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港服務業正在洗牌:香港賺錢深圳花是消費升級

深港服務業正在洗牌:香港賺錢深圳花是消費升級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4-20 10:17:58 來源:微信公眾號「趨勢捕捉」

    自去年2月內地與香港恢復全面通關以來,香港市民北上深圳消費的熱情持續高漲。

    就在不久前的復活節假期,北上的香港市民超過190萬人次,「擠爆」深圳乃至更北邊的長沙。不過,不少港媒就報道,香港飲食和零售業者則是哀嘆同期生意較往年下跌兩三成。相比以往,深圳河兩岸的溫差逆轉,似乎令香港業界有些焦慮,很多人甚至建議特區政府收「離境稅」,大有讓特區政府出手把消費強制留在香港的意思。

    當然,香港飲食業、零售業那種求存的緊迫感,非常能讓人理解,但筆者不認同部分媒體將一切簡單歸結於「深圳物價低」「香港服務不好」,甚至說這是「消費降級」。

24.jpg

    3月29日,大批香港市民經羅湖口岸入境深圳。中通社

    「香港賺錢深圳花」

    不是消費降級而是升級

    香港的平均工資以及物價水平的確比深圳要高,日常生活消費品大概有1到2倍的差距,加上目前的匯率差,「香港賺錢深圳花」的確更有購買力。不過,深港兩地的物價差一直存在,需要將香港市民北上消費的場景加以具體分析,才能對這股消費熱的成因以及背後的趨勢有更全面、清晰的認識。

13.png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正在加速進行,是消費熱背後最重要的趨勢。

    香港屯門、粉嶺地區的居民前往深圳購買生鮮食品已經成為消費習慣。

    屯門緊鄰深圳灣口岸,而粉嶺則是距深圳蓮塘口岸非常近。由香港粉嶺乘巴士到深圳蓮塘口岸只需10分鐘,來回車費約20元港幣,長者擁有乘車優惠,往返車費只需4元港幣。而且香港本地的蔬菜、肉類大部分由內地的供應,來內地購買選擇更多、更新鮮。同時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發展「南高北低」,消費業態欠發達的香港北部地區連接的是深圳福田區、羅湖區等繁華都市區,到深圳消費順理成章。

14.png

    香港粉嶺的街市人流稀少

    物價差距是誘因之一,但四通八達的交通、高效便利的通關才是香港市民跨境買菜的必要條件。

    過去一年中,有不少香港影視演員,拍vlog展現從香港西九龍站乘高鐵,一杯咖啡都沒喝完就抵達深圳的體驗,引發不少網友的熱議。香港媒體用「春運式北上」形容今年復活節假期期間香港市民北上的高峰期。港珠澳大橋堵車,各大口岸爆滿,怎麼快速過關?一時間,躲避人流高峰快速通關攻略,成為香港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5周年,香港市民跨境來深消費的熱潮,恰恰說明了「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形成。

15.png

    其次,內地新消費、新零售衝勁十足,香港消費業態正迫切需要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擴展了香港市民的生活半徑,催生了很多新選擇和新的需求。目前香港市民在深圳的消費呈現「全面開花」的趨勢,從餐飲、零售、美容,健身、深度旅遊,甚至是看牙醫。

    不同人群的消費重點不同,拿筆者認識的香港朋友來說,「00後」香港青年軒仔目前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他曾經在廣州讀大學,熟門熟路,深圳是他的周末「遊樂園」,最近他還帶着家人遊深圳,打卡了華僑城歡樂田園的油菜花。「80後」黃先生則是攀岩運動發燒友,深圳的攀岩俱樂部數量多、場地大,來深圳攀岩是他釋放工作壓力的重要方式。

16.png

    深圳光明歡樂田園

    說起「香港消費降級」的議論,他們都表示:「我倒是覺得我們需要消費升級,香港的消費沒有提供到可以升級的服務,所以我們才去內地消費。」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近日談到香港餐飲業近期生意跌幅明顯時說:「北上消費影響的是較為高端的消費。」黃家和認為離港消費的是消費力高的人群,不是對價格差距敏感的消費群體。

    北上消費與南下開店

    深圳河兩岸服務業正在洗牌

    此外,這一輪香港市民北上消費熱,與前幾年內地遊客赴香港旅遊消費有一個很顯著的不同。當年內地遊客在香港的消費以購物為主,而且比較集中在奢侈品、化妝品、奶粉等品類上,當時在港購物的主要吸引力是稅率帶來的價格優勢以及自由貿易港的貨源充足。

    而如今,香港市民在深圳的消費是集中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零售業。香港商業地產管理行業資深從業者就指出,香港人北上消費模式已經常態化,並不是「三分鐘熱度」,香港業界應反思消費模式轉變帶來的影響。

    深圳的零售業、餐飲業是以內地的大市場、海量的消費人群為支撐的,商業模式千錘百鍊,提供給香港市民的是比較新鮮的消費體驗。比如山姆等深圳大型超市很受香港市民歡迎,因為寸土寸金的香港是以「街坊生意」的小型超市居多,從這個維度來講,香港的「街坊生意」是在與大型連鎖超市這樣的商業模式進行競爭。這是消費模式、消費業態的一種迭代更新。

