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數說兩會】今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  專家: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

【數說兩會】今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 專家: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

責任編輯:朱輝豪 2024-03-05 10:37:3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再度將GDP增長目標設定為5.0%,是充分考慮中國經濟增潛力與中國經濟復蘇面臨的內外複雜環境,同時,也是中國完成全年就業任務的重要保障和基礎。他指,一方面,中國經濟復蘇面臨一定困難挑戰,比如,有效需求不足,企業與居民信心處於修復階段,部分行業企業產能仍在去產能與擴張,海外需求趨緩及地緣衝突、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潛在影響等。

 另一方面,周茂華續指,也要看到有利因素,5.0%增速整體略低於資源要素充分利用的潛在增速。「中國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迴旋餘地大,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空間充足;去年中國經濟超預期完成各項指標,經濟保持良好修復態勢,今年完全有能力實現5.0%目標。另外,今年中國面臨就業壓力大,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客觀上需要保持經濟一定增速。」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向記者表示,今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與上年保持一致,充分表明保持經濟平穩的政策意圖;另外,強調要「強化逆周期、跨周期調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應提法與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持一致。

 中國財政政策空間充足

 財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

 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周茂華分析稱,今年財政赤字規模4.06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規模較去年增加18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規模0.72萬億元,與去年持平,加上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整體財政赤字規模較去年有所增加,綜合經濟增長,預計今年財政赤字率略高於3.0%。一方面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增加,尤其今年計劃發行萬億元特別國債,整體財政支出強度高於去年,體現積極財政發力穩增長。但另一方面,財政赤字率維持3.0%左右(粗算),反映國內強化財政紀律,更注重財政實施效率與可持續性。

 周茂華認為,中國財政政策空間充足。2023年,中國政府債務餘額約67萬億元左右,佔2023年GDP比重月53%左右,處於國際中低水平;其中,中央政府整體負債率21%左右,處於國際較低水平。整體看,中國財政政策空間還是充足。同時,中國財政負債對應的資產中,不少基建項目是具有現金流收入的。

 「今年積極財政加力提效,預計國內將繼續用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通過合理使用財政轉移支付、特別國債等,緩解部分地方財政壓力,保障重大戰略性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效應。」周茂華說,積極財政加力提效,有效穩定市場對經濟復蘇前景樂觀預期。

 在楊暢看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應提法與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持一致。財政政策方面,在保持赤字率3%的基礎上,通過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上調至3.9萬億元,並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2024年先發行1萬億,都有望對經濟平穩運行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並且將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精準有力

 貨幣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楊暢認為,貨幣政策方面,延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明確要求。

 「貨幣政策方面表述與之前一致,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精準有力,一方面,要保障貨幣政策支持力度,提振微觀主體活力,為經濟進一步回升提供有力支持。」周茂華說,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貨幣政策實施效率,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支持力度,今年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三大工程、重點項目等領域均是金融政策發力點。

 在政策工具方面,周茂華說,預計央行繼續總量+結構工具+改革手段,繼續為經濟復蘇營造適宜貨幣環境,在推動經濟穩步恢復同時,與財政等政策形成合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經濟增速及物價目標基本匹配,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周茂華續稱,貨幣政策在為經濟復蘇營造適宜貨幣環境同時,更加注重政策實施效果與風險防範。年初,央行靠前發力先後超預期實施降準、定向降息與PSL(抵押補充貸款)、MLF(中期借貸便利)等結構工具,在支持經濟修復與提振市場信心方面起到良好效果。後續降息、結構性工具仍在工具箱,在經濟為明顯偏離修復軌道情況下,預計央行更多倚重結構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兼顧短期與中長期,內外均衡。(記者 朱輝豪)

 頂圖: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責任編輯:朱輝豪 【數說兩會】今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  專家: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