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團結香港基金提6項建議 倡訂立醫社服務策略協調晚期照顧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提6項建議 倡訂立醫社服務策略協調晚期照顧服務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4-09 16:12: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9日)發表新一份題為《晚期照顧早策劃 醫社同行心願達》的政策倡議報告。有鑒於政府推出《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就預設醫療指示立法,基金會認為此舉有助促進晚期照顧的發展,又認為香港需要發展全面的晚期照顧服務,惠及患者、照顧者和其家庭,同時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基金會建議政府發展以人為本、照顧市民尊嚴,且協調有序的晚期照顧服務,並從系統、服務及教育三大範疇作出有系統的改變,並對此提出「一個框架、兩個界別、三種策略」等共6項建議。

5.png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左)、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右)。

一個框架方面,預設醫療指示正進行立法程序,為晚期照顧的發展奠定基礎。政府應藉此機會加強推廣預設照顧計劃,讓市民可以及早表達其對自身晚期照顧的意願和身心社靈的需求,以至得到所需支援。現時香港社會上的預設照顧計劃差異甚大,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為此,政府可與大學或非政府機構合作,制定一個全港標準化的預設照顧計劃框架,以保障市民的晚期照顧權益。借鑒英國、新加坡和澳洲的成功經驗,該框架應涵蓋專業人員培訓,將預設照顧計劃納入醫健通,並協助醫院的不同部門(特別是急症室)與其他醫療和社福機構能就此進行有效溝通。

兩個界別方面,有鑒於目前晚期照顧服務零散,政府應訂立一個連接醫社的服務策略,以清晰界定不同組織和專業人員的角色及合作模式,確保病人能獲得協調有序的護理服務。在醫院系統內,策略應強調紓緩治療與其他專科的互補作用,而醫社之間則需要有效溝通途徑。參考新加坡及本地的例子,此溝通途徑應整合現有的服務轉介網絡,從而簡化病人過渡至合適社區服務的流程。具體而言,政府應設立一套醫院與社區服務緊密配合的協調機制,全面評估患者需求,為他們匹配合適的服務,並定期進行跟進,以確保病人能獲得貫通醫社界別的晚期照顧服務。

三種策略方面,將聚焦於公眾、社區專業人員,以及醫療和社康人員培訓的領域,全方位提升香港市民對晚期照顧的意識及技能。現時,雖然市民對晚期照顧認識較淺,但對此並不抗拒。政府應策略性地針對不同生命階段和準備程度的市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推廣生死教育。例如,通過生死教育為改變並納入中小學課程,從小培養公眾對晚期照顧的正確認識。另外,針對健康狀況轉差的市民及其家人,醫療和社康人員應主動提供關於預設照顧計劃的資訊,為市民後續制定相關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奠定基礎。

此外,對於正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醫社服務的社區專業人員和義工,政府應推出認證機制及提供誘因,讓他們接受培訓成為預設照顧計劃輔導員,及後於不同服務環境中提供有關的諮詢服務。普及預設照顧計劃培訓亦有助於建立社區專業人員和親友傳達晚期照顧資訊途徑。再者,政府應從醫療和社康人員的培訓着手,於大學課程及在職培訓中加強晚期照顧的元素,強調平衡疾病管理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性,避免出現過於側重治療護理的情況。

2.png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致歡迎辭。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在開幕致辭中說,隨着預設醫療指示的立法,公眾對晚期照顧的重視日漸增強,希望藉此契機擴大晚期照顧討論範圍,幫助市民及早表達自己對晚期照顧的意願,同時呼籲政府整合和協調現有醫社資源,降低市民獲得全面晚期服務的門檻。

3.png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講解報告內容。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通過「晚期照顧一二三」,即一個預設照顧計劃框架、醫社兩個服務界別、三種教育策略,我們希望能推動香港發展以人為本、照顧市民尊嚴,而且協調有序的晚期照顧服務,從而滿足市民的身心社靈需求。

4.png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闡述報告內容。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認爲,香港在預設照顧計劃方面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可以參考美國「Respecting Choices」預設照顧計劃輔導員認證培訓,為不同背景的參加者提供培訓,授予參加者與不同健康狀況的市民討論預設照顧計劃的技巧。

頂圖: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份題為《晚期照顧早策劃 醫社同行心願達》政策倡議報告。圖(由左至右):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楊樂思、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

責任編輯:鄭嬋娟 團結香港基金提6項建議 倡訂立醫社服務策略協調晚期照顧服務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