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楚考烈王 多個成語與他有關

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楚考烈王 多個成語與他有關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5-19 11:39:2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昨天(5月18日),國家文物局發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發掘以及文物保護重要成果,墓主人基本鎖定為戰國晚期楚國考烈王。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考古截至目前,已提取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組),以及大量動植物遺存。

 墓內最大的青銅鼎雖掩埋兩千多年,仍保留着最初的吉金色。它有望成為迄今為止出土的,我國東周時期口徑、體量最大的青銅圓鼎。

 武王墩一號墓北側槨室雖被盜嚴重,仍提取出百餘組琴瑟等弦樂器。西側兩室遺物極具楚地特色,200餘個漆木俑立姿、坐姿各異,佩木劍。

002.jpg

 東一室青銅禮器組合保存完整。專家初步判斷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紋飾、組合等具有戰國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徵。現已採集整理到的墨書文字、漆木器上的篆刻、青銅禮器銘文,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楚王酓前簠上的「楚王酓前作鑄金簠以供歲嘗」12字銘文,讓墓主身份呼之欲出。

002.jpg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領隊 宮希成:這座墓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珍貴信息,根據墓葬的規模、結構、出土文物和文字資料,結合文獻史料記載,墓主人身份可能就是楚國的考烈王。

 用成語故事 打開考烈王的「朋友圈」

 我們或許對考烈王本人比較陌生,但圍繞着考烈王產生的一系列成語典故,一定耳熟能詳,比如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等等。順着歷史的時間軸,用成語故事打開考烈王的「朋友圈」,認識這位史書中多次提及過的一代楚王。

002.jpg

 史書記載,考烈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秦軍與廉頗率領的趙軍對峙於長平。廉頗治軍嚴謹,臨敵慎重,但趙國孝成王被秦人離間之計所惑,命趙括代替廉頗。趙括熟讀兵書但年少氣盛,不諳韜略舉措冒失,落進秦國的圈套,紙上談兵的結局,是趙軍投降後被秦軍全數坑殺。

 直到考烈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趙國都城邯鄲一直處於秦軍圍攻之下。趙國平原君奉書向魏國國君以及信陵君求救。魏王派軍10萬救趙,但受秦軍恐嚇按兵不進。

 軍情緊急,平原君挑選20個門客,準備突圍到楚國去求援。此時有門客毛遂向平原君自薦。抵達楚國都城後,平原君向考烈王指陳厲害,考烈王從早晨到中午一直不置可否。於是毛遂提劍上前,以性命要挾,直言楚王不應忘記家國屈辱,使考烈王為之折服,最終以雞狗馬的鮮血宣誓為盟,趙與楚的合縱由此得以締結。

 結盟後,楚國春申君率兵救趙。魏國信陵君竊取虎符後引兵北上。等楚國、魏國援軍趕到,秦軍迅速撤退。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竊符救趙的背後都有考烈王的身影。

 公元前238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考烈王病亡。

002.jpg

 這些成語典故,圍繞考烈王,關聯着廉頗、毛遂、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戰國時代的風雲里,這些歷史人物,以人生際遇鑄就如點點星光般的文化經典,匯進中華文明的江河湖海,潤澤後人。

 考烈王鑄釶鼎 青銅重器現楚文化獨特魅力

 圍繞楚國考烈王衍生的成語典故,讓我們對他有了初步印象。受傳世資料的限制,考烈王的樣貌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不過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精品文物「楚王釶鼎」,經考證,很可能是楚考烈王在祭祀活動中專用的重器。

 戰國後期,隨着秦國對江漢地區的咄咄進逼,楚國的政治中心逐漸東移。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國都城東遷至今天安徽壽縣一帶。安徽博物院珍藏的許多青銅器便來自這一地區。

002.jpg

 這件造型奇特的器物,就出土於安徽壽縣的「李三孤堆」高等級楚墓,通高38厘米,口徑55厘米,形狀似鼎卻又在一端留了個開口。《左傳》中有「奉釶沃盥」的語句,因此,釶常被認為是古代盥洗用具。而鼎原為食器,用來烹煮或盛放肉食,後逐漸成為祭祀、征伐等活動中陳設的禮器。鼎也是王權的象徵,《左傳》記載,楚莊王問鼎中原,即有窺視中原王權之意。那麼,釶鼎到底是什麼呢?

 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程露:口沿的外壁是有銘文,對於它的功用,在文獻中是沒有記載的。但是在實際的出土過程中,它的擺放位置是不固定的,有時候它是跟食器擺在一起,有時候它是跟水器擺在一起。既是食器又是水器也是有可能的。

002.jpg

 與楚王釶鼎在同一地點被發現的,還有九件升鼎。造型獨具楚國風格的升鼎,體現了楚文化的獨特魅力。

 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程露:看到這個升鼎,就是楚國的那種與眾不同,又浪漫又神秘的那種體現。它的這種束腰平底的形制,已經完全打破了中原地區鼎的那種鼓腹圜底的造型,完全不同。它是楚文化的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器物。

責任編輯:朱劍明 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楚考烈王 多個成語與他有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