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藝】當代視角演繹民族舞 發掘被遺忘的本性

【文藝】當代視角演繹民族舞 發掘被遺忘的本性

責任編輯:副刊 2024-02-11 10:52: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民族舞總給人一種原始、野性的感覺,讓人聯想到馬蒂斯畫中圍圈跳舞的橘紅女子,忘我而真率。舞蹈藝術家梁儉豐以民族部落舞蹈為題材,創作「續·舞」系列全新作品《部落祭壇》,將於2月23日至25日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公演5場。演出匯聚不同文化的傳統民族舞,串聯成歌頌生命的詩篇,以開放式舞台帶領觀眾回歸本性,發掘人與人之間被遺忘的聯繫。

20240211_104310.jpg

表演將由五位舞者帶來四個不同地域的民族舞。

   踏入黑盒劇場,澎湃的民族樂隨之響起,觀眾將穿越到原始部落,與舞者一同參與祭壇儀式,透過舞者迥異的舞姿探索生命的各個階段,成爲生命循環的一部分。梁儉豐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以「部落祭壇」為題的靈感源自城市中沒落的人情:「在原始族群裏,族人對部落的歸屬感很強,視部落為根,族人為家人,脈脈相通。反觀現代,特別是這幾年來,人和民族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因此我想透過這個作品凝聚大眾,探討逐漸從城市消逝的歸屬感。」

未命名設計-1.jpg

梁儉豐專注跨界及實驗性創作,是次一反過往抽象舞蹈表演慣例,回歸傳統民族舞。

   梁儉豐專長現代舞及跨領域實驗性創作,多次獲香港藝術節、西九文化區以及康文署等委約創作及表演,並曾赴世界各地巡迴演出。但梁儉豐最初接觸的是中國民間舞,對民族舞有着深刻的感悟。「我中學時已學習西藏、蒙古、新疆等民族舞,後來在香港演藝學院主修中國民族舞,再到台灣北藝大深造,有機會在當地考察,認識部落舞蹈文化。」是次演出將展現他一直以來對民族舞的沉澱,觀眾可以從舞者的肢體細節中感受到濃烈的民族風情。

未命名設計-2.jpg

黑盒劇場將化為部落祭壇,以開放的舞台邀請觀眾參與祭壇儀式。

   在原始宗教中,人類會以舞蹈祈求神明的庇祐,例如消災解難、祈晴禱雨等。對梁儉豐來說,民族舞源於生活,反映人類的各種欲望和訴求。「我從中看到不同生命階段的人的祈求,深受這種生命力感動。」在90分鐘的表演中,梁儉豐和多位舞者將以新西蘭哈卡舞、夏威夷呼拉舞、阿拉伯肚皮舞及中國儺舞演繹人生各個階段。「表演中有四個角色,分別以不同民族舞體現部落生活中孕育、生活、戰爭、死亡四個階段。另有一位演員將飾演『人』,來回應這四個生命的階段。」例如肚皮舞相傳源自一位古埃及婦女,她因不育到神廟以舞禱告,後來演變為今日的肚皮舞,表演便以肚皮舞代表生育。而儺舞源於古代儺祭,以驅逐瘟疫與惡鬼, 在表演中象徵死亡。「編舞的過程常常啟發我比較部落和現代社會,譬如現代人在疫情期間彼此退避三舍,但這些部落族人卻會一起跳舞祈福,更富人情味。」或許原始的舞步會引發觀眾的聯想,發現看待生命的新角度。

未命名設計-3.jpg

演出意在以舞蹈呈現生命不同階段,拉近觀眾與自然的關係。

   演出的另一亮點,是其「展覽」式的舞蹈表演。梁儉豐於2021年的作品《身體印記II:眾觀》首次結合劇場和展覽模式,觀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任意觀賞場內六個同時進行的表演。「我記得演出時長一小時,沒有一個觀眾曾坐下,大家都覺得很新奇,有些觀眾會在一個『作品』前駐足許久,有些會周圍走動,各有自己觀賞的節奏和目的,彷彿真的把劇場變成展覽廳,我覺得很成功。」是次演出將延續展覽劇場,觀眾可於空間內隨意遊走,從不同距離、角度欣賞舞者的動作和表情,打破傳統劇場單向靜態的觀演秩序。民族舞表演場地旁並設置對應的研究資料和圖片,讓觀眾能更深一步了解舞蹈的歷史和文化意義,豐富想像。「我希望表達民族舞不僅可用來欣賞,更是通往當地文化和歷史的通道。觀眾能一邊觀看演出,一邊閱讀資料,就像在博物館觀賞展品一樣,也能體驗我的創作過程。」(記者:Ruth、圖片由Common Ground提供)


節目詳情

日期:2月23至25日

時間:晚上8:00(2月23及24日)、下午3:00(2月24及25日)、晚上7:30(2月25日)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門票:HK$250

責任編輯:副刊 【文藝】當代視角演繹民族舞 發掘被遺忘的本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