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市場探針】「盛事經濟」浪接浪惠及各行各業

【市場探針】「盛事經濟」浪接浪惠及各行各業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2-01 17:16:46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周厚立

 特區政府表示今年會有逾150項盛事在港舉辦,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推出當中9項,料共可吸引逾150萬遊客,其中今年首三項由基金支持舉行的盛事將於未來兩個月陸續展開,包括「Chubby Hearts Hong Kong」藝術裝置項目、「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雕塑展」及「ComplexCon香港2024」。

 根據政府經濟顧問估算,每150萬名旅客可為香港帶來相當於大約0.1個百分點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視乎個別盛事是否有更高端旅客,帶來更巨大效益。政府近日舉行記者會交代推動「盛事經濟」措施,包括成立跨部門盛事統籌協調組,並由旅發局成立專組作為「第一站聯絡視窗」等,爭取更多國際級大型盛事落戶本港。

 政府會成立跨部門統籌協調組,由黃偉綸出任組長,楊潤雄出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機構代表。統籌協調組會確保在香港舉辦的盛事,得到充足的跨部門支援。在過程中亦會確保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機構緊密溝通和合作,推動支持和便利盛事在香港成功舉辦。

 盛事「頭炮」會是「Chubby Hearts Hong Kong」藝術裝置活動,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引入英國知名設計師的巨型設計裝置在香港展出,將於情人節至元宵節期間在中環皇后像廣場花園,展出直徑約12米的巨型漂浮紅心,又在全港多個地標和旅遊景點包括旺角花墟、林村許願樹廣場及堅尼地城卑路乍街海濱等,每天「快閃」展出直徑約3米的飄浮紅心,預計活動吸引超過10萬人次參觀。

 至於「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雕塑展」,將於3月15日至7月2日期間,中環愛丁堡廣場會舉行大型雕塑展,展示金庸筆下角色,包括楊過及小龍女等雕塑,並會展示《射鵰英雄傳》內的蒙古包,並結合數碼創意科技介紹各小說的武俠角色,預計整項盛事將吸引40萬人次訪客參與。

 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上半年在港舉辦盛事當中,包括不少往常在港舉辦的活動,例如香港花卉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國際電影節等、七人欖球賽和全港運動會、及亞洲殯儀及墓園博覽暨會議等。

 「ComplexCon香港2024」是美國著名國際流行文化盛事ComplexCon首度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辦,將於3月22至24日於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預計會吸引超過3萬名遊客及市民參與。

 盛事不單帶來經濟收入,還有更多無形收入,包括讓旅客感受到香港的動感。此次政府力推「盛事經濟」並不是「紙上談兵」,不僅將為之訂立KPI,亦已經制定清晰的「行動方案」。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本港在場地方面要「加把勁」,會增建場地,推動盛事經濟亦需要綜合及多元化。啟德體育園預計今年年底或第四季完成工程,會在進行測試後推出,主場館能容納約5萬個座位,而室內運動場館亦有約1萬個座位。政府亦計劃在灣仔,重建一些政府建築物,作為可以舉辦展覽之用,而亞博館亦正進行擴建工程。他說,以上計劃預計可以提升舉辦活動約四成的容量,但工程需要時間。在新界區包括北部都會區亦可舉辦盛事,政府會朝着這個方向去做,北部都會區可以有主題的大型場所,亦可以提供更多場地。

 大型盛事為市民帶來歡樂氣氛,帶動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不單是帶來經濟貢獻,更讓旅客真正感受到香港的活力。盛事經濟效益巨大,除了有助提升形象,亦能吸引高增值旅客,惠及各行各業,疫後環球經濟反彈乏力,各地政府都希望透過盛事拉動經濟。

 以鄰近地區新加坡為例,2022年舉辦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1)新加坡大獎賽,吸引超過30萬名觀眾入場,國際觀眾佔近50%,全球觀眾更高達8600萬人,創造的經濟效益高達7.65億港元(1.3億新加坡元)。

 自2023年年初全面通關以來,多項盛事相繼在香港舉行,包括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FIVB世界女排聯賽、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法國名牌香港時裝秀等。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活力和吸引力。

 應對「盛事經濟」要有全盤規劃,活動不應雜亂無章,而要有張有弛、有所側重。「盛事經濟」涉及藝術設計、文學、潮流文化等多個領域,此外亦有不少國際體育活動將在本港舉行。香港中西薈萃,傳統中國文化、歐陸式歷史文物、現代先進科技和傳統民俗風尚共冶一爐。在這裏,旅客可感受多元化的旅遊體驗,除了購物和享用佳餚美食外,還可暢遊主題公園;遊覽景色怡人的郊野;參與各項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欣賞風格獨特的文物,如傳統寺廟、圍村、祠堂及西式建築等。香港的城市生活既有金融商貿的急速步伐,也有美酒佳餚、良朋共聚的歡愉,亦有山巒起伏、水準如鏡、洗滌人心的景緻,和中西匯萃、古今相映的文化魅力。香港要善用古蹟、地道文化、自然資源和盛事,發揮國際盛事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為本地經濟注入活力。

 「盛事經濟」的舉辦方式要有新意,不能是「新瓶裝舊酒」,而要有所突破。應在形式上尋求創新,利用數字化、AI等新技術,為參會者及市民帶去更多新的體驗。政府亦應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主動將內地資源與「盛事經濟」相結合,發揮國際盛事在旅遊、消費、招商引資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一箭三雕的良好效果。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推動和吸引更多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行,展現香港盛事之都的魅力,推動盛事經濟,鞏固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

責任編輯:程向明 【市場探針】「盛事經濟」浪接浪惠及各行各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