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香港立法會3月19日全票通過《基本法》第23條草案,德國之聲中文頻道(DW)報道,香港特首李家超稱這是「香港的歷史時刻」,國家安全終得保障。歐盟發布聲明表示,條例加劇對香港基本自由和政治多元的侵蝕,涉及「境外干預」與「國家秘密」有關的條款定義寬泛,且具有域外效力,質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吸引力。
香港德國商會在諮詢期間數度與港府會晤表達意見,DW在草案通過前採訪商會主席赫佑漢(Johannes Hack),他稱香港尚未完全「內地化」,但承認今日需要花費更多力氣說服德國投資者香港仍具優勢。
就認知觀感,赫佑漢稱平心而論,如果在香港生活過,會知道香港和內地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方面都是。他去過內地,也在香港生活了6年,但是在德國,很多人似乎都認為香港實際上只是中國的一部分了。當然,在香港要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因為香港有其獨特的商業價值,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不是中國,它是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赫佑漢稱,中國內地政府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香港和「兩制」的價值。但他也清楚地看到,無論是在內地還是香港,現在求穩都被放在首位,只有穩定了才能繼續前進,經營才能更好,這可能是從亞洲的角度來看的;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相當恰當的思考方式,但也許平衡有點不同。
赫佑漢稱,自2020年以來,《香港國安法》已經到位,實際上該法中也有一個勾結條款,且相當廣泛。廣義來看,關於勾結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存在。現在有了這部法律(23條),關於它可能意味着什麽又有了更多、更細、更深的討論。香港政府在經歷了過去的亂盪之後,正在努力重塑國際形象。
赫佑漢表示,他認為香港已經做了很多事情,正在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並強調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城市,生活質量非常高。讓人們搬到這裏來工作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沒有那麽嚴重的人才問題。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推行多項吸引人才計劃,今年首10個月已有18萬人申請各個人才輸入計劃,當中有7萬人已成功落戶香港,較原定目標多一倍。數據顯示香港具一定吸引力,希望香港市民具包容性,接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赫佑漢表示,從香港以外的歐洲角度來看,顯然是要確保人們認為香港與大陸有本質區別,確保「一國」是毫無疑問,但「兩制」要在實踐中被明確展現。僅僅說「兩制」是不夠的,必須讓人們看到它的存在,因此香港需要在某些方面表現出內地不可能有的開放性,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這是香港而不是內地,讓人們看到香港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一個獨特的地方,同時又是中國的一部分。
德國之聲中文頻道問赫佑漢,他所說香港的「兩制」特點會否被23立法損害?赫佑漢明確表示23立法它只是法規中的另一條法律罷了,並不意味着什麽,德國商會、企業、會員們全部都是從商的,不會做任何違反國安法或23條的事,所以這法例不會有直接影響。但他還是願意採取積極的態度,因為這是中央政府和《基本法》要求必須這樣做的。在這之後,香港就可以專注於其他事情了。
赫佑漢表示,他發現大部分在香港生活過的人都是香港的「超級粉絲」。香港擁有完備的法治環境、開放市場和國際化的金融體系等多方面優勢,是德國企業投資內地的重要門戶,希望政府部門進一步便利外籍人士在大灣區的商務往來。
赫佑漢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而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成功模式。他強調,從歷史上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更長的時間取得成果,中國社會應該對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中國經濟正朝着不同的方向發展。
赫佑漢在採訪中指出,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汽車企業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它們尤其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亦具有創新精神。他曾經試駕了一台國產的電動車,做工精良、乘坐舒適、電池容量大,這些優點均證明現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得相當成熟。
赫佑漢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世界各地都在爭奪投資和人才,香港要調整宣傳策略,不僅要明確自身定位及優勢所在,而且應該深入了解企業和人才的需求;若要吸引更多人才和企業,「香港要把城市發展當成一門生意」。他指出,香港擁有完備的法治環境、開放市場和國際化的金融體系等多方面優勢,是德國企業投資內地的重要門戶,希望政府部門進一步便利外籍人士在大灣區的商務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