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熟悉的「人從眾」畫面頻頻再現 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全面開花」

熟悉的「人從眾」畫面頻頻再現 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全面開花」

責任編輯:朱輝豪 2024-04-09 15:45:1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深圳工作有2年多的林小姐,在清明假期和朋友出門「踏青」,她們爬到梧桐山差點「下不來」,林小姐在朋友圈感嘆:「出門玩的人數實在太多了,和山上樹木的數量有得一比,山海相連的梧桐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人山人海』。」

 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深圳旅遊市場相當火爆,「人從眾」仍然是不少旅遊景點的「一道風景線」。據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4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清明節假期三天(4月4日至4月6日),深圳市共接待遊客301.55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13.9%;實現旅遊收入19.35億元,較2019年增長22.8%。

 在深圳的人山人海中,來自香港的人為數不少。復活節疊加清明節假期,眾多香港人紛紛選擇「北上」旅遊消費,毗鄰香港的深圳承接了當中很大部分的港人。很多網友發現,就算不是節假日,在深圳的旅遊景點、商場、大型超市、餐館等場地,操粵語口音人數比往年多了不少。

 另據攜程公布的數據顯示,深圳位居內地熱門目的地第6,假期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136%。途牛數據顯示,深圳位居熱門客源地第7。

 世界之窗是深圳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其在清明節假期接待了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遊客。世界之窗宣傳室經理唐萬才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清明假期期間,旅遊出遊人次和遊客出遊花費均實現了顯著增長,較2019年同期有明顯提升,人們在旅遊消費方面的熱情和需求正在逐步回升。其中,珠三角家庭親子遊客佔比較高,港澳以及國外來深旅客穩步提升。「在當前的旅遊消費市場中,遊客更傾向於選擇近距離、短時間的旅遊方式,以滿足休閒和放鬆的需求,短途遊、周邊遊等出遊方式受到遊客及居民的青睞。」 唐萬才說。

1729368942_副本.jpg

 國風十二花神表演(世界之窗供圖)

 多地旅遊市場「爆棚」

 不只深圳,內地其他旅遊城市在清明假期同樣迎來了遊客出遊的高峰。當中既有江西婺源、雲南大理等著名旅遊景點,亦有不少新晉網紅旅遊城市,比如甘肅天水市、河南開封市等。在目的地選擇上,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北京、成都、上海、重慶、深圳、廣州、西安、杭州、蘇州、南京為清明假期最熱門的國內旅遊目的地。另有相關數據顯示,遊客量漲幅超過50%的目的地城市分別為泰安、淄博、天水、開封、景德鎮。其中,近期因麻辣燙火出圈的甘肅天水持續「熱辣滾燙」,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1倍。山東曲阜、河南開封等地客流增長明顯。

6610b97c0cf2279cb776fd2a.jpg

 4月5日,遊客在位於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石窟遊覽(新華社圖片)

 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清明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此外,多個第三方平台數據亦顯示,清明假期出遊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攜程發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遊總結》指出,不少旅客選擇利用小長假出遊放鬆身心,假期期間,國內本地遊、周邊遊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11%、350%;回鄉祭祖的傳統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的升溫,鄉村遊訂單同比增長了239%。

 美團發布的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吃喝玩樂」日均消費規模同比增長39%,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消費規模居全國前列。採摘農家樂、露營等受追捧,相關美團交易額同比增長超180%。「漢服妝造」搜索熱度同比增長230%。

 新時代文旅研究院院長吳若山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剛剛過去的2024年清明小長假紅火數據表明,中國文旅市場已呈現「全面開花」的繁榮景象,這不僅是旅遊業復蘇的有力證明,也反映民眾對於旅遊的熱情和需求正在逐步恢復且有增強趨勢。

 網紅旅遊城市頻頻出圈

 內地旅遊市場有多火爆呢?舉例而言,甘肅天水在「麻辣燙」的美食及麥積山、伏羲廟等重點景區的加持下,近期可謂吸引了天量的遊客,蜂擁而至的遊客甚至找不到住宿的酒店,而被安排進了學生宿舍,引發網絡熱議。據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數據,清明假日三天,天水市(2區5縣)共接待遊客94.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4億元,其中4月6日接待遊客28.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億元。3月以來,天水市已累計接待遊客61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億元。

 另一個火爆天際的旅遊熱門城市是河南開封,其中最具吸引力的「王婆說媒」,天南海北的年輕朋友慕名而去,只為感受「王婆說媒」的魅力,能不能尋找到真愛是另一回事,更多的就是想分享這份簡單的快樂。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新約·馬太福音》這一章節,被後來的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定義為「馬太效應」。如今的網絡時代,「馬太效應」很好地闡釋了當中的許多現象,當前的網紅旅遊城市的熱度或許也可以歸類到此效應。不過,值得思考的是,這些網紅旅遊城市的熱度能持續多久,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曾經的網紅城市山東淄博,一度也是旅客趨之如騖的熱門旅遊地,但熱鬧過後,之前迎來了一段長時間的冷清,不過最近的清明節假期,「淄博燒烤」又重新受到遊客的青睞。

