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中學生在東江源頭安遠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香港中學生在東江源頭安遠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3-06 17:47:08 來源:安遠發布

10024.jpg

 3月3日,中國香港研學考察團一行走進東江源頭安遠,開展為期3天的「飲水思源·溯源東江」活動,增進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發展歷程和東江水供港歷史的了解,提升國家和愛國主義意識,共同守護好東江源頭,此次活動也是我縣同源月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圳市南山區政協主席陳軍,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副主席黃險峰,香港南頭同鄉會會長陳偉光,香港教聯會聯絡主任湯瑞顏,香港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縣委書記楊有谷,縣委副書記、縣長鍾小剛,縣政協主席劉飛,縣領導曾琳、林象森出席或參加有關活動。

10007.jpg

 楊有谷在文旅推介會暨歡迎晚宴致辭中說,3月對安遠人民及香港同胞來說是一個特殊月份,59年前的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從此東深供水工程像一條生命臍帶,把香港和祖國大陸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安遠縣委、縣政府和安遠人民一定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記周恩來總理「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深情囑託,一代一代把東江源保護好,一直讓香港同胞和灣區人民喝上最好的水。同時,歡迎更多香港同胞來東江源頭、翡翠安遠尋源護源。為了凝聚東江源愛源護源的強大合力,安遠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履行源頭地區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自我加壓,從今年起在每年3月開展東江源同源護源系列活動,並於3月1日舉辦了啟動儀式,活動被新華社、人民網及粵港媒體爭相報道。

10005.jpg

 陳軍說,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三面環海淡水資源十分緊缺,「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是當時香港供水短缺的一種真實現狀,在這一情況下,祖國母親牽掛着香港,並於1964年啟動東深供水工程,在之後30年裡連續3次實施東深供水工程擴建工程,解決了香港80%的淡水水源問題,為香港經濟社會繁榮提供了堅實基礎,所以這次來到東江源頭,也是一次「尋找東江水自何而來」的飲水思源感恩尋根之旅。安遠作為東江源頭,滿懷祖國對香港同胞的感情,為把優質水源輸送到香港的千家萬戶做出了許多犧牲。我們要珍惜同飲一江水的情誼以及血濃於水的感情,特別是在此次旅程中,多看多聽多學習,將祖國的發展、安遠對香港作出的貢獻向家人朋友進行宣傳,銘記於心。

 香港教聯會聯絡主任湯瑞顏、香港同鄉會會長陳偉光分別致辭;東江源頭三百山護林員龔隆壽作了發言,香港中學生代表作了發言,並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深情演唱了《國際歌》《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你是你本身的傳奇》等;縣旅發集團在會上作了研學推介;與會人員還共同觀看了「茶戲」「茶藍燈」等非遺表演。

10017.png

 採訪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伍煥傑:很榮幸,我們能夠來到美麗的安遠,帶着我們香港的青少年學生,我們重點就是進行一個研學,讓孩子們了解這個東江水的源頭是我們這個美麗的安遠,也希望他們能夠飲水思源,能夠感恩祖國。

10018.png

 採訪 香港學生 盧彥棋:我相信通過這次「飲水思源」活動,我們每個人一定會對安遠有更多的了解,我們也會盡最大的可能,向我校以及其他的同學,更多地科普東江、宣傳安遠,講好安遠的故事,我們也會利用香港的國際平台,向海外同學講好中國的故事。

捕獲.PNG

 活動期間,香港研學考察團先後來到三百山護源石、三百山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思源文化展館、漫雲棧道、東江第一瀑、東生圍景區、孔田鎮等地,研學考察團的青少年們第一次來到東江源頭,通過參觀考察、水質調查,實地感受到了東江源頭安遠的秀麗風光,深入了解了安遠的綠色美景、紅色歷史、古色文化,深刻感悟飲水思源,以及我縣守護東江源頭、滋養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誼。

10020.png

 採訪 香港學生 曲木之懿:今天也是第一次在這邊接觸到糍粑的製作方法,體會到了製作者的不易,打的時候對體力還有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這也是非常珍貴的學習機會。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三百山初中,香港研學考察團還與學校師生進行了升國旗儀式、採茶戲表演、聯歡互動交友等交流活動,合唱《我和我的祖國》,表達「飲水思源心連心」的真摯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10019.png

