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文學舘開幕預熱講座壓軸場對談詩歌創作

香港文學舘開幕預熱講座壓軸場對談詩歌創作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5-19 18:20:08 來源:香港新聞網

5月19日,主題為「從新詩到香港詩」的講座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由黃燦然、萍兒兩位香港詩人對談。這是香港文學舘開幕預熱講座壓軸場,連續兩個周末共四場講座,讓市民感受「香港有文學」。

講座舉辦地,亦是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的現場,展出20多位南來作家的珍貴手稿及物品,5月20日將是展覽最後一日向公眾開放。

20240519278669d2cee2.jpg

「在香港寫詩,應該是最不容易的。」詩人黃燦然在報社從事編譯工作20多年,他一開場便回到很現實的問題。「我的工作與詩歌沒有關係,如果我有點野心的話,就沒有辦法寫詩了。」

工作、養家、供樓……在謀生不易的香港,黃燦然始終按照自己的愛好,做自己的事情。「哪怕這一點事情只剩下一條線,我還是抓住它,我很幸運還能這樣。」

現場來了不少詩歌愛好者,有白髮長者,也有初中學生,讓人很驚訝亦很欣慰,香港原來是這麼有詩意的地方。

202405192788baabef4c.jpg

同為傳媒工作者的羅光萍,同時也是香港文學舘助理館長、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在這場對談中,她是詩人萍兒,出版多本詩集。正如她在講座上分享的:「詩人是驕傲的,進入創作狀態時是超脫的;詩人同時也是謙卑的,我們都是平凡人。」她分享了詩歌創作的日常:下班回家路上、維多利亞港,甚至是一杯凍檸茶、一鍋紅油火鍋,都是創作的靈感。

談到香港詩時,黃燦然分享了很奇特的體驗:香港有別於其他的華人社區,從中文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廣東官話是這裏的主流語言;只有香港詩,別人知道你在寫香港,讓人知道你從哪裏來,也讓這個地方的人有着無比的親切感。

現場兩位講者還一起讀詩,解析現代詩,講座的最後,萍兒一句話留給了詩歌更多想像空間:「詩不需要懂,你只要去共鳴。」

長達兩個小時的分享,一切都是關於詩,對於觀眾而言,這是一個奢侈的周日。這樣的純文學講座,此前已經舉辦了三場,主題分別是「張愛玲與香港的未完故事」、「香港兒童文學的傳承與啓後」、「情發於聲:跨媒介與未來文學」。同場舉辦的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5月11日以來吸引市民遊客入場,在鬧市中打開了文學時光的卷軸。




責任編輯:徐樂釗 香港文學舘開幕預熱講座壓軸場對談詩歌創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