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地方志/趣】從春花落到青衣——古地名如何在社區發展中「古為今用」?

【地方志/趣】從春花落到青衣——古地名如何在社區發展中「古為今用」?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6-03 21:18:0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類及附錄部類》責任編輯 蔡兆浚

 青衣古稱「春花落」,最早見載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粵大記》所附〈廣東沿海圖〉。當時,「春花」一名亦延伸指該島南端的小礁——春花石(洲仔,今已填海,與青衣島連接)及其對出的海面——春花洋。關於「春花落」的得名,有說意即「春花盛開的村落」,其中「春花」即石斑木,又名車輪梅,「落」是指聚落之意。今日青衣島東南,仍有一處小山稱為「春花落」。

 位處海路要道 古來寇患之所

 明清時期的青衣是海路交通要道,惟古來深受海盜困擾。康熙《新安縣志》記載,嘉靖十二年(1533),海寇許折桂、溫宗善入寇,千戶顧晟追捕時,於春花洋戰死。至於鄰近青衣的荃灣,古代更被稱為「賊灣」,後曾被英國人稱為「海盜灣」,荃灣聖溪灣(今海濱花園)更留有地名「三百錢」,得自海盜向經行船隻勒收行水的傳説。海盜猖獗,迫使最早定居青衣的林氏他遷,其他早期居民陳氏、鄧氏及張氏則居於山頂一帶以為防備,及後方逐漸散居山腳涌尾村、老屋村、大王下、鹽田村等地。受限於此,青衣在明清時期未如元朗、上水、大埔等地發展出有規模的的傳統墟市與鄉村經濟網絡。

 從春花落到青衣

 清初厲行遷海,春花落村民被逼內遷。康熙八年(1669),清廷復界,並於雍正、乾隆年間鼓勵廣東北部、福建、江西等地客籍人士南遷新安,開荒建村。嘉慶二十四年(1819)《新安縣志》首次記載了「青衣」之名,為官富司管屬的客籍村莊。客籍人士建立「青衣村」後,「青衣」逐漸取代「春花落」,原名漸被遺忘。

 青衣地名的由來,為該島一帶海域盛產青衣魚,故有土名「青衣潭」,及後亦成為村落之名。結合嘉慶《新安縣志》卷三〈輿地略二•物產〉對青衣魚的記載,較為可信。另一類似說法指該島形似青衣魚。一個流行的説法指青衣原名「稱衣」,謂古時常有商船停泊該島售賣衣裳,稱衣計錢,故名。此說或是以「青衣」之音附會,不合古人買布裁衣的生活形態。

 「涌堯」、「中嶼」? 外國航海圖中的青衣

 外國繪製的早期航海地圖,亦記載了青衣不同版本的地名。1780年,英國繪製的《中國南海海圖》,將青衣島標為Chunfalo,應為春花落的音譯。181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澳門航道圖》,則將青衣島標為「涌堯」,疑為青衣的誤譯。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獲朗他尼繪製《新安縣全圖》,則是青衣一名首次準確地出現在西方地圖中。

 1900年港府的《香港殖民地圖》將青衣標記為Chung Hue,而1907年陳壽彭翻譯自英國地圖的《中國江海險要圖誌》將青衣島標記為「中嶼」。日本人繪製的《香港近傍圖(1937)》和《廣東省水路網圖(1938)》則將青衣島標記為青衣,並在括號中標註「中嶼」一名。直至1960年代,港府的地圖多在Tsing Yi的島名下以括號附註Chung Hue的異名,但到了1970年代,港府地圖則只顯示Tsing Yi一名。「中嶼」、「涌堯」等名的出現,或是繪製者對青衣拼音誤譯所致。

 地名命名 應考慮古今承傳

 從「春花落」和青衣的例子可見,不少古地名雖然湮沒在城市發展的歷程中,但作為香港歷史沿革和集體記憶的載體,古地名承載的歷史人文內涵實是一項寶貴的文化資產。在地區發展中,實應深思在建立新事物的同時,在地名上兼顧古今融合,但需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復古,而是要古地名與現代社區的發展有機結合。如在新區、新街道、新屋邨命名中,古地名可作為一項參考因素。與其大量命名一些千人一面,沒有地區個性和含義的地名,適量「古為今用」,沿用古名,既方便記認,增加居民對自己社區的認識,建立歸屬感,也是香港歷史的一種普及和承傳。

 《青衣島上見春花》

 春花洋上見春花 萬國津梁接海涯

 昨舊一新中嶼島 青衣燈火眾人家

QQ截图20240603211846.jpg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郭棐《粵大記》所附的〈廣東沿海圖〉,則是已知記載「春花落」的最早地圖。

QQ截图20240603211955.jpg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英國船長海特根據葡萄牙及中國地圖繪製而成的《中國南海海圖》,將此島標為Chunfalo,可見當時仍使用春花落之名。

QQ截图20240603212019.jpg

 1810年(嘉慶十五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船長羅斯進行水文調查而編制的《澳門航道圖》將青衣島標為Chungyu與涌堯。LOC_88691655 (1)美國國會圖書館

QQ截图20240603212049.jpg

 1866年由意大利傳教士獲朗他尼繪製的《新安縣全圖》亦標記了青衣的地名和Tsing i的英文拼音。

QQ截图20240603212116.jpg

 1900年版的《香港殖民地圖》仍以Chung Hue標示青衣。

QQ图片20240603212134.png

 光緒三十三年(1907)陳壽彭翻譯的英國地圖《中國江海險要圖誌》卷一的第八圖標有「中嶼」一名。

QQ图片20240603212157.png

 光緒三十三年(1907)陳壽彭翻譯的英國地圖《中國江海險要圖誌》卷一的第八圖標有「中嶼」一名。

微信图片_20240603222351.png

責任編輯:朱劍明 【地方志/趣】從春花落到青衣——古地名如何在社區發展中「古為今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