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思路新辦法新點子多」

【來論】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思路新辦法新點子多」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5-17 17:15:06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楊莉珊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北京會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時,要求香港做到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旅遊資源。香港旅遊業受啟發「動起來」其中,香港旅遊業議會早前選出6個主題行程供旅客參考,囊括香港獨特生態、文化歷史、風土民情,其中「文化風情遊——深度·長洲」展現香港碩果僅存的小島風情。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遊歷有關路線部分景點,參觀有60年歷史的舊式冰廠,工人以古祖方法——人手鏟冰;島上舞麒麟更富有海陸豐、鶴佬傳統情懷,體驗不一樣的香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夏寶龍主任提到「香港無處不旅遊」的概念非常好,亦是特區政府所推廣,香港已在推展不同深度旅遊、特色旅遊、盛事旅遊等,亦按旅客口味開展新的旅遊資源及產品。他相信香港不同地區都有吸引之處,例如新界的圍村、鄉村風貌、地質公園等,亦有拍戲地點如油麻地警署,都可作推廣。李家超表示:「引入新思路、新辦法,發掘新旅遊資源、開發新旅遊產品,在這個汰弱留強的高度競爭環境,香港人必須警惕、應變,提質、提力,再展香港人的堅毅及實力。政府會不遺餘力『搭台』及創造機遇,而業界亦要各展所長,擔當好自己角色。」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思路新,城市之外的香港,往往是旅客較為不熟悉,亦是容易被錯過的好地方。香港旅遊業議會早前舉行「創意·深度遊」行程設計比賽,選出6個主題行程,包括綠色生態行、親水樂悠遊、文化風情遊、創意體驗行、潮流文化行和歷史深度遊的優勝路線。其中「文化風情遊——深度·長洲」展現香港碩果僅存的小島風情。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傳統與現代文化並存,傳統節慶活動為這座城巿增添魅力。踏入長洲,太平清醮已「起醮」,長洲太平清醮與筲箕灣譚公誕巡遊同日舉行,全城都瀰漫在熱鬧節日氛圍之中。當中的飄色表演,除了針砭時弊的現代裝扮,亦有飄色小演員穿上傳統的粵劇戲服扮成古代人物,北帝廟遊樂場亦有神功粵劇的綵排,因應太平清醮期間的齋戒習俗,餐廳同樣為食客準備了齋菜,沉浸於長洲的節慶文化之中。

除太平清醮和譚公誕外,中秋大坑舞火龍,元朗的天后寶誕英歌巡遊,大澳端午龍舟遊湧,多處舉行的神功戲等,均充滿節慶氣氛,乃吸引旅客的傳統文化活動,足見香港有極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中外旅客看到目不轉睛、拍案叫好,足見香港是旅遊資源富礦,正等待發掘、弘揚、宣傳,做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理念。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辦法新,香港各處,都能夠成為旅客遊覽的地方,例如港島區,中西區的新舊建築可以是旅遊景點,港島南區的海洋公園、各泳灘也可以是旅客到訪的地方;在九龍區,除了著名購物區包括尖沙咀、旺角,現在還有西九文化區可供遊覽;至於新界,要自然風光,西頁及北區等地方有,要行山新界亦有多條行山路線可供選擇,而離島各地方包括天壇大佛等,也是值得一遊的地方。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點子多,香港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除了傳統旅遊區、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之外,香港各區都有大量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相比起人造化的景點,旅客更渴望從古老建築、自然風光、風土民情等深入了解這座城市。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天然主題公園,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西貢地質公園、被譽為最美山村的梅子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客家村荔枝窩、上環別具老香港特色的唐樓,以及五花八門的都市傳說……都納入今次旅議會六大得獎路線中,比人工化的景點更有養分,令人津津樂道,體現「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使香港區區都有旅遊亮點,不再集中於某些地區、某些景點,有助分散旅客到不同區份觀光,為旅客提供更佳旅遊體驗,促進各區經濟活動,亦能讓旅客深入了解香港文化歷史,展現香港多元的文化特色,避免與其他旅遊城市同質化,將香港旅遊資源最大化。

在新界,因其獨特歷史,保留了大量的祠堂、廟宇和古建築,不少都能追溯到清朝早期甚至 更久遠*的朝代。除了建築風格的獨特美感之外,還有祠堂裡的牌匾牌位等歷史紀錄,都記載了這方水土的人文魅力,這些都是絕無僅有的人文歷史記憶;還有圍村的傳統習俗,例如天后誕巡遊、太平清醮和盆菜等等,都是中國傳統習俗的具象化,堪稱人類學的「活化石」。

本月27日起,拉薩及哈爾濱等8個城市民眾可以透過自由行來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感謝中央的關愛及支持,認為可為本港帶來龐大動力,進一步完整個人遊計劃的覆蓋面,而這些城市估計每年約有30萬旅客來港,大約有12億至15億消費額。

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要開拓新思維,應變求變,加強統籌規劃和規範管理,不斷發掘旅遊新資源、優化新路線、深化新體驗,形成各行業協同效應,提振香港整體經濟環境。積極促進香港中西薈萃的文化交流和深度融合,舉辦多樣化大型盛事,打造「國際好客之都」,讓香港成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匯聚世界多元文化的視窗,煥發「東方之珠」的活力與魅力。


責任編輯:林鏗泓 【來論】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須「思路新辦法新點子多」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