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理財也是上市公司理財的方式之一。根據同花順統計,以認購日期作為統計標準,今年至今共有21家A股公司購買了信託產品,合計認購金額近30億元。其中,岩山科技購買信託產品金額最多,達7.5億元。從產品類型來看,大多為現金管理類產品,風險較低。
曾經踩雷信託產品的百大集團近日公告稱,公司於去年12月13日至今年4月9日期間,認購華能信託、陝國投、外貿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產品,認購總金額達到1億元。
部分公司擬大手筆理財。3月29日,海信家電公告稱,擬使用自有閒置資金合計不超過人民幣190億元委託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短期中低風險投資理財。
根據記者梳理,年內上市公司認購的信託產品大多為現金管理類產品,期限大多在90天至365天,該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3%,高於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同類型品種。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數據顯示,4月已披露的信託違約產品共有38款,涉及金額82.04億元。其中,這些信託違約產品大都涉及房地產、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領域。由此可見,信託產品同樣存在風險。
對此,上海一家信託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購買信託公司定製的現金類產品風險較低。信託在產品安全性、收益率、期限多樣性、產品設計靈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滿足上市公司各自需求,這也是部分公司青睞的主要原因。不過,購買信託產品並未穩賺不賠,一旦投資標的出現重大風險,產品將出現違約,此前部分房地產信託爆雷就是案例。」(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