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三農有優勢 小微有特色 普惠前景廣 郵儲銀行構建差異化增長曲線

有片 | 三農有優勢 小微有特色 普惠前景廣 郵儲銀行構建差異化增長曲線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4-09 09:52:0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4月2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658.HK;601658.SH)在北京召開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攜手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姚紅、副行長徐學明、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杜春野、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牛新莊、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共同回答了投資者、分析師、媒體等關心關注的10多個問題。

 劉建軍強調郵儲銀行既要跑得快,又要質量好。記者觀察到,五大差異化增長極成為該場業績發布會的高頻詞彙,三農、小微、普惠這三個與郵儲銀行自身定位高度相關的詞彙,也頻頻在該行2023年的業績回顧中被提及並深度解析。該行以五大差異化增長極為價值創造新引擎,深挖郵銀協同獨特優勢,重視數據賦能,在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了社會責任和價值創造雙豐收。

 價值創造穩 已分紅近1200億元

 在發布會一開始,行長劉建軍對去年該行取得的業績進行了分享。2023年,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429.12億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同;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4%;實現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862.70億元,同比增長1.23%。總資產達15.7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0%;負債總額達14.7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4%;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存貸比持續提升,凈息差2.01%繼續保持同業領先;不良貸款率0.83%,撥備覆蓋率347.57%,各項風險指標均保持行業優秀水平。惠譽、穆迪、標普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繼續給予郵儲銀行中國商業銀行最佳信用評級。

 去年,郵儲銀行的貸款總額實現雙位數增長,全年增長13.02%至8.15萬億元,帶動存貸比增至58.39%。從中收來看,剔除上年理財凈值型產品轉型一次性因素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2.05%,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該行董事會建議向全部普通股股東每10股普通股派發人民幣2.610元(含稅),總額約人民幣258.81億元。據統計,2018年以來,郵儲銀行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30%的水平,自2016年9月上市以來,2016-2022年度累計分紅金額達1195.63億元。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759.png

 郵儲銀行客戶經理走訪專精特新企業客戶。

 大力撐經濟 實體貸款新增翻倍

 郵儲銀行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劉建軍表示,去年該行貸款中實體貸款新增佔比超過100%。

 具體來看,2023年,郵儲銀行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較上年末增長37.52%;推進「雙碳」工作,綠色貸款餘額6378.7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46%,連續三年獲得明晟公司ESG評級A級;持續深入「三農」、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等領域,涉農貸款新增再創新高,普惠小微貸款年凈增佔比近30%,民營企業貸款客戶增長超過9萬戶;助力恢復和擴大消費,消費信貸新增市場佔有率居同業首位。

 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杜春野表示,去年郵儲銀行的普惠金融實現了「增量、擴面、提質、增效」。「十四五」以來,該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3.86萬億元,餘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2%。去年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1.46萬億元,增長近2750億元。目前服務普惠小微有貸款餘額客戶217萬戶,戶均貸款餘額67萬元,服務的客群更加下沉、更加普惠。同時,資產質量也持續向好,去年底普惠小微不良率1.5%,較2018年末下降了1.64個百分點。

 關於如何加快打造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商和科技金融生力軍,進而構建小微金融差異化增長極,杜春野表示具體措施是推進「三個新」,一是通過升級小微金融的數字化新體系,二是構建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新機制,三是聚焦新質生產力開拓新賽道。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806.png

 郵儲銀行綠色金融「貸」動風電產業發展。

 差異化增長 凈息差領先同業

 2023年,郵儲銀行持續培育「三農」金融、小微金融、主動授信、財富管理、金融市場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劉建軍表示,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已成為拉動郵儲銀行發展的新引擎,信貸差異化增長極的餘額突破5萬億元,佔比達62%。

 三農金融成為該行的金字招牌,以「三農」金融數字化、集約化、場景化轉型為主線,郵儲銀行通過構建郵銀協同、總分聯動、母子合力的服務體系,積極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該行涉農貸款增長3464.98億元,餘額達2.15萬億元,增長19.16%,在增量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實現了價格和風險的平衡。

 在小微金融方面,郵儲銀行持續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以數字化破解小微金融在營銷、產品、風控、運營、服務等領域的難題,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6萬億元,在客戶貸款總額中佔比近18%。

 郵儲銀行積極探索通過主動授信實現低成本獲客、風險可控的零售信貸發展新模式,運用精準客戶畫像,挖掘潛在優質客戶,實施全流程線上受理、審批和支用,達成「秒批秒貸」的極簡客戶體驗。實施15個月來,主動授信貸款餘額突破1500億元,不良率低於0.5%。

 財富管理方面,該行豐富產品貨架,加快提升隊伍專業核心能力,做好客戶長期陪伴。截至2023年末,AUM規模突破15萬億元,增長近10%;服務VIP客戶5148.0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8.72%。

 郵儲銀行也通過數字化轉型深耕同業生態圈建設。「郵你同贏」平台註冊機構達到2407家,累計交易規模突破2萬億元;堅持交易轉型,豐富業務價值貢獻,債券交易規模同比增長75.40%,票據貼現量突破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堅持差異化發展策略,郵儲銀行提升了資產負債配置效率。2023年實現利息凈收入2818.03億元,同比增加82.10億元,增長3.00%,凈息差為2.01%,繼續保持同業領先。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813.png

