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俾你聽|我們長大了,粵語兒歌沒有了……來重溫「港式」童年↓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4-03 14:49: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各位大朋友,你們當年都是如何慶祝兒童節的?又或者你們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是什麼樣的嗎?有點模糊了?沒關係,今天再來當一回兒童,體驗一個「港式」童年!(正經小科普:香港和台灣的兒童節在每年的4月4日)
相信不少大灣區兒童的童年,都少不了這些粵語兒歌的陪伴↓ 在過去,小朋友甚至有專屬的《勁歌金曲》——《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由小朋友投票選出最喜歡的兒歌,排名前十的就能在頒獎典禮上演唱。 奇怪的是,隨着我們長大,粵語兒歌好像也漸漸消失,仿佛都留在了那個時代,並沒有跟着我們一起前進。
1992年,由香港無綫電視(TVB)主辦的《兒歌金曲頒獎典禮》正式開播,每年一屆,在小朋友最開心的暑假期間播出。 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看電視是小朋友最容易實現,而又最「奢侈」的娛樂方式(畢竟父母可不會讓你一整天光看電視)。 同我們熟知的《十大勁歌金曲》類似,《兒歌金曲頒獎典禮》也是經由投票選出十首最受歡迎的兒歌,只不過投票的主角變成了小朋友。
後來,由於候選的兒歌實在太多,TVB又在每年的2月或3月額外舉行《兒歌金曲開心嘉年華》,選出上半年受歡迎的兒歌,原本的頒獎典禮就只頒發下半年受歡迎的兒歌。 至於「全年至尊兒歌金曲」,則是「終極大選」,選出一年內最好聽的兒歌。 頒獎典禮還增設了「最受爹D媽咪歡迎大獎」(後更名為「最有教育意義兒歌大獎」),由全港小朋友的父母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兒歌,以及「至Net兒歌大獎」,由各兒童節目的主持人投票選出一年內最好聽的兒歌(雖然都是評了一兩年就停辦了)。
與《十大勁歌金曲》的神仙打架的緊張氛圍有所不同,《兒歌金曲頒獎典禮》主打的就是一齣真人版動畫片。 不只是簡簡單單公布哪十首兒歌最受歡迎,然後歌手上台演唱就算。有幾年的頒獎典禮甚至把這十首歌串在一起,整合成一齣簡單的音樂劇,小朋友熟知的卡通人物也會上台助興,譬如哆啦A夢(不過偶爾會變種)、櫻桃小丸子(瘦長版)…… 恍如隔世,當年領獎的歌手,有的現今已成天王天后級人物——陳奕迅、楊千嬅、Twins,但在二十年前他們都還是新秀。
有的靠着一兩首兒歌作為成名曲,其後漸漸淡出娛樂圈,譬如憑藉《櫻桃小丸子》片尾曲《問題天天都多》勇奪1997年「至Net兒歌大獎」的歐倩怡、2000年靠着《百變小櫻》同名主題曲獲得同樣獎項的曾嘉莉……
這場專屬小朋友的狂歡派對最後止步於2009年,2010年開始再沒傳出任何播出消息,包括2012年頒獎典禮20周年時亦未進行慶祝活動。 《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就這樣默默消失在大眾視線,連帶着那些曾深受小朋友歡迎的兒童節目,以及「港式兒歌」,也買少見少。 有人可能會問,當年那麼多的「港式兒歌」,都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是粵語歌的黃金時代,各種風格的粵語歌百花齊放,既然有流行歌、搖滾樂、民謠之類的,當然也有兒歌;另一方面,這些兒歌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引進動畫的衍生品。
