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俾你聽丨公廁生財,這門生意還能拍賣→

港俾你聽丨公廁生財,這門生意還能拍賣→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3-20 10:22:0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有網紅吐槽香港廁所有「鄙視鏈」——在香港上廁所很麻煩,需要鑰匙、密碼或拍卡才能內進。不過,網友們就留言表示:私人寫字樓的廁所一般不對外開放;不是公廁,上鎖也很正常……

香港的公廁到底長什麼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

2022年香港最佳公廁前三甲↓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834.jpg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840.jpg

金獎:山頂凌霄閣公廁。圖源:食環署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845.jpg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849.jpg

銀獎:赤柱市政大廈公廁。圖源:食環署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854.jpg

銅獎:中環林士街多層停車場公廁。圖源:食環署

還有最佳設計理念廁所奬↓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00.jpg

馬頭角道公廁及浴室。圖源:食環署

最具古蹟廁所奬↓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06.jpg

磅巷公廁及浴室。圖源:食環署

當然,也有一些公廁急待改善……

公廁變遷

一直以來,香港公廁因分布不均、數量不足、衛生狀況參差不齊、設施陳舊等問題為人們所詬病。食環署近年也積極為公廁翻新,港府2019年財政預算就撥了6個億(港幣),計劃在五年內翻新240間公廁,目的是改善硬件,提高衛生水平。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13.jpg

男女廁比例不均,女廁經常大排長龍。

事實上,香港改善公廁的歷史也由來已久。

香港的公廁歷史可以追溯到開埠初期。根據清廷外交官張德彝在其遊記《航海述奇》中描述,在1860年代,香港政府已立例禁止在大街隨地便溺。只是當時的公廁並不多,不少公衆場所均未設廁所,以致有些地方經常臭氣沖天。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21.jpg

19世紀末,港英政府爲了改善環境衛生,開始在中環區興建地底公廁,因爲當時女性較少外出工作,不少地底公廁均只設男廁,不設女廁。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33.jpg

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公廁是1913年啟用的中環威靈頓街公廁,目前仍開放,也是二級歷史建築,該公廁只設男廁。

上世紀40年代初,香港市政局為提升公廁水準,計劃把當時的公廁改建成水廁,還立例規定全香港所有酒樓茶室均須安裝水廁。

二戰後,香港政府開始加快增建及改善公廁。戰後初期的公廁使用水槽式設計,當局於1998年底完成對水槽式廁所的改建。在最後一個由市政部門管轄的水槽式廁所(灣仔道公廁)於2008年隨舊灣仔街市關閉後,這類廁所只能在一些舊式工廈內找到。

香港市政局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將一些旱廁改成沖水式廁所。隨着人們對衛生需求的增加,舊式旱廁也顯得不合時宜。前區域市政局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將附近設有下水道的旱廁改建成沖水式廁所。

香港食環署從2005年開始大規模改建旱廁,包括加裝衝廁裝置、坐式便器、嬰兒桌等,共改造四百多個。

在一些不能興建公廁的偏遠地區,以及人流特別多的地點,港府還興建了流動廁所,至1990年代,香港引進新一代簡易沖水式流動廁所。此外亦裝設了洗手盤及尿廁,改善了流動廁所的衛生。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37.jpg

新式流動廁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還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所的地區之一。香港水務署於1950年後期率先設立海水供應系統。截至2015年,水務署成功延伸衝廁海水管網,使得香港的海水覆蓋率增至八成半人口。每年能夠節省2.7億立方米的食用水,相當於香港兩成的用水總量。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43.jpg

海水衝廁覆蓋區示意圖。

如今,香港的公廁隨處可見,根據立法會文件,香港有約1700個公廁及旱廁,當中851個由食環署管理。香港地鐵站內也設置了公廁,而且其中一些正翻新升級至智能洗手間。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47.jpg

圖源:港鐵官方Facebook

熱門生意

公廁還能生財?是!真!的!

根據前市政局的文件,香港過去的確也推出過收費廁所,公廁環境也確實遭人詬病過。當時的商人還將公廁當做一門投機生意。

聽過拍賣藝術品、文物,沒聽過拍賣糞便吧。

香港政府就幹過這事,不僅不需要給錢請人來清理糞便,還有錢收。

從此香港商人開始熱衷修公廁,因為既能收門票,又能外銷糞便。

微信圖片_20240320100951.jpg

但是怎麼會有人願意出錢去買糞便呢?很簡單的,可以轉賣到珠江三角洲,拿來當水肥。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東的絲綢產業興盛,珠三角絲綢出口激增,種桑的農地也由3500公頃增加至12600公頃。

香港作為種桑肥料產地(糞便產地),不少內地商人紛紛過海來港買糞便。

當時糞便到底有多值錢?據了解,19世紀末期,香港的糞便出口,每年達到36萬擔,用英磅來算的話,大概是480萬磅。

因為有利可圖,這些公廁、商業公廁的牌照也是不斷買賣、轉手。當年香港的「糞便大王」陳培,1890年代中期已經在皇后大道西、三多里、歌賦街等地區持有、承租多個公廁。

據陳培的遺囑記載,他擁有的6間樓宇物業加在一起(僅值15000港元)都不及他在上環的一間公廁的價值(高達21000港元)。

微信圖片_20240320102016.jpg

由陳培遺囑可見,公廁的價值較一般物業為高。 (資料來源:HKRS 144-4-3130, 1918)

直到絲綢市場衰退,香港商業公廁才紛紛退出市場。


責任編輯:呂馨 港俾你聽丨公廁生財,這門生意還能拍賣→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