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騙局、陷阱、雷區令人防不勝防  顧客和消費者往往並不是上帝

騙局、陷阱、雷區令人防不勝防 顧客和消費者往往並不是上帝

責任編輯:朱輝豪 2024-03-15 21:45:5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不僅是廣大消費者集中維權「宣示勝利」的大日子,也是令不少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十分「頭疼」的日子,同時還是媒體、公關、律師等行業人士較為忙碌的日子。在這一天,各種消費維權輿情集中爆發,網友紛紛吐槽這些年來被騙、被坑、掉陷阱的糟心事,感嘆企業的「精明」、商家套路多且深,令人防不勝防,同時很多時候面對消費陷阱和被欺騙而又深感無助。

 每年央視的「3•15」晚會播出後,都會將消費維權輿情升至最高點。今年的「3•15」晚會披露了系列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內容,包括涉及製造水軍的主板機、不防火的防火玻璃、偷工減料的滅火器、肉類產品等領域食品安全問題、多家婚戀平台利用焦慮收割消費者、知名汽車品牌寶馬的產品中傳動軸異響等,引發網友極大的關注和討論。

 知名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丁道師向本報記者表示,今年的「3•15」晚會為近年最佳,既拍蒼蠅,也打老虎,除了開頭的幾家小公司,後部分包括聽花酒、寶馬、同程金融等多家知名企業被曝光、點名。此外,今年的「3•15」晚會反映的問題非常及時且應景,比如,備受關注的預製菜上榜了、當前熱議的消防安全也上榜了、群控刷量也上榜了。但可惜篇幅有限,直播帶貨、醫美亂象以及更大的消費領域(比如房地產爛尾)沒有上榜,略顯遺憾。

360截图20240315215053715.jpg

 圖為2024央視的「3•15」晚會視頻截圖

 中國消費者協會今日公布的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包括:電商主播言行不當引發投訴;民宿經營者被曝「漲價退單」「虛假地址」;餐飲商家不明確收費標準及服務內容;「研學游」「低價游」欺騙誘導暗藏陷阱;車企售後服務停擺引發車主擔憂;共享按摩椅及共享充電寶消費體驗不佳;第三方測評「跑偏」干擾消費者;「生鮮燈」改變商品外觀誤導消費者;知名品牌觸碰食品安全底線;精裝房偷工減料引發業主維權。

 此外,3月15日,根據內地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台「電訴寶」(315.100EC.CN)2023年全年受理的全國237家互聯網消費平台糾紛案例大數據,「一帶一路」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例行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報告》,2023年,全國網絡消費熱點投訴問題主要為退款問題(29.23%)、商品質量(10.83%)、網絡欺詐(8.98%)、售後服務(7.46%)、網絡售假(6.47%)、霸王條款(5.72%)、虛假促銷(4.64%)、發貨問題(4.55%)、退換貨難(3.40%)、貨不對板(3.16%)。

 其中,退款問題、商品質量、網絡欺詐位列熱點投訴問題前三,是網絡消費的常見「雷區」。此外,退換貨難、貨不對板也進入投訴榜前十,可見部分電商平台或商家在售後服務和商品質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640 (1).png

 應多方合力維護好消費環境

 對於「3•15」晚會曝光的各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消費,相關監管部門也第一時間表示將跟進調查了解,嚴懲涉事企業的不法行為。多年來,「3•15」晚會曝光的問題,一直都會引發一輪的監督排查,這是令消費者拍手稱快的事情。但要知道,「3•15」晚會每年就那麼一次,而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層出不窮,相關監管部門如何在平時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及時將各種侵害行為扼殺在「搖籃里」,才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因此,無論是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力量,還是負責行業監督的協會,抑或是第三方相關的監管平台等,都應該在平時的運作中,盡最大努力確保消費者的訴求得到回應,及時發現和曝光相應的騙局、陷阱等,以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讓消費者能夠安心消費,從而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力。

 丁道師提及,總體來說,中國的消費環境要比十年前好太多。這主要得益於政府加強監管和執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自身權益保護意識提高,敢於維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媒體曝光侵權行為,社會組織提供法律援助等;科技發展和互聯網普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便捷方式,方便獲取信息和維權。

 消費者要有維權意識

 據第三方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台「電訴寶」受理的案例顯示,2023年投訴案例依然呈現正增長,同比增長1.19%,對比2022年增幅下降。此前,2019年—2021年受理的投訴案件數呈現負增長,其中2020年同比下降45.59%。2022年開始由負轉正,2023年持續增長。可見近兩年消費回暖,投訴數量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這當中,網絡購物投訴佔全部投訴46.31%,比例最高,比去年上漲3.53%;此外,商家糾紛佔比18.62%,在線差旅為5.32%,網絡支付為4.27%,跨境網購為3.11%,P2P網貸為2.80%,分期消費為2.72%,網絡傳銷為1.89%,物流快遞為1.75%,網絡訂餐為0.57%,網絡用車為0.,16%,銀行電商為0.16%,其他類投訴佔比為12.31%。

 消費者遇到類似問題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給出了多方面的建議。一是了解自己的權益:消費者應該了解自己的權益,特別是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享有的權利。熟悉相關的消費者保護法律法規,包括退貨、維修、退款等方面的規定。二是保留相關證據:在發生糾紛或問題時,消費者應儘可能保留相關的證據,如購物憑證、合同、收據、通信記錄、照片等。該類證據可以支持消費者的維權主張,並有助於解決爭議。三是諮詢專業律師:對於複雜或嚴重的維權問題,建議消費者諮詢專業律師。律師可以幫助消費者評估案件的法律性質和證據,提供法律意見,並輔助消費者制定維權策略。四是尋求和平解決方式:在維權過程中,消費者可以首先嘗試通過和解、調解或談判等方式解決爭議。這有助於節省時間和費用,並可能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五是維權組織的支持:消費者可以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的支持,如消費者協會等。這些組織通常擁有專業的維權團隊,能夠提供法律諮詢和支持,協助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 朱輝豪)

 頂圖:在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各地開展相關活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高人們的消費安全意識。(新華社記者 劉滿倉攝)

責任編輯:朱輝豪 騙局、陷阱、雷區令人防不勝防  顧客和消費者往往並不是上帝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