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將於明年4月1日實施,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今日(27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三成受訪者每月需使用150至240個5公升大小垃圾袋,以掉棄尿片等醫療垃圾,即每月需額外支付90至144元,垃圾費開支是一般4人家庭的4倍,料對經濟造成壓力。他們聯同其他相關組織,要求政府發放免費的醫療垃圾袋或額外的指定垃圾袋,每個獲發數量由醫管局決定;否則他們預料公廁和殘疾人廁所將成為尿片等醫療垃圾的集中地。
頂圖:(左起)香港造人協會外務副主席賀友萍,照顧者代表禮謙媽,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政策倡議主任張思萍、副主席蘇永通,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司庫甄俊傑。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副主席蘇永通表示,近日他們成功訪問了180名復康人士及照顧者,了解他們使用醫療消耗品的習慣及對垃圾徵費看法,當中164人表示有需要使用或協助家人使用醫療消耗品,包括即棄手套(71%)、尿片及尿芯(69%)、紗布或棉墊(60%)及棉花球(52%)。這些醫療消耗品無法回收,因衛生原因亦無法儲存到一定數量才掉棄。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示範一張吸滿屎尿的成人紙尿片即使如何擠壓,都只能放在一個5公斤大小需0.6元的指定垃圾袋內,無法如政府回覆所言,可以慳些用。
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每月需使用30至60個5公升大小的垃圾袋,即平均每月需額外支付18元至36元;近三成受訪者表示每月需使用150至240個垃圾膠袋,即每月平均需額外支付90元至144元。政府預計3至4人家庭每月垃圾收費開支約為30元至50元,加上這些醫療垃圾,受訪者家庭每月需要至少支付120元購買指定垃圾袋,是一般家庭的4倍。86%受訪者表示因無法減少使用量而感到擔心。
協會聯同香港肌健協會、香港造口人協會、小腦萎縮症協會建議政府,允許傷殘人士和長期病患者憑醫生證明,到地區殘疾人士支援中心或康健站免費領取專用的醫療垃圾袋;又或由社會福利署牽頭,聯同民政事務處的地區治理團體(包括區議員及地區關愛隊)負責管理、宣傳及協助當區的復康人士領取額外所需的指定垃圾袋。社署負責制定領取額外垃圾袋的標準和處理申請,地區治理團隊負責宣傳及安排各區復康人士領取指定垃圾袋的地點及細節。每個人獲發的數量均不同,由醫管局等相關部門視乎個案釐定。
蘇永通表示,他們2021年開始與環保署、社署、平機會、申訴專員公署等溝通,政府的回覆是屆時會派人教導如何擠壓垃圾袋,以減少垃圾袋使用量。他稱若政府不妥善處理復康人士醫療垃圾的問題,預料明年4月1日後,公廁、殘疾人廁所會變成掉棄醫療垃圾的集中地。(記者:李銘欣 / 攝影:崔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