雖說是從國外引進的動畫動漫,但這類片同樣港味十足,先是一批專業配音員重新進行「TVB式」的配音,讓人一聽就不禁感嘆「是那味兒」。 由林保全配音的哆啦A夢,是很多人童年回憶的一部分,有時候看見這隻藍胖子,腦海裏恍惚間都會響起林保全老師的聲音在喊「大雄」。 配音不只是簡單翻譯成粵語那麼簡單,有時候配音員會為角色塑造一個全新形象,譬如經過雷碧娜加工的花師奶,就從一個日本師奶變成了香港師奶,而這位香港師奶最喜歡的歌竟然是吳卓羲的《別怪他》; 一些演員也會為動畫片配音,《瘋狂動物城》(港譯:《優獸大都會》)中的兔子女警朱迪(Judy)和狐狸阿力(Nick)就是由容祖兒和黃子華配音的。
片中,朱迪的同事、各位警員名字直接喊成「智叔、發叔、達叔」「阿西、阿飛、阿利」;朱迪的鄉下變成了兔兔村、動物城變成了優獸市、裡面還有個「騰騰鎮」;車上播放的CD叫做「子華神情歌集」、那隻動作超慢的樹懶名叫「阿閃」……活脫脫變成了一部港產片。 TVB早兩年還搞了一個名為《好聲好戲》的綜藝,邀請一眾藝人同台進行配音競技,亦揭開一群幕後配音員的神秘面紗。 這群配音員說話時的聲音聽起來可能並無特別,但他們一旦進入工作狀態,觀眾馬上就能認出他們「分別是誰」。
小朋友每天準時準點守着電視機看動畫片,除了劇情爛熟於心之外,各種主題曲和插曲那叫一個倒背如流。要知道,那些年,香港引入國外的動畫片,連主題曲和插曲都會重新寫成香港版的,一大批「港式兒歌」由此出圈。
《數碼暴龍》當年有多火,連劉德華也曾為其獻唱主題曲。 陳奕迅《超人的主題曲》,相信大家都會哼上幾句吧,《鋼之鍊金術師》的港版主題曲《不死傳說》也是由Eason演唱,同樣是經典中的經典。不過現在講起陳奕迅唱過的「兒歌」,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會是《孤勇者》…… 同歐倩怡基本包辦了《櫻桃小丸子》的各類歌曲類似,《哈姆太郎》的主題曲和插曲基本由Twins演唱。 《哆啦A夢》的粵語版和國語版主題曲都由陳慧琳演唱,迴旋好幾輪的前奏一響起,感覺DNA都動了,甚至想喊一句「咦系竹蜻蜓啊」。
稍古早一點的,上世紀80年代,TVB引入《IQ博士》,並由梅艷芳演唱同名主題曲,說實話第一次聽真的沒聽出來,梅姐唱得也太可愛了吧。 可惜,後來為順應民意,這些引進動畫大多用回原版的主題曲和插曲,「港式兒歌」再無機會伴隨引進動畫一起誕生,唯有逐漸走向式微。
隨機抽問,唱一句小時候經常聽的廣東話童謠,你會想起哪些? 是「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有隻雀仔跌落水」; 還是「月光光,照地堂」、「人人常歡笑,不要眼淚掉」、「一支竹仔易折彎」……氹氹轉——遊樂場常見的遊樂設施。圖源「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香港歷史檔案展專頁 說起來都有點不好意思,這些兒歌久遠到仿佛只在夢裏聽過。偶爾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某些少兒合唱團的小朋友,竟然還在唱這些廣東話童謠,都會覺得很神奇,難道這麼多年來,都沒再出過新的嗎? 之前跟小朋友對暗號,要唱「愛你孤身走暗巷」;後來,應該是「挖啊挖啊挖」(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又不一樣了)。相同的是,這些歌都曾在社交平台上爆紅,掀起過好一陣熱潮。 現在的小朋友追潮流比大人還快,聽的自然也是最潮的「網紅兒歌」,怎麼還會聽一直不出新、年代感滿滿的廣東話兒歌呢?
也因此,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合唱團的小朋友用稚嫩的歌聲整齊地唱着來自上個世紀的廣東話童謠,真的像在做夢。 仿佛是他們帶着我們這代大灣區兒童,回到那個最純粹、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童年,讓我們有機會對那個時候的自己,真誠地說一句「兒童節快樂,要珍惜小時候的時光,盡情快樂。」
責任編輯: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