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山東濱州「2+2」蘊含的「廟算」智慧

山東濱州「2+2」蘊含的「廟算」智慧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1-26 11:26:21 來源:香港商報網

    《孫子兵法》首篇《計篇》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廟算,基於現在,預測未來,籌謀策劃,找出未來可能的走向。這是一種現實性與前瞻性相統一的方法策略。

    濱州作為孫子故里,深入傳承弘揚孫子文化,將「廟算」的智慧應用在品質濱州建設中,推動孫子文化煥發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1月18日,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在濱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提出了「2+2」,即「兩個服務」+「兩個濱州建設」。「兩個服務」就是為企業服務和為院校服務,解決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兩個濱州建設」就是建設健康濱州和書香濱州,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2+2」絕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兩個服務」和「兩個濱州建設」的聚焦點,其實都落在「可持續」上,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兩個服務」解決的是動能的可持續;「兩個濱州建設」促進人的身、心全面提質,解決的是人的可持續。兩個「可持續」相互支撐,城市的發展才能夠行穩致遠。

    可以說,濱州是「算」在當下,「謀」在未來。

1706238746940.png

    雙輪驅動

    為企業服務,實現城市運轉協調高效,做強經濟社會的內在張力;為院校服務,激發科創賦能產業升級的潛力,提升經濟社會的發展韌性。

    「一年來,廣大企業家面對困難不畏懼、以夢為馬勇向前,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衷心感謝各位企業家,向企業家們致敬!」1月15日,在濱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上,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特別致敬濱州的企業家。

    一直以來,濱州市樹牢「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堅持「以一座城市的名義致敬企業家」,創新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制定出台《優秀企業家表揚鼓勵辦法》,連續5年舉辦企業家大會,設立「金銀銅獅」獎表彰優秀企業家573人次,充分營造「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的濃厚氛圍。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是濱州發展民營經濟的「生命線工程」。先後出台《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2023年行動方案》《關於進一步健全政府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提供護航民企發展法治保障」等11方面36項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含金量滿滿。聚焦企業訴求,濱州在全省率先實現無差別「一窗受理」「全覆蓋」,並聯審批辦件率列全省第1位。濱州市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連續七年入選全國外貿百強市,民營企業稅收佔比超8成,貢獻GDP佔比超7成,民間投資佔比超6成,入選2023年中國民營經濟百強城市活力榜。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企業是C位主角,院校是科創先鋒。

    2023年12月27日,「山東航空學院」校牌啟用,濱州學院正式更名為山東航空學院。山東航空學院成為探索城市和大學良性互動、演繹城市和大學美美與共的濱州實踐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濱州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強力引擎。

    近年來,濱州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全力打通技能人才供需兩端。在職業教育上,打造了 「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專業即產業」「三即」職業教育模式。目前,1000多家企業與各類院校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全市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超77%,每年向企業輸送技術技能人才超過2萬人,全市產業工人超過70萬人。在產業鏈對接上,濱州探索出「院系+研發中心+產業園」的「魏橋模式」、「N1N」校企聯融的「京博模式」等成熟成型的創新模式。

    作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濱州正全力爭創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2023年推進籌建濱州理工學院、濱州康養職業學院,成立濱州市產教聯合體、高端化工產教科聯合體等11個產教聯合體和行業共同體。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濱州始終將人才擺在全市發展的戰略位置,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為院校發展拓源開路、招賢引智。3年多來,全市引進高端專家440餘人,本科以上大學生4萬餘人。2023年渤海先研院科創帶動效益超30億元,魏橋國科研究院聚合引領4個新興產業鏈落地成勢,新增省級以上科創(人才)平台58家。

1706238783573.png

    雙質提升

    健康濱州、書香濱州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徵,一個關注人的體質,一個聚焦人的心質。

    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指出,健康濱州建設就是要讓一個城市的市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人民群眾健康是民生髮展的重點領域,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支撐和重要保障。

