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芬琪)別有洞天,出自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形容洞中另有一番天地,如同桃花源一般,非凡塵世界所能比擬。桃花源象徵着遠離紛擾的淨土,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視野在穿過狹窄的甬道後變得開闊起來,彷彿身臨新的世界。因此別有洞天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常用來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蕭芬琪作品《寶葫中懸》,水彩畫,76.5×56.5cm,2023年。
「別有洞天」這個系列的作品以圖形為主要的表現點,將文字的意象轉化為可觀的形與色,如《寶葫中懸》的畫面中以葫蘆的形狀分隔出中心部分,製造出「畫中有畫」的效果。儘管畫面分割成為兩部分,但整幅畫卻統一在紫色調中。同時,葫蘆的諧音是「福祿」,也寓意着健康長壽,與紫色的「紫氣東來」美好象徵相互呼應,呈現喜慶吉祥的氣氛。又如《物轉星移幾度秋》,畫面背景以暗淡的色調描繪出一片蕭索的荷塘景象,而兩顆紅星跳脫出畫面,表現出深秋的濃郁色彩。五角星的圖形與詩句中「物轉星移」相對應,顏色的對比也凸顯出季節更替的動態感,趣味十足。《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幅畫,自左向右分割成三個部分:起初為生機勃勃的碧綠荷塘,逐漸變為沉沉暮靄下的紫霞,隨後回歸清晨的靜謐,形成時間上的一種循環;而空間上從不同角度進行的荷塘的表現,俯仰之間展現出不同時間下荷塘的色彩變化,正如觀山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蕭芬琪作品《物轉星移幾度秋》,水彩畫,76.5×56.5cm,2023年。
我從詩詞描摹的景象出發,選取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切入點展開,以小見大,見一葉而知秋。這種新奇的角度能為我的創作帶來更多的思考與感悟,也為文字的描述帶來了生動的樂趣。
作者蕭芬琪,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畫家、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國藝苑研究學會副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香港美協創會秘書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