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圳5130個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近700萬簽約居民 31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遍布深圳

深圳5130個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近700萬簽約居民 31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遍布深圳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5-19 16:16:5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以「科學控體重,健康長相伴」為主題的2024年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活動暨基本公衛宣傳月啟動儀式在福田區益田村舉行。記者獲悉,大前海片區目前已啟用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寶安區人民醫院、寶安區中心醫院。同時,還有31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遍布全深圳。深圳還將持續推進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解決港人在深醫療服務基本民生需求。

 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統計,2023年,深圳共簽約居民667.75萬人,較2022年增長213.94萬人。0-6歲兒童等十類重點人群共簽約297.22萬人次,簽約率達88.1%。

 首診在社區,有病找家庭醫生,已成為越來越多深圳人的共識。活動公布了首批20名深圳市五星級家庭醫生和十大「202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並為金牌家庭醫生診室進行了授牌。

 超5成居民續約家庭醫生

 早在2009年,深圳在全國率先依托社康機構開展家庭醫生服務。

 家庭醫生已成為深圳人家門口的「醫靠」。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5130個家庭醫生團隊,2023年共為667.75萬名居民提供簽約服務。其中,續約人數達337.71萬,占總簽約人數50.6%,續約人數較2022年增加88.32萬。

 目前,深圳社康機構總數達926家,初步實現「15分鐘社康服務圈」。加上醫保部門推出參保人統籌報銷制度,在綁定社康看普通門診,報銷比例為75%。退休人員、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更低折扣。

 到社康機構就診便捷又便宜,加上有「醫」可靠,2023年,深圳85.5%的高血壓患者、79%的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機構就診。

 統計顯示,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十類重點人群更是家庭醫生的「忠實擁躉」,2023年共簽約297.22萬人次,簽約率達88.1%。其中,老年人的粘性最大,2023年在簽約機構就診率達66.4%(年內就診不少於4次),較2022年(年內就診不少於1次)提升5.5%。

 作為社康機構的「老客戶」,老年人、高血壓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更對簽約機構服務質量打出了超90分(滿分100)的高分,較2022年提升約2分。

 打高分的原因無他,就是看得好病、管得住病人。家住寶安區航城街道的鄭女士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黃田社康中心的家庭醫生為她配了一台智能化居家血糖測量設備,系統通過APP定時發送短訊提醒她檢測血糖,家庭醫生可實時掌握她的血糖波動情況。一旦血糖出現異常,她的手機就響了起來,「是不是忘記服藥了」「最近是不是沒管住嘴」……

 「如果連續三周空腹血糖異常,家庭醫生還會建議我轉到寶安區中心醫院就診,專科醫生會直接給出診療方案。」鄭女士表示,有了專科醫生與家庭醫生的聯手管理,加上「人盯人」的隨時提醒,自己的血糖近一年來都控制得很穩定。

 大前海片區已啟用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

 深圳全科醫生數量居於全國前列,當前總數已超過9000名,提前實現了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超5名的目標。

 愛「卷」的深圳人,在全科醫生培訓體制也「卷」出了新形式,攜手大灣區醫療集團,建立深港全科醫學培訓體系,目前已輻射至福田、寶安、南山、鹽田和大鵬新區5區,累計培訓金牌醫生128名、金牌護士119名,已有52名全科醫生和43名護士完成課程核獲得結課證書。

 南山區桃花園社康中心家庭醫生曹翠麗正是這樣一名金牌醫生。在社區居住多年的港人老邱早已把她當成「自己友」,有什麼不舒服都會來找她解決。

 曹翠麗還記得3年多前第一次見到老邱的情景,老邱一坐下來就找她要安眠藥。金牌醫生課程告訴曹翠麗,不僅要了解患者的症狀,更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原來,老邱兩個女兒都在國外,他退休後到深圳養老,身邊沒兒女,也沒朋友,非常孤獨。

 曹翠麗讓老邱加了她微信,慢慢開導他,有時聊聊家常,有時幫忙送藥,甚至還教他如何使用內地版各種APP,讓他盡快融入深圳生活。漸漸地,老邱從服5片安眠藥也睡不着,到後來基本不用服藥。

 在深港居民日益緊密的「雙向奔赴」中,健康服務也是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重要內容。在大前海片區,目前已啟用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寶安區人民醫院、寶安區中心醫院。溫暖的燈光,沒有稜角的桌凳,處處可見的私隱床簾,護士先同你「傾計」再分診……這裏實行的是「先全科、後專科」的港式診療服務。

 同時,還有31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遍布全市。2023年,大鵬新區實現港式家庭醫生服務街道全覆蓋,每個街道都有1家社康中心開設了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將家庭醫生服務觸角延伸至港澳同胞。

 深圳還將持續推進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解決港人在深醫療服務基本民生需求。

 深圳共有21885張病床「安」在家裡

 病床「安」在家裡,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的家庭病床服務,在深圳已探索了8年多。

 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的修訂版《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辦法》(試行),將家庭病床服務對象擴大至13類患者,同時,所有的基層醫療機構都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務。

 2023年,深圳市共建立家庭病床21885張,較2022年增加4437張,社康機構全科醫生人均建床3.66張,較2022年提高0.66張。家庭病床正逐步成為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這一分級診療目標實現的額關鍵環節,讓患者「轉得下、接得住」。

 深圳近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探索將養老服務與庭病床服務結合的「兩床融合」機制。

 光明區碧眼社區的老溫,年過六旬,上有一位80多歲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一次沒看住,母親跑出去,摔一跤骨折了。

 社區了解到相關情況後,為老母親安排了「兩張床」:一張是「養老用的」,有養老護理員上門,幫媽媽洗澡、剪指甲、按摩;一張是「看病用的」,有碧眼社康中心的醫護團隊上門檢查老太太的身體,處理褥瘡,測血壓血糖。一舉解決了老溫一家的煩心事。

 光明區還將智慧家庭病床建設融入「兩床融合」中,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實現醫患視頻巡診,更可動態監測生命體徵,實現醫生與家屬共管。目前,「兩床融合」試點項目,已被寫入深圳醫養結合服務相關政策文件,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如何通過家庭醫生服務讓居民更有「醫」靠?深圳市衛生健康委表示,《深圳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於近期出台,將會制定符合深圳實際情況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突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積極探索服務包收付費機制;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

 同時,將完善深圳統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平台,建立家庭醫生智能工作站,連結掛號平台與簽約團隊,方便簽約居民問診。(記者林麗青 通訊員深衛信)

 頂圖圖説:深圳灣社康中心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

 福田龍尾社康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

責任編輯:朱劍明 深圳5130個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近700萬簽約居民 31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遍布深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