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會被醫生處方口服皮質類固醇,以應對突然惡化的病情。香港都會大學(都大)今日(21日)公布,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學者與研究團隊對患者進行長時間的追蹤研究,發現口服皮質類固醇會增加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等17種疾病的風險。團隊建議以其他適當的治療方法減輕病情,以減低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造成的副作用。
團隊利用英國基層醫療的匿名電子病歷紀錄,對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的患者群組及未曾使用此藥物的患者群組進行長期追蹤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令患者的肺部出現慢性炎症和小呼吸道改變,持續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氣流。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球第三大死因,並於2019年造成323萬人死亡,全球的發病率持續攀升。此疾病可能會導致病人情況突然急轉直下,由於口服皮質類固醇能針對急性病情惡化,協助患者康復,醫生會處方此藥物以控制病情。但藥物對患者的健康帶來潛在風險,醫學界並未全然掌握藥物的短期和長期風險。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副院長(創新與研究)謝家偉教授(頂圖),與包括英國阿斯利康藥廠的研究人員,以及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意大利費拉拉大學及英國阿伯丁大學的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於2021年起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的健康風險研究。團隊利用英國基層醫療的匿名電子病歷記錄,對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的患者群組及未曾使用此藥物的患者群組,分別進行6.9年及5.4年的追蹤研究。
參與研究的患者當中,33%沒有被處方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而每位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的患者,會被配對一名病情相約但未使用此種藥物的患者作對照研究。團隊把患者共分配成53299對,以分析他們患上肺炎、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等17種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於2023年11月獲《國際慢性阻塞性肺病雜誌》發表。
研究發現,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的患者,患上肺炎、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體重增加、慢性腎臟疾病,甚至死亡等17種疾病及不良後果的風險明顯較未使用此藥物的患者為高。而使用較高劑量的口服皮質類固醇,亦會相應增加患上這些疾病及健康風險的機會。
謝教授認為,研究揭示口服皮質類固醇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潛在不良影響,能加深醫學界對藥物產生的副作用的認識。他指:「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對年長患者的健康風險影響較高,建議醫學界確立更合適的治療方法,管理及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時減少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