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江蘇南通被列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啟東作為南通沿海開放重要板塊之一,充分發揮濱江臨海、緊鄰上海的獨特優勢,走出了一條江海聯動開發、內外開放並舉的發展道路。
東方大港構築開放發展平台
為適應對外開放的迫切需要,方便企業辦理進出口通關業務,1995年,南通海關駐啟東辦事處經海關總署批准設立,使啟東更快捷地融入國際市場,大踏步地前進騰飛。
靠海吃海,啟東將三水交匯、擁江攬海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壯大。通江達海的優良深水港口、科學超前的發展規劃、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令啟東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啟東港口岸對外開放,至此,啟東昂首闊步邁入「大港時代」。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南通市委提出以「大通州灣」思維謀劃推進新出海口建設,明確將呂四港作為起步港區。
啟東搶抓江蘇沿江沿海開發戰略以及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機遇,全力建設呂四起步港區,對外開放步入了快車道。經過三年火力全開的建設,逶迤的江海岸線上,一個個產業區塊崛起,如捲軸般鋪展出一條條現代產業走廊。
2023年,呂四起步港區「2+2」通用碼頭作業外貿船舶47艘次、內貿船舶55艘次,完成件雜貨吞吐量116.13萬立方米、散貨吞吐量115.02萬噸,實現經營收入9083萬元。
江蘇新出海口呂四港區
跨江融合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上世紀80、90年代,有不少來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師」利用周末到啟東鄉鎮企業參與工作。後來乾脆辦起上海的聯營企業,那會啟東到處可以看到某某上海廠啟東聯營廠的牌子。啟東在此過程中逐漸對接上海、融入上海。
2002年6月,啟東提出融入上海的戰略思路。「十一五」期間,啟東又制訂「江海聯動、橋港互動、接軌上海、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2011年12月24日,崇啟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啟東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經濟圈。2013年,啟東委託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對接上海專題研究。
外高橋啟東產業園、祝橋啟東產業園、上海自貿區啟東生物科技協作產業園等滬啟合作園區的建設,更是打造了承接上海產業溢出高能級平台,進一步加速兩地產業融合發展。如今,「上海、蘇南研發,啟東生產;上海、蘇南產業,啟東協同」成為常態,2021年~2023年,啟東市累計承接來自上海、蘇南的億元以上項目佔全市落戶產業項目的比重達67.5%。
在深層次接軌上海、融入蘇南中,眾多優質企業、項目紛至遝來。過去,服裝、玩具、輕紡類產業牢牢佔據着「當家花旦」的位置,隨着市場變化利潤空間縮小,增量潛力日漸萎縮;而今,啟東主動融入上海「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等新型產業體系,將上海、蘇南作為招商引資主戰場,打造根基牢、動力強、韌性足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目前,啟東正迎來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的強勁風口。今年,啟東將更高質量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施深化跨江融合江海聯動發展行動,加快推進交通暢聯、科創互動、平台共建等六大工程,深化醫療合作、教育交流、環境共治、文旅互動,實現開放「同圈」、產業「同鏈」、生活「同城」。深化與上海、蘇南資源整合、平台對接、項目合作,打造上海、蘇南向北輻射的首選城市。
江蘇啟東濱江生態綠廊
綠色生態繪就幸福底色
2017年,啟東攻堅克難、迎難而上,順利完成沿江堤岸的整治工作。2021年6月,濱江生態綠廊首開區開工建設,2022年7月1日正式開園。曾經的砂石灘一躍成為集濱江騎行、林下穿行、濕地慢行等主題於一體的特色公園。
近年來,啟東深入推進國土綠化建設、江海岸線修復、空氣質素提升、城市綠化建設等行動,生態環境保護結出累累碩果,與此相應,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2023年,啟東PM2.5平均濃度24.3微克/立方米,已連續5年列江蘇省第一;優良天數比例87.1%;17個市考以上斷面優Ⅲ類比例達100%;綠地覆蓋率達44.05%,林木覆蓋率達23.94%。
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2015年,啟東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2020年,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位列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1位。2023年,啟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85元,比上年增長5.9%。
40年來,啟東統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市農業總產值由1984年的10.29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192.9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4年的439元,提高到2023年的34743元,增長了78倍。
如今的啟東,江海與城市共生,產業與生態共榮,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啟東正續寫沿海開放新篇章。(趙振華 宋璟 李天舒 龔麗麗)
頂圖:江蘇省啟東市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