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詠春》舞台上,演員用肢體和音樂交織,舞美光影交錯,極富電影感,觀眾仿佛與舞者一同穿梭時空,進入了葉問的傳奇人生。舞台下,每每到劇情高潮,觀眾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當幕布落下,記者探訪舞劇後台,發現的不僅僅是一場精彩演出背後的付出,更是「Z世代」舞者們獨特的青春尋夢之旅。他們在舞台上用肢體譜寫着夢想的讚歌,舞台背後更是激情、汗水和夢想的深刻秘辛。
「深圳葉問」常宏基:無限接近葉問 感受葉問
記者在後台見到了正在收拾返深行囊的葉問扮演者常宏基,結束了連續兩個多小時的舞台演出,這名年輕舞者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常宏基直言疲憊,但心裏很爽,也被觀眾的熱情反饋所感染。
當記者問到本場演出情況時,宏基收起笑意,略顯嚴肅地說道:「今天觀眾的反應很好,但我對自己不是特別滿意。」在追問下得知,在一幕表演中,常宏基與木頭人樁道具的配合出現了小失誤,固定木頭人樁的輪子鬆開導致道具提前滑走,於是他隨機加了三個八拍的動作進行了臨場調整。
舞劇《詠春》葉問扮演者 常宏基
「太厲害了,完全沒有看出來失誤!」記者感嘆。
今天是他扮演的第128場「葉問」。「這就是舞台的魅力,每一場演出都對演員的發揮提出不一樣的考驗」,常宏基平靜地說。經過百餘場的磨練,他的控場能力已足以熟練應對類似的舞台瑕疵。
舞蹈生涯中的第一次「主角光環」
「如果你沒有看過舞劇《詠春》,那你根本無法把這個瘦瘦的穿着寬大帽衫的小男孩,與武學宗師葉問聯繫在一起。」這是記者見到常宏基時的第一感覺。
舞劇《詠春》是常宏基加入深圳歌劇舞劇院參演的第一部劇,也是他進劇團排練的第一個演出。常宏基直言,他最初並不敢想像自己會獲得「葉問」這個角色,「排練的時候,大家都在一起學習詠春拳和其他武術技巧,並不知道自己將會扮演什麼角色。」直到在一次劇本圍讀會上,演員一起討論對劇中人物的感受,導演才初步敲定各個角色的扮演者,再根據排練時的狀態和角色的適配度,經過多次排演,最終確定每一個人物角色。
「一開始我覺得自己並不像葉問,更像劇中的大春(劇中扮演嚮往成為葉問的燈光師)」常宏基說道,「當我細細感受葉問這個人物時,發現我與他的相似之處並不在於性格,而在於毅力」。常宏基認為,葉問對詠春拳的傳播、熱愛、奉獻,與他本人對舞蹈的追求和熱愛精神是一致的,「我們像不同時空的一種交錯」,常宏基感嘆,「我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私底下的大春,扮演了劇中的葉問,如夢想成真一般」。
「Z世代」的葉問是如何煉成的?
