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視野】從中美建交45周年展望雙方如何落實習拜會共識

【國際視野】從中美建交45周年展望雙方如何落實習拜會共識

責任編輯:朱輝豪 2024-01-15 18:30:23 來源:香港商報網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新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互致賀函,祝賀兩國建交45周年。在談及2023年11月15日的三藩市的「習拜會」時,習近平強調,開闢了面向未來的「三藩市願景」,為中美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雙方要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和成果;拜登則表示,將致力於負責任地管理雙邊關係,並繼續推進美中關係。再者,值得注意的一項發展是,中斷16個月的中美軍事對話日前終於恢復,中國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與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舉行視頻會議,前述三藩市「習拜會」共識終於落實,兩國可望持續營造改善雙邊關係的有利條件。

 溯自三藩市「習拜會」前,不少人都認為「習拜會」成果有限,最多是兩國關係暫時和緩。然而,會後堪稱成果豐碩,中美各自滿意。會後不久,美國前國安會官員麥艾文在《外交政策》訪問中表示「美方得到的比要的多」;同日,中國很多媒體也報道美方對習近平的諸多禮遇。此外,中美雙方關係不僅暫時和緩,還很可能開啟新局,亦即競爭雖持續,但合作上升、抗衡下降。尤其,「習拜會」前,中國駐美武官劉展少將與美國國防部主管中蒙台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也見面。看來自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竄台後中斷的中美軍事交流已悄悄恢復。

 其實,「習拜會」前,中美關係已開始逐漸鋪陳和緩跡象,如中國官媒營造中美友好氛圍;2023年11月底,北京取消立陶宛的貿易禁令,以改善與歐盟的整體關係。同時,習近平視察上海,重提改革開放。至於美方也同樣開始鋪陳對中關係和緩氛圍。由於美國面臨棘手的以哈衝突、不樂觀的俄烏戰爭、不利於美方的中俄結盟趨勢,使得美方自忖有必要改善美中關係,以防止美中爆發軍事衝突。再加上,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拜登國內民調卻節節滑落。美國民生用品通胀嚴重,而美國卻加徵中國進口日用品關稅由商人轉嫁給美國民眾,拜登必須改善美中關係以降低兩國貿易衝突對美國選民的傷害。尤其,美中若交惡必損及美國晶片工業的利益和競爭力,因為美中經濟互賴太深。2022年7月,美國晶片大廠輝達、英特爾、高通等高層連袂赴華府,甚至透過政府智庫表達他們的憂慮。拜登政府終於宣布對中國經濟不脫鈎。

 由此可見,中美關係開始逐漸調整,但並非一蹴可幾,三藩市「習拜會」可謂是中美關係的分水嶺。誠如中國外長王毅於1月5日在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會上表示,中美雙方應以三藩市的「習拜會」為起點,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兩國相處之道,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落實。此外,國際危機組織日前發表的文章中,把中美關係位列十大衝突的末位,顯見中美關係已明顯緩和。

 尤有進者,美國防部曾於2023年10月指出,大陸軍機自2021年秋季起,頻繁地在東海和南海地區活動,「威脅到美機的飛行安全」。但「習拜會」後大陸軍機已無類似行動,復以雙方高層軍事將領恢復對話。美國官員樂觀地表示,這次軍事對話只是第一步,重要的一步,但絕非最後一步。事實上,中國為反制佩洛西竄台,取消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及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幾乎全面封殺中美兩軍對話渠道。2023年6月起,外交、財政、商務、氣候變遷等領域最高層官員的溝通、互訪才陸續恢復,唯最敏感的軍事對話仍遭拒絕,直到三藩市的「習拜會」才打破僵局。

 再進一步言,劉振立、布朗的視頻會談,其背景與時機深具意義,尤其台灣問題是中美潛在軍事衝突的最大熱點,雙方均無退讓、妥協的空間,若中美兩軍能恢復各階層對話,將可更有效管控台海風險。而中美軍事對話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是否能向上升高到國防部長層次,向下擴及戰區指揮官與戰術層次,以及能否以見面取代視頻會議,在在都是觀察指標,尤其暢通的溝通渠道對危機處理至關重要。再者,布朗在視頻會議中討論了共同努力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避免誤判,以及維持直接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中方則強調,發展穩定與可持續的兩軍關係,關鍵是美方要有正確的對華認知,前提是美方應切實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並在領土與主權上畫出底線。

 總之,中美整體關係發展將連動中美軍事對話進展,而劉振立、布朗的視頻會議堪稱是正面發展。其實,中美關係的緊繃,因持久的相互依存及有效的一些防範機制,運作起來並不至於失控且呈現良性特質。

 頂圖: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三藩市斐洛里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談後,拜登邀請習近平一道在斐洛里莊園裏散步。(新華社圖片)

責任編輯:朱輝豪 【國際視野】從中美建交45周年展望雙方如何落實習拜會共識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