64730bff0cf209ed1e7dbd12_副本.jpg

 遊客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家燒烤城吃燒烤(新華社資料圖)

 在吳若山看來,近期,天水「麻辣燙」、開封「王婆說媒」、泉州「簪花遊」等網紅旅遊現象頻頻出圈,顯示出了地方特色文化及特色活動的巨大吸引力。然而,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熱度能否高漲?旅遊品質是否禁得住考驗?這些問題,都值得外界冷靜地思考。

 吳若山指出,一座網紅城市想要持續保持並擴大這種文旅熱度,取決於多種因素。首先,需要保持和提升旅遊供給的品質和特色,確保遊客獲得良好的旅遊體驗。其次,需要加強城市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例如改善交通狀況,提高住宿、餐飲等旅遊服務質量。再次,需要加強文旅融合發展,將出圈的旅遊現象與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等元素相結合,打造特色旅遊產品和線路。通過舉辦相關的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最後,如果這些旅遊現象需不斷創新和完善,保持其獨特性和吸引力,其熱度或會持續較長時間。

 拉動旅遊服務業強勁增長

 內地旅遊業的繁榮,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文旅市場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與出遊相關的酒店、餐飲、交通等配套服務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飛豬平台的數據顯示,清明假期期間,國內遊的主要服務預訂量也在迅速回升,平台上的人均旅遊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酒店、租車和中長線遊產品的預訂量都有顯著提升。

 「旅遊市場的復蘇除了直接帶動交通、餐飲、住宿等傳統行業的快速發展外,更重要的是,推動了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鏈條的全面升級和拓展。」吳若山說,一方面是,文創產品、旅遊商品的開發成為新的增長點。各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旅遊資源,推出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和文創產品,如國潮主題文創產品、民俗工藝品、地方特色伴手禮等,這些產品的開發和銷售不僅豐富了文旅市場供給,也為當地經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另一方面,吳若山指出,旅遊營銷和旅遊服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旅遊營銷更加精準、高效,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旅遊目的地通過數碼化營銷手段,有效促進了地方特色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傳播和推廣,吸引了更多民眾前來體驗和消費,成為帶動經濟繁榮的新增長點之一。此外,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旅遊服務也帶動了研學旅行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地方經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人們已開始憧憬「五一」小長假

 清明假期剛過,很多人又開始憧憬下一個假期了。沒錯,不久之後,內地的「打工一族」又將迎來「五一」小長假,法定節假日有5天,這勢必又會迎來一個旅客出遊的高峰期。

 「根據清明假期文旅市場數據表現可以看出,民眾對旅遊熱情和需求正在逐步增強。『五一』假期作為春季的重要旅遊節點,民眾出遊意願或會高於清明假期。」吳若山說,基於此,預計「五一」假期內地文旅市場或將會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世界之窗宣傳室經理唐萬才向香港商報記者表示,隨着「五一」假期的臨近,預計客流量將會有顯著的增長。加之「五一」假期時間較長,適宜進行短途或長途旅行,因此預計景區將迎來大量的遊客。對這一趨勢,世界之窗將推出連續五天的系列狂歡活動,景區二十多項動感也將全天開放,並延長開放時間,增加演出場次,提高服務質量和旅遊體驗,滿足遊客的多樣化需求。

 吳若山分析,今年的清明假期中,自駕、騎行、徒步等旅遊方式備受青睞,顯示出民眾對於旅遊方式的多樣化需求。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這種趨勢會延續,並且可能會有更多創新的旅遊方式出現,滿足個性化需求。

 吳若山認為,清明假期中,各地舉辦的民俗文化、賞花踏春等主題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表明民眾對於文化體驗和深度遊的需求在增加。「五一」假期,預計將有更多富有文化內涵和體驗感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推出,滿足遊客對於高質量旅遊體驗的追求。

 此外,吳若山還說,隨着國際疫情形勢的逐步好轉,各國出入境政策也在逐漸放寬,這將為出入境遊市場的復蘇創造有利條件。以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為例,由於其假期時間較長,再加上「拼假」,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或將成為熱門出境遊目的地。與此同時,出入境遊的復蘇不僅可促進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將為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記者   朱輝豪)

 頂圖:4月5日,遊客在濟南芙蓉街遊玩。(新華社圖片)

責任編輯:朱輝豪 熟悉的「人從眾」畫面頻頻再現 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全面開花」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