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10隻打火機,就有7隻來自湖南邵東,這是邵東特色產業集群實力的見證。地處湘中腹地的邵東,素有「百工之鄉」「商貿之城」「民營之都」的美譽,已成為湖南省民營經濟的一面旗幟。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萌芽,到九十年代異軍突起,再到二十一世紀走向世界更大舞台,邵東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備受海內外矚目。邵東市成功入圍國家創新型縣(市),入選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領跑縣」......
民營經濟「邵東奇蹟」的背後,奧秘是什麼?
「百工之鄉」扛起湖南民營經濟大旗
談到邵東民營經濟的成效,可以先看一組數字。目前,邵東擁有五大傳統特色產業,一個國家級、兩個省級產業集群,10萬市場主體,1.5萬家法人企業,1300餘家「四上」企業,60萬邵商走南闖北,與全球150多個國家有着經貿往來。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80%以上的稅收和85%以上的就業。
小五金產業是管窺邵東民營經濟的一個窗口,作為中國著名的五金之鄉,該市已培育五金工具生產和經營企業35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80餘家,累計註冊五金商標1557件,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扳手、鉗子、錘子年生產能力達3億餘套件,產品遠銷港台和中東、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此外,邵東市還形成了打火機、皮具箱包、印刷包裝、中藥材等優勢支柱產業。
以產業轉型升級激發民企活力
一直以來,邵東都在走一條「把傳統產業打造為新興產業,把新興產業轉化為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早些年,邵東打火機、小五金等傳統產業,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都佔據了一定地位,表面上看,產品不愁銷路。但邵東企業家「居安思危」,敏銳感覺到產業發展的瓶頸,迫切希望通過創新來實現突圍。
眾所周知,邵東的企業總體來說以中小企業為主。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創新從來不易,單打獨鬥搞研發,既缺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也承受不起創新失敗的風險。
「如果能夠把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的資源整合起來,『螞蟻』也能戰勝『大象』。」因此,組建一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公共服務平台,納入了邵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
記者獲悉,邵東在中西部地區縣級層面率先建立了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滿足了傳統產業升級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機械人、工業4.0、3D打印、自動化裝備等高科技戰略產業,柔性引進院士、國家級人才30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8家,為100多家企業提供了「量體裁衣」式技術服務,協助企業開發創新產品53項,研製出打火機、五金套件、皮具箱包等一批全自動化示範生產線。
匯邵商力量 營造重商氛圍
始於唐宋的邵商被認為是內陸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商幫之一。
近年來,邵東大力實施邵商「回歸工程」,先後出台支持政策清單45條,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解決人才資金回歸涉及的居住、教育、生活等需求,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和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
「平時市委市政府與企業家座談或者開會,大都不是傳統模式的領導坐主席台,企業家坐台下,而是採取圓桌形式,交叉而坐,把C位都留給企業家。」邵東市一位負責人表示,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些細節,廣泛傳遞尊商重商的信號和態度。
如今的邵東,為邵商提供廣闊的創業舞台。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邵東市共有2.6萬多人返鄉創業,投身於箱包、智能製造、新材料等行業,創辦各類經營主體2.5萬多家,其中投資上億元的企業52家。近年來,邵東市湧現了鄧偉明、唐順初、陳軍江、黃玉彪、曾小山等為代表的返鄉投資的邵商傑出代表。
着力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外貿是邵東開放型經濟優勢所在。當前,邵東市正從四方面着手拓展外貿發展新空間:
一是繼續深化與全球市場的聯繫,積極開拓新貿易夥伴和合作夥伴。據悉,邵東今年已組織湖南醇龍箱包等9家企業參展非洲5月份的肯尼亞展;本年度東盟展、俄羅斯展正在組展中。此外,正積極推動非洲、東盟市場海外倉建設。
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優勢,推動外貿產業升級和轉型。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等新興產業,邵東着力提升其外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部分打火機行業企業每年都會通過SNI、CE等多項國際產品質量認證。
三是加強外貿企業的培育和支持。邵東市通過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每年均開展3-5次外貿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提高企業政策理解能力及外貿業務水平。此外,邵東成立的海關服務站加強了對外貿企業的服務,提供便捷的通關、物流等支持。
四是注重外貿發展的可持續性。在推動外貿發展的同時,邵東積極關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問題,推動外貿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提倡招商環保外貿企業落戶邵東,支持外貿企業設備改造升級。
邵東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將通過深化國際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加強企業培育和支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以及注重可持續發展等措施,更好地拓展外貿發展新空間。(記者 文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