    健康濱州,是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近年來,濱州以賽事為媒,秉承「辦好一個賽事、愛上一座城市」的理念,創新打造「九九黃河」體育文化名牌。在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上,濱州市「『九九黃河』系列品牌賽事」入選新華社體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成功舉辦了濱州黃河風情帶馬拉松賽、環濱州黃河風情帶國際公路單車賽等多項高水平體育賽事,構建形成了以全民健身運動會、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企業家運動會、農民運動會、社區運動會、職工運動會為引領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服務體系,大力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健身的運動風尚。

    健康濱州有優質高效的醫療保障。濱州推出「一次掛號管三天」「延時門診」等惠民舉措,479種藥品和25類高值耗材集採落地,累計減少群眾醫藥費用23.6億元,「三保」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落戶濱州,實現國家級重點專科「零」的突破。

    身體健康與精神富足,缺一不可。濱州是一座瀰漫著書香、浸潤着書韻的文化之城。

    從孫武著兵法,伏生傳尚書,范仲淹劃粥苦讀,杜受田成一代帝師,到如今的濱州市民在街頭巷尾心享「悅」讀,「書香」始終伴隨着濱州人民的成長生活。「書香濱州」品牌濃縮着濱州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象徵着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新時代文化征程上的承前啟後、拔節生長,銘刻着城市獨特的時代特質與文化血脈。

    當代濱州還是一座「書城」。濱州市積極構建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圈,紮實推進兒童圖書館建設和城鄉書房建設,全市現有公共圖書館8家、圖書館分館90家。其中,國家一級圖書館5家、國家二級圖書館3家。建成城市書房12處,智能書櫃8處,鄉村書房33處。濱州市圖書館濱城館,已成為集傳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和智能圖書館於一身的「第三代圖書館」,實現了「7+24」小時全天候開放。

    「雙雙」奔赴  2+2=?

    如果需要一個結果,那肯定等於「未來」,一個屬於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的未來。

    這個未來,立足當下,順應大勢,可期可待。

    回望2023年,濱州以「大幹2023、奮勇爭先向前」為工作主線,交出了「山東走在前,濱州怎麼干」的滿意答卷。

    展望2024年,未來充滿無限可能與希望,濱州將接續大幹實幹好態勢,迅速掀起「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決戰決勝2024」新高潮,創新為企業和院校「雙」服務,加快推進健康濱州和書香濱州「雙」建設,讓人與城的「雙雙」奔赴收穫品質濱州建設的滿滿喜悅。

    新的一年,濱州堅持乘大開放之勢,聚大改革之能,提大發展之效,打響「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三大戰役,深入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拓展深化「政企同心·親清茶事」活動,始終把企業家當作自家人看,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家事辦,支持企業逐夢前行、大膽去闖、放手去干!

    新的一年,濱州將打好科創賦能攻堅戰,更好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服務,鍛造更多新質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渤海先研院、魏橋國科研究院輻射帶動作用,強化與「中科系」「高校系」合作,建成濱州科技大市場,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生產線。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打造「產教融合」高地,推動設立一批「政產學研」緊密捆綁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職業教育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職教名城。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縱深推進「三進三創」工程,辦好濱州人才節,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新的一年,濱州持續以改革惠民生,加快建設「健康濱州」。深化打造全國體育公園城市,擦亮「九九黃河」體育文化品牌。以安身、安業、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為依托,打造好全國首個「心安」城市,讓群眾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深化14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成20處「旗艦中醫館」,構建農村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全面提升群眾就醫便利度。

    新的一年,濱州將繼續以「書香濱州」三年建設計劃為引領,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悅·讀濱州」、「群星閃亮」等系列工程,舉辦各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深刻涵養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以書香墨韻厚植城市文化底蘊。

    我們習慣用「雙」字來表達和美、吉祥的寓意,如雙喜臨門、比翼雙飛等。在2024年初提出服務發展和城市建設兩大主題,讓企業、高校齊頭並進,人民身體健康、精神富足,是濱州對於品質未來的莊重承諾。宜居宜業、雙雙功成。濱州這座品質之城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全速奔跑、逐夢未來。(記者 孫珂 通訊員 楊萌 賈天琦 周冰潔 王露璇)

責任編輯:林梓琦 山東濱州「2+2」蘊含的「廟算」智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