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多面吳謝宇:從北大學子到弒母者,毫無悔罪誠意「致歉」求生

多面吳謝宇:從北大學子到弒母者,毫無悔罪誠意「致歉」求生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2-01 16:30:33 來源:南方都市報

案發9年後,吳謝宇弒母案塵埃落定。1月31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對吳謝宇執行了死刑。

回顧吳謝宇30歲的一生,其擁有多重面孔:既是成績優異考入北大的「好孩子」,也是曾產生自殺念頭的厭世者;既是殘酷弒母的殺人犯,也是落網後「毫無悔罪誠意」的「求生者」。

多年來,南都、N視頻持續追蹤報道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辯護律師徐昕曾向南都、N視頻記者表示,「該案件有助於思考人性,反思教育和社會問題。」

001Ni6Xvgy1hmdu0j4ailj60m80cidgr02.jpg

吳謝宇。

「好孩子」:將父母視為「活着的意義」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中,吳謝宇被認定為「手段殘忍,情節惡劣,罪行極其嚴重,嚴重違背人倫道德」,其罪名涉及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

然而,在「弒母案」發生前,吳謝宇一直是家人的驕傲,也是身邊人眼中的「好孩子」。

吳謝宇出生於1994年,母親謝天琴是一名教師,父親自他有記憶起就在生病。他在庭審中曾回憶,父親每周都要去醫院,每天要吃很多藥。為了照顧患病的父親,吳謝宇的母親起早貪黑,非常辛苦,但父母感情非常好,「在我的認知裏,他們就和楊過與小龍女一樣。」

從小到大,吳謝宇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他曾以福州中考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進入福州一中,2012年,他是福州一中被北大提前錄取的4名學生之一。案發時,他是北大經濟學院學生。

多位吳謝宇的同學、老師、親戚回憶其時都表示,吳謝宇聰明,學習成績好。一位福州一中的校友曾向南都記者表示,吳謝宇高中時很有名,其名字曾出現在學校的光榮榜上。

「好學生」的形象讓他更為在意旁人的看法。

他的二審辯護律師徐昕曾轉述吳謝宇與母親的關係稱,「他從小到大都在乎別人的看法,更在乎媽媽的看法,只要考試不好,就覺得特別對不起媽媽。」

吳謝宇也曾在庭審中說過,中考時他考了福州市第二名,父親送他去培訓班時還自豪地跟老師說起他的中考成績,「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了。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能把考試考好是我對我爸我媽的唯一意義。」

吳謝宇也將父母視為自己「活着的意義」。然而,在父親病逝的5年後,吳謝宇在家中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厭世者:為「幫助母親解脫痛苦」

眾人眼中優秀的吳謝宇,何以走向「弒母」之路?

一審判決中,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吳謝宇悲觀厭世,曾產生自殺之念,其父病故後,認為母親謝某某生活已失去意義,於2015年上半年產生殺害謝某某的念頭,並併網購作案工具。

吳謝宇也曾在庭審中表示,在父親病故後,他悲觀厭世,一直想要自殺,而他認為母親跟她的想法一樣,於是產生了「幫助母親解脫痛苦」的念頭。

001Ni6Xvly4hmdtyh5e64j60m80b2q4702.jpg

「吳謝宇弒母案」二審。

「我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沉溺於小說和電影,根據我媽看的小說與電影自己去看去推理。」吳謝宇稱,母親謝天琴喜歡張國榮,曾提及過一兩次張國榮從酒店跳下自殺,他從中解讀出母親「也許想像哥哥(張國榮)一樣」。

謝天琴還喜歡看《紅樓夢》,他從中解讀出母親想像林黛玉一樣,「水米不進,只求速死」。

吳謝宇認為,他所做的一切罪孽,根源在於他總是在自以為是。吳謝宇稱,他曾想對謝天琴說,「媽媽,我覺得挺沒意思的,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樣的話,那我們就一起『回家』吧,到我爸身邊。」

但最終,他並沒有向母親問出這些,「我覺得她的答案跟我一樣,然後我就回了學校。我當時決定了之後就無法回頭。」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特聘研究員袁傑曾向南都記者分析稱,從已公開的各項信息來看,吳謝宇在家庭中缺乏溝通,在其父親病逝後,吳謝宇內心可能是封閉的狀態。

參與了二審庭審旁聽的知情人士則向南都記者回憶,辯方律師曾在庭審現場摘讀了吳謝宇母親的部分日記內容。吳謝宇在庭審中表示,在大學期間每周都會給媽媽打40分鐘左右的電話,但內容都是一些八卦,從不進行心理溝通和交流,致使他後期通過逃課等方式來解決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在庭審中,吳謝宇也多次表示,自己在殺害母親後想過自殺,稱2015年上半年在設想關於自己最後如何結束時,一直有猶豫。「一是我自己立刻自殺,二是我先跑掉,做好我該做的事然後自殺。其實我自己內心最深處有害怕,我怕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殺人犯:弒母后逃亡揮霍

時間來到2016年。

當年2月14日,受害人謝天琴的屍體在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一教師宿舍被發現,作案時間為半年前的2015年7月11日。經偵查,其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此後,吳謝宇的名字出現在了通緝令上。