 採訪 香港學生 蔡嘉霖:唱得很大聲,有一種很融入的感覺,我們平時在學校也會升國旗,但是這裏更多人,氣勢就更強大,就感覺到我們確實是一家人。

10011.png

 香港研學考察團學生在三百山源頭文化館聆聽東深供水工程介紹。

10010.jpg

 香港研學考察團學生在三百山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植樹培土,共護東江源。

10012.png

 香港研學考察團學生在安遠縣孔田鎮高屋村富硒蔬菜大棚基地採摘蔬菜,了解農戶種植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振興知識。

 大家紛紛表示,回去後,將把在東江源頭安遠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的親人朋友,踐行好「呵護東江源、保護三百山」的理念,為保護東江源頭水貢獻香港青少年的力量。

10022.png

 採訪 香港南頭同鄉會會長 陳偉光:我們這趟來安遠,主要是希望香港學生能夠了解,香港的水從哪裏來。我們香港總共有445所學校,每年都有5萬個學生過來國內了解國情,做這個研學的交流,希望這個地方能夠讓當地和香港兩地的學生有個共融的地方。

10021.png

 採訪 香港學生 陳冠霖:看到了水路的設計圖,也看到這個演示圖,看得出來對我們香港同胞的重視,回到香港後我要去跟我的親戚朋友,分享我這期的經歷,還有學習到的東西。

640.jpg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

10013.png

 香港研學考察團學生在三百山源頭文化館聆聽源頭人民愛源護源情況介紹。

10014.png

 香港研學考察團師生在護源石旁裝取清澈甘甜的東江源頭水。

 20世紀60年代,為解決香港民眾的飲水問題,東深供水工程啟動建設,引東江水濟香港,終結了香港長期缺水的歷史。59年來,我縣實施「三禁、三停、三轉」措施,出境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國家標準Ⅱ類以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保護東江源,為讓東江流域群眾喝上放心水,放棄了諸多發展空間。在傾心保護的同時,我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提出「融入灣區發展 精雕東江翡翠」的思路,建設成為大灣區的「後花園」「果園子」「米袋子」「菜籃子」。目前,我縣有綠色、透明、閃亮、精美的東江源頭「翡翠縣」美譽,三百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遊勝地。此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香港同胞特別是廣大香港青少年的國家意識、感恩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將帶動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了解內地、情牽內地、反哺內地,增強對祖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認同。

10023.png

 採訪 香港學生 陳開元:剛剛我聽了導師講這個東江水,它運作的原理以及背後的故事,我是深有感觸,我明白了原來我們的國家,為我們香港作出了非常多,讓我們香港可以真正地喝到好水,我聽了之後,是十分的感恩國家。我們以後要好好地感謝祖國,飲水思源,長大以後要為國家多作貢獻。

 相關鏈接:「同飲一江水·共護東江源」同源月相關情況介紹

 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黨中央、國務院深情關懷,周恩來總理下令撥出專款,建設東深供水工程,1964年2月20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動工興建,1965年1月東深供水工程建成,3月1日正式開始對香港供水,從此結束了香港長期缺水的歷史,東深供水工程把安遠人民和香港同胞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2024年是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59周年。為了進一步加強東江源頭及東江流域生態保護,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深化東江流域區域的交流合作,今年3月,安遠縣開展「同飲一江水·共護東江源」同源月系列活動,3月1日舉辦了「同飲一江水·共護東江源」慶祝東江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59周年暨東江源同源護源月啟動儀式、「情醉東江源·魅力三百山」安遠縣首屆東江源同源音樂會,3月3日至5日開展了中國香港研學考察團「溯源東江·飲水思源」走進安遠活動。接下來,安遠縣還將舉辦三百山景區東風湖兩岸護源林相改造啟動儀式、全縣中小學、幼兒園「保護東江源」主題護源實踐活動、縣委黨校東江流域聯盟活動等活動,進一步推進東江流域縣(市)之間的深度交融、廣泛交往、全面交流。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中學生在東江源頭安遠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