 郵儲銀行貸款支持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建設。

 為農村授信 零售銀行覆蓋城鄉

 郵儲銀行近4萬個網點和超6.6億戶個人客戶,70%都分布在縣域地區。劉建軍表示,郵儲銀行零售大行的優勢從業績上得以體現。去年該行零售貸款增速較行業平均高出4個百分點,新增零售貸款的佔比較行業平均高出了23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郵儲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33%,佔營業收入的72.83%,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服務個人客戶6.63億戶。

 劉建軍表示,該行發揮主動授信的優勢,並結合多年建立信用村的傳統模式,充分做好農村地區的授信工作。將以往與村基層組織、種養殖大戶的合作演進為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市場滲透更加廣泛。

 年報顯示,在全國49.2萬個行政村中郵政集團建設「郵樂購」站點42萬個、郵儲銀行建設信用村超30萬個。依托「自營+代理」運營模式,再加上線上直銷銀行和手機銀行,該行為廣泛可觸達的線下渠道補齊了「線上拚圖」。

 「把郵儲銀行的觸角通過郵政集團更廣泛地延伸到各個鄉村,這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優勢。」劉建軍談起郵銀協同神采奕奕。他認為郵政客戶有村、社、戶、企、店五類主體,在服務過程當中形成了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優勢,這些都是郵儲銀行的潛在客戶。郵儲銀行正在推進「融資E」業務,郵政幫忙邀約客戶,銀行進行獨立調查,並通過後台的數據驗證進行貸款審批,去年做了500多億元,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巨大。

 副行長徐學明表示,去年年底該行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達15.23萬億元,其中82%都是儲蓄存款,隨着客戶投資理財意識覺醒,存量AUM有很大優化空間。理財和公募基金代銷面臨發展良機。他還透露,在郵儲銀行購買保險的客戶有4500萬,相較6.6億的龐大零售客群相比,未來增長空間也很大。

 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表示,該行已在全國設立100多家財富中心,開業了4傢俬行中心。近三年「財富周周講」活動累計覆蓋客戶超過1300萬人次,去年組織的全國理財經理現場輪訓覆蓋面超過1萬人,該行持續啟蒙客戶的財富管理理念和需求,並有效提升理財經理服務客戶的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金融陪伴。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821.png

 郵儲銀行金融助力特色農業繪就豐收美景。

 數據增效益 服務高效觸手可得

 近年來,郵儲銀行以「資產」視角重構大數據應用體系,推動向數據要效益。2023年,郵儲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12.78億元,同比增長5.88%,佔營業收入的3.29%。

 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牛新莊表示,該行圍繞「戰略入腦、科技強心、數據造血」,進一步驅動數字金融服務升級。2023年,郵儲銀行實現手機銀行9.0、同業合作平台、數字員工系統等382項工程投產上線。

 該行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全面推進數字生態銀行建設。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統2023年12月16日第一批次投產上線,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2024年1月27日全面投產上線,個人、公司核心系統均實現了賦能升級。

 在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方面,郵儲銀行也持續發力。該行建立了360度客戶全景視圖,涵蓋客戶分析、營銷管理等9大領域、49個應用場景、147項分析主題,支持鄉村振興、風險防控等多項重點業務發展。讓數據資產「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如今農戶打開郵儲銀行手機銀行,即可隨貸、隨用、隨還,金融服務觸手可得。截至2023年末,該行個人手機銀行客戶規模3.61億戶。

 牛新莊表示,2024年,該行會持續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以「十四五」IT規劃為引領,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推動全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新動能。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829.png

 郵儲銀行參展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共繪振興景 金融活水潤產業

 劉建軍表示,「三農」金融列為五大差異化增長極的第一極,是郵儲銀行最重要的主責主業,該行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年報中透露,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郵儲銀行將深度下沉的服務網絡與「小而美、美而優」的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打造了三種極具特色的鄉村產業金融服務模式。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產業貸」累計放款2028.92億元,結餘1324.80億元,凈增1131.20億元。

 郵儲銀行大力推廣「鏈式服務」,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通過深化與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該行組建專屬服務團隊,通過「精準對接、按鏈服務」,逐級為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在四川,該行與擁有「飼料-畜禽養殖-食品加工」一條龍產業鏈結構的某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合作,針對下游客戶創新推出「飼料產業貸」,基於引入的飼料產業數據,靈活配置風控規則,實現自動審批、快速放款,切實提高產業鏈客戶的金融服務效率。

 該行也充分發揮「郵銀協同」的獨特優勢,圍繞果蔬、茶葉、菌類等100個重點產業,積極制定綜合服務方案,提供「寄遞+電商+金融」綜合服務。在吉林梨樹縣,郵銀雙方協同合作,積極走訪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產業客群,融入「大田種植、棚膜蔬菜、肉牛養殖」三大產業發展。截至報告期末,服務糧食客群14.65萬戶、肉牛客群近1.5萬戶、蔬菜棚膜客群8956戶,全年貸款投放超6.5億元,助力農產品銷售超1.4億元。

微信截圖_20240409094838.png

 郵儲銀行金融活水助力福建省大田縣打造生態宜居、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

 注重基於產業發展實際來提供金融服務,郵儲銀行現已為全國300多個特色產業集群「一對一」制定服務方案,匹配額度、利率、還款方式等貸款要素,打造了「一群一策」服務特色產業模式,為鄉村特色產業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記者 鄧建樂)

 頂圖:郵儲銀行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現場。

責任編輯:程向明 有片 | 三農有優勢 小微有特色 普惠前景廣 郵儲銀行構建差異化增長曲線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