17.png

    而說起消費體驗,社交平台上有很多香港市民對本地餐飲服務的吐槽,比如「限制用餐時間,情人節吃飯一個半小時就開始趕客」,店員「平等的對每一個人黑臉」,進店要快速點餐,不然會被嫌棄等等,而北上消費是「找回了消費者的尊嚴」。

    客觀來說,對於香港這樣一個節奏極快的國際化都會來說,服務業的「冷淡」某種意義上也是快節奏的一部分,但是隨着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香港服務業須置身於整個大灣區的背景中去考慮自己的再定位,僅僅提供商品是不夠的,如今的消費者更注重體驗,更注重情緒價值的提供,香港業界需要思考新打法,留客之道與待客之道都需要香港業界去調整。

    香港餐飲業不乏一些順勢而為的成功案例,比如通過在內地的社交平台發布短視頻,打開了營銷渠道,有香港自助餐廳營業額穩步提升。深港之間的消費熱潮,還催生了很多網絡KOL,「香港賺錢深圳花」成為博主們頗受歡迎的系列短視頻。還有人抓住了「反向代購」的紅利期,通過代購深圳糕點、燒烤、奶茶、鮮花等到香港,月入20萬人民幣。

    商業世界裏永遠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太二酸菜魚、蜜雪冰城等連鎖餐飲品牌,順勢南下。蜜雪冰城在旺角中心銀行樓下開設的首家香港分店,一樣引來眾多香港市民的排隊。而且依然堅持平價打市場。

    如果說香港的租金、人工都貴,導致餐飲業價位普遍較高,那麼蜜雪冰城維持低價策略是否更值得香港業界關注?香港媒體認為內地品牌南下「融和」香港,將在成為新常態。如何將北上消費熱轉換為香港的發展機會,的確考驗香港人的智慧。

20.png

    香港要懂得隨機應變

    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務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多個場合都說過,香港人有想法,懂得隨機應變,經過大風大浪,每次都能轉危為安,而且變得更好。深以為是,香港仍然是全球自由貿易港、仍然有着獨特的東西雜糅的文化特色。這都是香港值得深度挖掘和利用的資源。

21.png

    香港赤柱大街

    即便是在北上消費熱浪席捲的當下,復活節假期的香港赤柱仍然人流涌動,赤柱曾經是香港島的行政中心,歷史人文底蘊獨具魅力。以筆者自身的體驗來說,香港康樂事務署去年推動的香港電影特色旅遊路線,真是一票難求,關錦鵬等導演擔任講解嘉賓,旅遊活動人文含金量極高。這些都說明香港的優勢仍然在,獨特性仍在,我們對東方明珠的信心仍在。

    另外一層信心,是對本屆特區政府的信心。

    特區政府從去年推出「香港夜繽紛」開始就一路加碼,再到如今的「盛事經濟」。近期香港媒體報道說,香港的小型食肆商家表示舉辦七人橄欖球比賽很有幫助,生意額提升了20%。

    本屆香港特區政府推行KPI考核制度,很有「內卷」的意識,去年9月,筆者去香港藝術博物館看展,晚上8點多的時候,遇見香港特區政府文體局局長楊潤雄到館,實地查看「香港夜繽紛」活動的效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則是不遺餘力地在推廣沙頭角的美食,更新短視頻十分勤快,網友們的留言也很熱絡。

    以香港的基礎,特區政府和民眾一心謀發展,沒有理由找不到轉型的方法,沒有理由找不到新的增長點。

    消費與民生:

    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體兩面

    香港市民北上深圳消費熱的本質就是深港兩地的協同發展,大灣區城市的融合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都在共同推動這樣的發展大勢,香港特區政府早在2021年就提出「雙城三圈」的空間架構,而深港邊境由西向東,深圳市規劃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協力推進深港兩地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

22.png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香港特區政府主張由西至東建設了7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后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而在深港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市民的很多民生關切,也找到了解決的新辦法。

    香港市民現在購買深圳醫保的熱情很高。香港公立醫療制度下,就醫花費雖然低廉,但是由於醫療資源相對有限,等候時間較長,需要手術治療的病症排期治療時間有的長達五到六年。現在許多香港市民選擇來深圳就醫,因為非常便捷、高效而且醫生水準也很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在深圳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港澳居民已經超過4萬人。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香港人購買內地醫保貼士」的發文不少,也很受關注。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中制度銜接惠及港澳居民最生動和實用的案例。

    再如深圳鹽田區有為香港老年人提供的養老院,特區政府也通過發放「長者醫療券」來解決香港人在深圳就醫的需求。

    融合發展的大潮,不只是部分行業的大浪淘沙,也有民生福祉、枝葉關情。

    因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就是從硬聯通、軟聯通走向心聯通。香港與深圳這樣兩座經濟體量超級巨大的城市,又距離如此之近,對兩地居民來說,雙城生活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作者:青青 木易禾頁)

責任編輯:蔣璐 深港服務業正在洗牌:香港賺錢深圳花是消費升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