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增進民生福祉 澳門重大民生工程相繼竣工

增進民生福祉 澳門重大民生工程相繼竣工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4-07 11:39:23 來源:人民日報

3月12日夜,備受關注的澳門半島至氹仔的第四條跨海大橋「澳門大橋」順利合龍,居民和遊客往來澳門半島與氹仔將有更多選擇。這是澳門首條雙向八車道跨海大橋,將澳門海、陸、空三個重要口岸相連,是構建澳門城市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

近年來,澳門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澳門特區政府以就業、醫療、住房等作為重要發力點,全力推進優化社會民生的各項工作。2023年,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投入試營運(以下簡稱「澳門協和醫院」)、長者公寓先導計劃持續優化、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落成、輕軌媽閣站開通運營、「澳車北上」規模持續擴大……澳門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基於此,澳門社會發展信心越來越足,特區各項事業穩健推進,社會大局穩定祥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說。

重大工程相繼竣工,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我看好橫琴未來,一開盤就在橫琴置業了。」澳門青年小吳告訴記者,他貸款購買了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一套88平方米的兩居室。去年,「澳門新街坊」項目竣工落成,提供約4000套住房及相關配套設施。自2023年11月28日開售以來,「澳門新街坊」受到不少澳門居民關注。

記者在「澳門新街坊」項目現場看到,20多幢樓宇鱗次櫛比,由遮雨廊相連,庭院環境優美,生活設施齊備。走進精裝修的樣板間,只見智能電子門鎖、可視對講機、冷暖空調、浴室設備、櫥櫃、消毒碗櫃、燃氣灶、抽油煙機等一應俱全。

「房屋高質量,服務也要高水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局長黃宇傑介紹,「澳門新街坊」項目按照澳門標準,建設有社區服務中心、衛生站、幼兒園和小學、長者服務中心以及商業、康樂等配套設施。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允許澳門醫護人員執業,衛生站內可使用在澳門已上市的部分藥品,在橫琴生活的澳門居民享受與澳門同等的基本醫療保健等服務。

2023年12月20日,澳門協和醫院投入試營運。澳門協和醫院是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興建的第一家大型公立綜合醫院,規劃病床逾1000張,有助於彌補澳門醫療衛生體系短板。「醫院寬敞明亮,就診區、等候區劃分明確,標識一目了然,老人家也能自如應對。」陪着家人就診的黃女士對記者說。

「澳門協和醫院肩負多重任務。」賀一誠表示,優先為澳門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和更多就醫選擇,切實增進澳門居民健康福祉;致力於發展成為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醫學中心;為澳門醫療人員提供高層次、多樣化的培訓和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共同促進澳門醫療事業優質發展。

澳門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設離不開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作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點獻禮工程之一,澳門半島至氹仔的第四條跨海大橋的設計建造備受關注,確保高質量如期竣工通車,我們責無旁貸。」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思昌表示。

加大財政投入,不斷改善民生

在澳門半島某大廈從事物業管理的浦女士臉上總是掛着笑容,不時與進出大廈的人員打招呼。「去年,我在特區政府舉辦的就業配對會上找到這份工作,今年初還漲工資了!」浦女士開心地說,今年伊始,澳門特區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各崗位工資隨之調整。

就業是民生之本。2023年,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累計舉辦行業專場配對會152場、綜合旅遊休閒企業配對會48場、大型招聘博覽會3場,並推出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專項就業計劃9個,加上其他各項就業配對措施,成功對接就業約1.38萬人次。在相關政策的持續推動下,2023年澳門整體失業率下降至2.7%。

見到錢小姐時,她正和朋友們在咖啡廳聚會。「我從上海大學畢業回到澳門,入職一家綜合旅遊休閒企業至今,已經提職加薪兩次,今年初這次最開心!」錢小姐樂觀地說,澳門經濟復蘇勢頭良好,未來機會更多。

記者了解到,澳門特區政府持續推動6家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為本地僱員提供培訓、創造晉升機會。目前,相關企業正積極發展更多非博彩元素項目,為更多本地求職者提供崗位。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特區政府一直把改善民生、關愛照顧弱勢社群作為施政重點,並持續推行多項措施,社會服務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舉例說,特區政府對社會服務機構的資助金額由回歸初期1億多澳門元增至2023年逾16億澳門元;各類社會服務的受惠人次,由回歸初期每年8萬多人次,增至2023年逾520萬人次。

「近年來,明顯感受到特區政府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序內容越來越豐富,服務越來越高效。」林先生滿意地告訴記者,身份證續期、車輛使用牌照稅繳納等在手機上即可辦理,還有許多事項在特區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的自助服務機上就能完成,非常方便。

活動精彩紛呈,宜居宜業宜遊

剛剛過去的3月,澳門各項活動精彩紛呈:為期8天的首屆澳門國際喜劇節剛剛落幕,澳門國際短片節接續上演,「2024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也在月末舉行。「戲劇、演唱會、古典音樂會、畫展、書法展、文化論壇等遍布全城。」在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工作的徐小姐說。

「文化味道濃厚的澳門,宜居宜業宜遊。」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表示,「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一代代澳門人,我們應更具有創造性,進一步發展澳門文化藝術事業。」

澳門第三產業佔比超過90%,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極大改善了公共服務設施,也為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澳門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致力於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

熱愛體育運動的高女士每天早上6時30分左右會乘坐公交車,從澳門半島去位於氹仔的奧林匹克游泳館游泳。「坐公交車只要3澳門元,60歲以上人士游泳收費只要10澳門元,這都是政府提供的好條件。」高女士說。

3月17日,高女士參加了澳門國際10公里長跑賽。「澳門賽事很多,組織工作做得不錯。期待藉助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機會,澳門能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高女士說。

記者從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體育局了解到,澳門舉辦的高水平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幾乎覆蓋全年,澳門國際龍舟賽、WTT澳門冠軍賽、大灣區3×3籃球賽、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及澳門國際馬拉松等,吸引了眾多體育運動愛好者到澳門參賽。

「越來越多澳門居民愛上體育運動,積極樂觀,這才是『體育之城』的核心要義所在。」歐陽瑜介紹,澳門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着力推動「演藝之都」「體育之城」建設。(人民日報記者 富子梅)

頂圖圖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呂馨 增進民生福祉 澳門重大民生工程相繼竣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