生於1999年的常宏基現在是深圳歌劇舞劇院的首席舞者,作為一名「Z世代」的年輕演員,要扮演「葉問」這個閱歷豐富的成熟男性角色,着實是個不小的挑戰。「我和葉問本人的生活履歷是截然不同的,我沒有經歷過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只能去感受他,去無限地接近他」,常宏基坦言,「簡單來說,就是我要如何短時間內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常宏基認為,要理解葉問這個角色,就要了解葉問本人的性格,去體會這個年齡段的男人如何待人接物,觀察人物與妻子、朋友、街坊鄰居的交流方式,感受葉問本身的情緒表達。
在備演過程中,常宏基看了大量關於葉問的電影、書籍等作品,不斷加深自己對那個年代的生活感悟,試圖從中找到與葉問的聯結。「我不停地去觀察優秀影視劇作裏,演員們是如何扮演葉問的,觀察他們處理角色的方式,感受他們如何將人物層層遞進地呈現給觀眾。」
在舞劇《詠春》的首次正式演出前,常宏基對自己的表演並不自信,「葉問這個角色已經被甄子丹、梁朝偉等優秀的演員演得出神入化,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常宏基對自己飾演的葉問進行了個人設計,「我會把葉問演繹得更青春化,去呈現為了夢想去奮鬥的武學宗師形象」。常宏基憑着自己的理解,將葉問的成長性展現在舞台上,「隨着劇情的推進,展示葉問的心路歷程,他的深思,他的舉手投足,他的眼神,到底在看什麼、想什麼,我全部都要注入自己的潛台詞」。
觀眾席上如潮的掌聲證明了常宏基對葉問的成功演繹,舞台上的他不僅舞技剛柔並濟,武術動作行雲流水,文戲表現也很出色,幾場感情戲都極具感染力。
「大幕拉開的那一刻,站在舞台中心的我一定是葉問,他就像一束光照亮着我,我也映射着他,這是一種雙向奔赴。」
「香港是更能檢驗『葉問』的舞台」
從備演、排練、巡演,舞劇《詠春》中的葉問角色已經與常宏基相伴近兩年,葉問的點點滴滴早已融入演員的生活。常宏基認為,英雄如葉問,必須有承受孤獨的能力,而他本人通過扮演葉問,更能從生活中感受到孤獨而強大的力量。
作為主演,他在近一年的巡演過程中迅速成長。角色、團隊和觀眾給了他不一樣的體會,「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孤獨,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這一切都讓他充滿了使命感,「我要像一個男人一樣,扛住自己的壓力,帶着團隊一起往更高更遠的舞台走下去。」
對於團隊即將赴香港演出,常宏基直言壓力更大了,「香港觀眾對葉問這個角色有特別的感情,這是個更能檢驗我到底有沒有真正理解『葉問』的舞台」。常宏基也期待,屆時如果有葉問的電視劇或電影的扮演者觀看演出,希望可以得到專業觀眾的認可和鼓勵。
香港作為更國際化的舞台,有很多優秀的舞者和世界級的導演,「我們離香港那麼近,希望可以在互動和交流中,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更多對舞蹈的見解和知識,共同推動舞蹈的發展。」
熠熠星光 彼此成就:願成為那道光
退休後的燈光師大春成了電影檔案館的管理員,一份塵封多年的電影檔案,讓他陷入了拍攝電影《詠春》時的難忘記憶,也拉開了舞劇《詠春》的雙線敘事。舞劇講述的故事之一,是一群年輕人在拍攝電影《詠春》中追求夢想的故事。舞台上的年輕舞者互相托舉,群舞整齊劃一,成為照亮彼此夢想的一道光。
馮浩然:我和大春一樣想當葉問
大春扮演者馮浩然加入深圳歌劇舞劇院5年了,是劇組裏的大哥哥,《詠春》是他參加工作後主演的第二部舞劇。
舞劇《詠春》大春扮演者 馮浩然
在首次作品圍讀會上,馮浩然就向導演表達了自己想飾演葉問的想法,「沒有一個男孩子不想當武學宗師」。他接着解釋道:「因為大春這個角色就是非常嚮往葉問,想當武學宗師,而我當時的心情也是非常想當英雄,站在光裏」。所以得知自己得到大春這個角色後,他並不需要在心態上做太大的調整。
雖然心境相似,但馮浩然和大春卻有着不同的性格。舞台上的大春活潑外放,開朗灑脫;生活中的浩然卻話不多,是個「I」人。飾演大春成了浩然打開自己的一個過程,深入這個角色後,他看到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起來,「我為什麼要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去感受周圍的快樂呢」
