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加沙戰爭破局之路短期內恐難見曙光

張眼看天下|加沙戰爭破局之路短期內恐難見曙光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5-20 16:04:1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最近幾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進攻拉法問題上頭疼不已,正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且不說全球南方許多國家對以色列表達強烈不滿,與以色列「志同道合」國家的態度也不含糊。

 5月15日,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芬蘭、荷蘭、新西蘭、韓國和瑞典等13個發達國家外長聯名致信以色列外長卡茨,要求以軍停止對拉法的地面攻勢,並採取「能力範圍內一切措施」減輕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開放包括拉法口岸在內的所有口岸,以確保更多援助物資運入。除美國外,七國集團所有成員都簽了名。

 美國未簽名,並不等於認同以方窮兵黷武。5月12日,布林肯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警告,以色列或因全面進攻拉法承受極高代價,即使以軍大規模進攻拉法,也很難消除哈馬斯威脅。以軍先前宣布清剿的加沙地帶北部,哈馬斯已重新集結。以方必須提供加沙戰後規劃,「以更好方式」讓加沙地帶「獲得更持久的安全」,但內塔尼亞胡政府至今未能提供保護拉法平民的可信計劃。

 5月13日,沙利文在白宮對媒體吹風時,同樣呼籲以色列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無辜平民及其福祉,強調以色列對加沙需要一個明確的戰略收尾。他引述拜登之語稱,拉法的任何行動都必須與戰略結局有關。他警告,「以軍向拉法市中心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將是一個錯誤,將使大量平民處於危險之中,以色列不會有明顯的戰略收益」,並轉述拜登的態度稱,如果發生這樣的行動,美國不會提供某些攻擊性武器。

 歐盟態度也很明朗。5月15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發表聲明,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軍事行動,遵守國際法,保護平民,「不要進一步加劇加沙本業已嚴峻的人道主義局勢,並重新開放拉法過境點」,以免給歐以關係帶來「沉重壓力」。

 以色列內部分歧亦進一步公開化。5月15日,以色列戰時內閣三人組成員、國防部長加蘭特發表視頻講話,呼籲內塔尼亞胡宣布,以色列不會對加沙地帶進行「民事控制」和「軍事統治」,並明確反對以色列在戰後控制加沙地帶。他要求內塔尼亞胡軍事行動與政治行動齊頭並進,立即推出替代哈馬斯管理加沙地帶的戰後安排,為成立巴勒斯坦行政當局做好準備。如果以色列選擇重新佔領加沙,他將不再留任。

 戰時內閣另一名成員,前防長、中間派本尼·甘茨支持加蘭特的主張。5月18日,他也發出最後通牒稱,如果政府不在三周內就加沙戰爭採用新計劃,仍選擇狂熱分子的道路,把整個國家引向深淵,他將辭職。所謂新計劃,指的是甘茨提出的讓被扣押人員獲釋、結束哈馬斯掌權、使加沙地帶非軍事化,以及在美國、歐洲、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的合作下建立一個國際民事管理機構管理加沙。

 對加蘭特的指責,內塔尼亞胡沒有讓步。他回應稱,在武裝分子被擊敗之前,這樣做毫無意義。只要哈馬斯仍然存在,就不會有任何一方管理加沙地帶,尤其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並強調組建一個控制加沙地帶機構的首要條件是「消滅哈馬斯」,並在視察拉法附近一處以軍基地時再次強調,拉法之戰對打擊哈馬斯戰役「至關重要」,「將決定戰役的許多事情」。

 顯然,拉法是哈馬斯的最後據點。內塔尼亞胡無視國際社會的一再警告執意攻打,目的就是徹底摧毀哈馬斯盤踞在那兒的四個營,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其所思所念用中國思維概括無非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當然,去年哈馬斯恐襲成功乃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大的安全政策失敗,堪稱內塔尼亞胡從政生涯的最大敗筆,他急於擊潰哈馬斯一洗前恥,以期換回民心,確保戰後繼續掌權。

 在這樣的心態下,內塔尼亞胡在反制甘茨施壓時絲毫沒有示弱,反指對手選擇的是向自己的總理而不是哈馬斯發最後通牒,提出的條件等於是「委婉地說」以色列已經失敗。事實上,內塔尼亞胡雖然內外交困,但仍得到右翼勢力的鼎立支持。同屬利庫德集團的一些議員毫不留情地抨擊了加蘭特的觀點,執政聯盟成員、極右翼代表人物、國家安全部長伊塔瑪律·本-格維爾甚至敦促內塔尼亞胡撤換國防部長,以確保戰爭目標的實現。

 然而,以色列欲畢其功於一役談何容易。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領導人,甚至以色列戰時內閣也有成員認為,內塔尼亞胡要求「完勝」的目標「不太可能實現」,即使能夠打掉哈馬斯,也會出來一個「哈牛斯」。加沙危機能否趨緩,關鍵要看能否為最終政治安排考慮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建立和平安全的長效機制,以兩國解決方案管理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目前,哈馬斯仍扣押著以色列128名人質,停火談判遲遲不見曙光,加沙北部戰火再起,爆發了數周來最激烈的戰鬥。許多人認為,政府在促使哈馬斯釋放人質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在戰時內閣考慮全面進入拉法、加沙人道主義危機難以緩解之際,以色列反政府抗議愈演愈烈。除一如既往要求內塔尼亞胡下台、舉行新的選舉,並施壓政府採取直接措施解救人質外,許多示威者最近開始反對以軍在拉法的地面軍事行動。他們要求內塔尼亞胡政府分清主次,必須將達成停火協議、確保人質被安全釋放放在優先位置。

 戰時內閣三名成員有兩個反水意味着以色列政局不穩。今年4月,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KAN)和以色列新聞台第12頻道民調顯示,71%的受訪者認為內塔尼亞胡應立即或在戰後辭職。媒體預測,如果舉行新的選舉,甘茨領導的國家團結黨將勝出。然而,即便甘茨成為總理,以色列對衝突的態度也難望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因是甘茨與內塔尼亞胡之間的分歧主要是釋放人質與攻打拉法孰先孰後之爭,他也認為拉法行動至關重要,只是目前遣返人質更為緊迫。

 近幾十年來,以色列社會右傾化趨勢加劇,高達62%的人口被視為政治右翼。儘管國際社會要求停火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色列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但內塔尼亞胡加沙之戰如何收尾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上所述,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加沙之戰越來越可能成為一場持久戰。

責任編輯:程向明 張眼看天下|加沙戰爭破局之路短期內恐難見曙光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