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重要的溝通工具,承載着人類的生活與文化。AIRSIDE由即日起至6月12日於GATE33藝文館舉辦《愛你一萬字》聯展,邀請10位藝術家、設計師及創作單位以「字」展現社區的歷史和故事,帶觀眾深入了解與啟德相連的九龍城、新蒲崗、土瓜灣、黃大仙四區的獨有文化和人情,同時以藝術開啟對社區未來的想像。
參展者Dave Choi利用多年廣告設計的經驗,由大街小巷搜羅的字體,製成「昆蟲標本」。
展覽分為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及黃大仙4個展區,觀眾可透過聲音、影像、平面設計、家具、玩具、互動裝置等了解各區引人入勝的故事。
土瓜灣充滿舊香港情懷,不少同鄉會、武館、醫館、跌打館早年落戶該區,與區內勞動階層建立深厚的關係。醫館內「骨科聖手」、「仁心仁術」等鏡牌反映和睦的鄰里關係,以及土瓜灣獨特的饋贈文化。本地手繪字藝術家Katol Lo深入土瓜灣社區,以街頭寫字工作坊的形式,收集街坊與地區小店的日常故事,邀請他們寫下對店舖的祝福與感謝,並將街坊所寫的文字製成鏡牌,於《贈字無限鏡房》內呈現,映出街坊與店舖的濃情。
觀眾可於《贈字無限鏡房》內打卡,並欣賞刻有街坊心聲的鏡牌。(圖片由Airside提供)
Katol Lo於《手繪招牌SIGN4YOU》展出他歷年的手繪字作品。
港人對九龍城的印象離不開「舊機場」、「小泰國」、「小潮州」等。平面設計師 Jonathan Mak麥朗於九龍城區與泰裔小朋友和街坊互動,以文字與聲音記錄他們對社區的想法,再將其與區內的招牌、街招等文字元素結合,以「見字生聲」為創作媒介,創作流動的光影作品,讓觀眾透過沉浸式影像體驗,遙想九龍城的社區群像。觀眾還可與《見字生聲機》互動,用聲音影響影像,了解創作者如何透過調整聲頻,變出活潑、多變的文字形態。
麥朗收集九龍城社區生活的聲與影,創作影像作品《異口同聲》。
觀眾可用《見字生聲機》改變投影文字的形態。
上世紀60至80年代,香港輕工業發展蓬勃,新蒲崗曾是輕工業重地。隨着製造業式微,曾為經濟支柱的勞動階層也遭淡忘。本地工業設計師利志榮夥拍年輕設計師李鴻健,深入觀察該區的人文及工業活動,創作出屬於新蒲崗的象形文字。同時,為致敬新蒲崗昔日的製造業,他們將「生」產、努「力」、「手」作仔及「辶」(運輸)四字創作成家具,讓觀眾回味「打工仔」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以及昔日「香港製造」的崢嶸歲月。
利志榮與李鴻健以新蒲崗昔日的製造業為靈感,製作文字形態的家具。
黃大仙是本土信仰的孕育地,宗教是社區日常的重要元素。「北魏真書體」創作者兼字體設計師陳濬人Adonian Chan從黃大仙祠作為出發點,以傳統道教「諱字」的造字學為基礎,運用設計手法拆解、重組和再生全新文字。他並夥拍本地玩具設計單位LeeeeeeToy,創作出糅合「光、道、心」字型與意義的文字玩具雕塑,反映現今人們對身心靈滿足的追求。此外,LeeeeeeToy製作了 100個搪膠「人」物,活現祠內信眾參拜的景象。陳濬人亦同時與設計工作室HATO聯手,以數碼互動裝置,讓觀眾化身北魏真書的文字,在熒幕上動起來,感受文字的「活」力。
陳濬人模仿道教「諱字」,創作出以黃大仙祠為靈感的新字。
同場還有三個創作單位,包括扎根土瓜灣的舊物店夕拾,展示本地舊物件上的文字之美;「都市字治學」主理人Dave Choi,蒐集城中招牌、告示上的字體,製成昆蟲標本,組成《見字圖鑑》;設計工作室COMING - SOON主理人兼平面設計師Jason Chan,以當代設計元素製作不同的文字部件模版,讓未必懂設計和造字的觀眾也能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創作專屬於自己的文字和圖像。(記者、攝影:Ruth)
舊物店夕拾展出創辦人馮永權的二手收藏品。
觀眾可用文字部件模版進行創作。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6月12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地點:Airside 312號舖GATE33藝文館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