舞劇巡演已經破百場,馮浩然的演出日益自信,遊刃有餘,也在每場結束後收到許多觀眾的積極反饋,成就感頗豐。對於能在香港演出,馮浩然難掩激動。他表示,劇中的大春就是個深受上世紀香港武俠電影感染,懷抱着英雄夢的人。他相信在香港的舞台扮演大春,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也期待能結識更多香港同行和朋友。
許天慧:舞台上的永成 生活中的假小子
舞劇中葉問的妻子永成的扮演者許天慧,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舞劇《詠春》是她畢業後主演的第一部舞劇。記者在後台見到她的時候,她正拿着玩具槍和同劇演員一起嬉戲打鬧,這副假小子模樣讓人一時難以把她和台上溫柔似水的永成聯想起來。
舞劇《詠春》永成扮演者 許天慧
作為剛畢業的新演員,她依稀記得被導演選中參與首次作品圍讀時的緊張,既不知道自己將會獲得什麼角色,也不確定能否做好。韓真和周莉亞導演在排練時對演員們說,舞蹈演員的舞蹈肢體表達,同樣能夠讓底下的觀眾感受到演員的演技和細節的情緒傳遞,這一度成為鞭策天慧鑽研角色的動力之一。
劇中的永成和葉問是40多歲的夫妻,相伴去香港打拼,不論是生活閱歷還是年齡,都與天慧的經歷相差甚遠。為了演繹好角色,她看了很多葉問系列的電影,感受前輩如何拿捏中年女性的狀態,也反覆思考如何將夫妻間最平凡的生活在舞台上呈現出來。
不少觀眾會在看完演出後給天慧發微博私信,分享對永成角色的理解和對她表演的感受,「很多觀眾跟我說,永成不只是葉問身後的女人,她有自己的力量感,她是寧靜的、平靜的,她還像大海一樣,有一股堅韌感」,天慧眼神中透露出欣喜,「觀眾是能理解這個人物的」。
每次演出,許天慧都要在戲中哭得特別細緻,接近歇斯底里,「每一場都要傾盡我的情緒,去尋找能夠代入永成角色裏的感情,這樣才能讓觀眾感到共情」。她選擇在休息的時候好好生活,讓自己從戲裏跳出來,不再沉浸於悲傷的環境中,「這樣演員才是立體的,情緒才是立體的」。
面對即將赴香港演出,許天慧感到興奮又有壓力,她希望香港觀眾能夠走進劇場,感受獨特的武術和舞蹈的傳承力量。
龔愷然:迫不及待想去香港
龔愷然在劇中飾演配角鹹魚強,記者在後台遇到他時,他正在給自己化妝。經過百餘場巡演,他已經對妝造駕輕就熟了。龔愷然告訴記者,為了演《詠春》滿打滿算學了兩年的武術。在舞劇《詠春》之前,龔愷然也參演過其他的劇,「但其他劇的巡演沒有這一部密集,而且其他劇也不會在正式排練之前就開始訓練」。結合觀眾給的反饋,他感受到,舞劇《詠春》成功了。
舞劇《詠春》鹹魚強扮演者 龔愷然
面對去香港演出,龔愷然用「迫不及待」來形容,非常想將用舞蹈演繹武術、用舞劇講述葉問故事的《詠春》呈現給香港觀眾。
王志偉:希望未來可以在家鄉演出
在舞劇《詠春》中飾演洗剪崔的王志偉,在加入深圳歌劇舞劇院剛好一年之際,就通過《詠春》得到了和舞壇「雙子星」導演合作的機會。他連用「夢寐以求」「夢想成真」來形容這份快樂。
舞劇《詠春》洗剪崔扮演者 王志偉
舞劇巡演已走過國內外30多個城市,最讓他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在新加坡的演出。「之前出國也只是去遊玩,那次去新加坡是用自己的專業出去交流,心情很不同」。本次參加香港場的演出,他也是期待滿滿。談及家人還沒有看過他在舞台上表演,王志偉表示,希望未來能巡演到他的家鄉江西南昌,讓家人見證他的《詠春》時刻。
編導李晨哲:相信觀眾能找到隱藏的小彩蛋
深圳歌劇舞劇院副團長李晨哲擔任舞劇《詠春》的編導,陪伴劇組走過一年的巡演。他事無巨細地操持着劇組事務,成了粉絲口中的「詠春爸比」。見證劇組演員一路成長的他感嘆,一年巡演確實又累又辛苦,但看到演員和舞美、技術人員的默契程度越來越高,觀眾熱情持續高漲,也感到很欣慰。
深圳歌劇舞劇院副團長、舞劇《詠春》編導 李晨哲
李晨哲透露,為適應場地,在香港演出的舞美布景和舞台設計會有20%的同比例縮小,但團隊的熱情只增不減。劇作本身也在致敬舞美、燈光師等幕後工作人員,在電影工業發達的香港,觀眾一定不會對這樣的故事背景感到陌生,「相信觀眾能找到隱藏的小彩蛋」。(香港商報記者謝嘉敏 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