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北魏平城與雲岡石窟藝術」學術座談會在深博舉辦

「北魏平城與雲岡石窟藝術」學術座談會在深博舉辦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5-14 14:15:5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北魏平城與雲岡石窟藝術」學術座談會近日在深圳博物館舉辦。本次座談會是深博「文明麗跡——北魏平城與雲岡石窟藝術」特展的重要延伸活動。來自雲岡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和深圳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展覽的策劃與實施、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雲岡石窟藝術、北魏平城時期文化交流融合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深圳博物館館長黃琛為活動開幕致辭,表示「中國佛教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國化進程的重要佐證」,並介紹了深圳博物館策劃舉辦佛教藝術系列專題展覽的成果。深圳博物館首席文物鑑定師、研究員郭學雷主持了第一場主題報告。展覽策展人劉繹一博士進行了展覽概況匯報。

1.與會的專家學者.jpg

   與會的專家學者

 圍繞展覽,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姚崇新聚焦杭州飛來峰高僧取經造像組雕,闡述了對聶摩騰、竺法蘭傳法圖像與唐僧取經圖像造像動機的一些思考;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志榮探討了雲岡第12窟3D複製的時代意義,分享了項目成立發展歷程,指出可移動原真複製窟是石窟寺數碼化探索從田野到展覽的中國文物數碼化成果活化利用解決方案;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常青分享了對雲岡一期造像樣式來源問題的探索,指出曇曜五窟造像和大同新發現的北魏邢合姜墓石槨板佛畫、炳靈寺169窟西秦塑像及壁畫存在相似性,以及其反映的學術價值。

 雲岡石窟是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偉大藝術寶庫,蘊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簡述了隨着北魏統一北方,以及曇曜五窟所代表的雲岡模式的確立,雲岡石窟對於北方石窟寺的開鑿產生的深刻影響。雲岡研究院歷史與民族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雁卿分析了雲岡第12窟是匯聚4個洞窟的構思而開鑿,其在部分細節裝飾上表現了關聯性,指出造像組合、排布的變化以及第12窟中西亞風格濃郁的建築裝飾,應是開窟思想和意義的不同。雲岡研究院雲岡石窟博物館館長趙昆雨分析表示第12窟前室南壁第4幅佛經故事圖應為梵天勸請的題材,簡述了犍陀羅地區常見的商主奉食、四天王奉缽佛傳故事題材,其構圖模式在第12窟發生的變化。深圳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黃陽興就雲岡出土的蓮瓣紋石盒、雙面造像等相關文物展開探討,分析了其與犍陀羅藝術之間可能存在的淵源關係。

 北魏經營平城近百年,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薈萃。民族文化、華夏傳統和域外文明成果相互碰撞融合,為中華文化發展注入了新血液、開闢了新道路。暨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小貴通過文獻梳理,結合考古發現的金銀器、玻璃器及雲岡石窟的圖像藝術等資料,闡述了其蘊含的伊朗文化、印度文化因素,描繪了北魏平城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景象。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樹雲聚焦考古視野下的北魏平城,指出在北魏平城考古中發現了大量的北魏時期重要遺址和墓葬,體現了該時期不同階段的文化面貌。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原所長任志錄分析了北魏平城時期釉陶的發展及其成就,指出釉陶在該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此後的釉陶尤其是唐三彩均受到了其影響。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全洪以嶺南地區考古發現的十二瓣銀碗、六方連續紋銀杯、走獸紋金手鐲等器物為例,從考古文物的角度分析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文化的多樣性對中華文明一體多元的貢獻。

 本次座談會總結反饋了展覽的豐碩成果,通過探討分享展覽相關的學術研究,進一步推進了對雲岡藝術與北魏平城文化的研究深度,深度闡述了中華民族交融匯聚、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記者 黃鶯)

責任編輯:黃鶯 「北魏平城與雲岡石窟藝術」學術座談會在深博舉辦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