深化人才評價改革,持續推進人才工作中「唯帽子」問題治理,探索科技人才分類評價的新標準、新方式、新機制。

 真心愛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深圳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目前,深圳各類人才總量突破679萬人、高層次人才2.4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責任編輯:朱劍明 深圳前十月新設外企同比增長近七成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