2023年5月,二審開庭前,南都記者曾探訪吳謝宇案事發地。時隔多年,事發地房屋大門緊閉,通過沒有完全拉住的窗簾可以看見吳謝宇家的陽台。

就是在這裏,吳謝宇親手結束了母親謝天琴的生命。

001Ni6Xvly4hmdtyi9cd6j60m80cjmyn02.jpg

吳謝宇案事發地。南都記者 彭雨欣 攝

2015年7月10日17時許,吳謝宇趁謝天琴回家換鞋之際,持啞鈴槓連續猛擊謝天琴頭面部,致謝天琴死亡,並在屍體上放置床單、塑料膜等75層覆蓋物及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劑。

吳謝宇曾在庭審中稱,選擇2015年7月10日作案,是因為那天母親放暑假,且他的生日是10月7日,7月10日正好是他的生日日期倒過來。

學校放假後,謝天琴的行蹤很少有人過問。2015年8月,吳謝宇還模仿母親的筆跡偽造了一封辭職信,郵寄到謝天琴所在的學校。正是由於吳謝宇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在案發後長達半年的時間裏,沒人發現其家中有任何異常。

該案一審公訴人介紹,吳謝宇作案後並不慌張,於當晚住進了附近的一家酒店,此後每天回家清理作案現場,一直到2015年7月31日才離開福州。

「所有一切都有清洗過。」庭審中,吳謝宇承認,其在作案後的20多天時間裏,每天都對作案現場進行清理,並且對作案工具也進行了清洗。

除對作案現場進行清洗外,吳謝宇還將塑料薄膜、活性炭一層一層地包裹在被害人謝天琴身上,還在家中入戶門的位置安裝了攝像頭和報警器。

對於安裝監控設備,吳謝宇稱,因為他想知道案發現場何時被警方發現,之後自己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案發後,吳謝宇在福建、上海、河南、重慶等地逃竄。

吳謝宇的舅舅曾透露,2015年7月起,吳謝宇對親戚稱其要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交換生,母親一同前往,先後向多位親戚借款100餘萬。2015年8月,吳謝宇為母親偽造了辭職書,向其就職學校辭職並獲批。

騙取巨額款項後,吳謝宇將這些錢揮霍一空。

2019年4月21日,在潛逃1380天後,涉嫌弒母的北大學生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機場民警抓獲,當時其身上攜帶30餘張網購身份證,潛逃三年內一直在國內活動。

吳謝宇曾在庭審中供述,為了不引起懷疑,他讓親友將錢匯到其母親謝天琴的銀行卡上。「我媽(銀行卡)的密碼她沒有告訴過我,我也沒有看過她輸密碼,但是我試了我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我知道她一定會用我的生日。」

「求生者」:毫無悔罪誠意的「道歉」

2020年12月24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

2021年8月26日,該案一審開庭宣判。法院以被告人吳謝宇犯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三千元。

一審宣判後,吳謝宇不服死刑判決,提出上訴。吳謝宇姑父曾向南都記者表示,「我們作為家屬諒解吳謝宇,希望能看在大哥(吳謝宇父親)的面子上,判輕一點,吳謝宇家只剩下他一個獨苗。」

落網後,吳謝宇曾多次表露過強烈的求生欲。吳謝宇曾在寫給二審辯護律師徐昕請求他介入二審辯護的信中寫道,不甘心這輩子以罪人收場,想用實際行動去贖罪。

去年5月,這起案件迎來二審判決。福建高院指出,吳謝宇的行為嚴重挑戰法律,違背倫理道德,踐踏人類社會正常情感,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罪行極其嚴重。

綜合全案證據,吳謝宇作案時具有完全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對吳謝宇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曾有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吳謝宇在二審庭審現場表示,在監獄裡面的生活比原來的生活更開心更有意義,雖然在監獄裏失去自由,但是精神狀態比原來要好。「他說在監獄裡面他開始懂得一些事情,現在逐漸走出自以為是的封閉思維了。」

二審庭審結束後,吳謝宇辯護律師曾告訴南都記者,「吳謝宇的求生欲望很強,想活着來贖罪,律師已依法依規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2023年11月11日,二審宣判後,吳謝宇死刑覆核辯護律師鄭曉靜曾到福州市第一看守所會見吳謝宇。

鄭曉靜告訴南都記者,吳謝宇在看守所裏的精神狀況比較穩定,求生欲望很強,希望能活着贖罪。

在看守所裏,吳謝宇還手寫道歉信,向其外婆、舅舅、阿姨及所有親屬表達歉意。

001Ni6Xvly4hmdtyk5aiyj60m80tnmzk02.jpg

吳謝宇手寫道歉信。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覆核認為,吳謝宇連續實施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犯罪,主觀惡性深,且毫無悔罪誠意。

從上訴到手寫道歉信,不過是他毫無悔罪誠意的「求生」之舉。2024年1月31日,吳謝宇被執行死刑。從2015年案發至今,近9年之後,這起案件終於塵埃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31日,南都記者從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執行死刑前,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告知吳謝宇可以申請會見親屬,但吳謝宇未提出申請。

徐昕曾向南都記者表示,收到吳謝宇請求他介入二審辯護的信後,他猶豫了很長時間,「我再三考慮後,認為該案不僅涉及生死、司法精神病鑑定等問題,也有助於思考人性,反思教育和社會問題,以減少近親相殺悲劇的發生。」

(採寫:南都記者 彭雨欣 見習記者 農詩祺)

責任編輯:林鏗泓 多面吳謝宇:從北大學子到弒母者,毫無悔罪誠意「致歉」求生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