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二讀吉林旅發大會|松花江大河文明與世界對話的全新邏輯

二讀吉林旅發大會|松花江大河文明與世界對話的全新邏輯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6-15 22:16:00 來源:香港商報網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抒發上世紀三十年代東北人民悲憤情懷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至今仍然是松花江大河文明最具紀念碑性質的文化符號之一。作為整個東北的母親河,松花江波濤中流淌的悠久文化記憶與不同時代精神,及其與世界對話的篇章,當然不止於此,亦可上溯更為遙遠。其悲時低沉、喜時燦爛,不一而足。

2.jpg

松花江源頭長白山天池

    2023年,東北旅遊火爆全國,亦頗令世界旅遊市場側目。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時代旅遊高質量發展命題下,重新思考松花江大河文明的文化價值、旅遊價值乃至世界價值,進一步豐富東北文旅內涵,已然時機成熟。

    吉林省文旅再次領先而動。6月14日在松花江正源長白山舉辦的吉林省旅遊發展大會發布了《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修編)》(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以展現、展示「松花江世界級大河文明」為主旨,以「冰雪度假、避暑休閒」為發展重點,將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建設成為國際知名、中國一流的世界級大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級冰雪旅遊度假地。

    松花江大河文明與世界的全新對話邏輯,由此確立。

    善用天賜一水  構建大河旅遊發展新路徑

    眾所周知,大河流域地區是人類生存發展、文明進步的源頭。而在當前中國,大河旅遊方興未艾,正在加快形成不同類型的水域旅遊產品,不斷湧現大河旅遊新業態。據相關研究報告,中國水域景觀類景區2019年接待總人數達7.88億人次,僅次於文化遺蹟類景區。隨着2023年以來旅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大河流域已成為培育文旅新質生產力的新黃金賽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松花江吉林省段最為難得的是,山水齊備。

    松花江名源滿語「松阿里烏拉」,意為天河,切中發源地長白山天池。東晉南北朝時,上游稱速末水,即因天池水流瀑布直下濺起白色浪花飛沫而得名。

    早在2.5萬年前,松花江上游便是華夏先民生息之地。《山海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不咸即長白山,肅慎是東北先民最早的有名部族部落。初據長白山之尾,後居長白山之首,直至後世子孫挹婁、勿吉、女真、滿族等,縱橫大河南北,締造了燦爛的東北文明。

    松花江為中國流域面積第三大河。吉林省段生態資源豐富,山嶺重疊、植被茂盛,蘊藏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亦即白山湖、松花湖、查干湖等姿態萬千的水系湖泊。全域並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糧食基地、生態屏障。

    基於以上優質資源稟賦,作為吉林省東部旅遊大環線北環的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將全段流域的長白山、延邊、白山、吉林、長春、松原、白城等7個市州26個縣市區納入全盤布局,提出打造國際知名、中國一流的世界級大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級冰雪旅遊度假地。

    松花江大河文明的世界性,在吉林省段顯著具備「主地標」特徵,一則其為東北文明的策源地,二則是地區精神文化的核心標識,對周邊區域具有輻射帶動性、引領性,體現了自然變化、歷史變革、文化影響力,是自然松花江、歷史松花江、文化松花江價值突出、內涵豐富的重要載體。

    為充分激活上述獨特優勢,吉林省《規劃》依據點軸空間發展理論,創新提出構建「一核兩極,一廊多節點」的松花江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以長春、吉林為「核心」的松花江文旅驅動核,東部大長白山世界旅遊目的地和西部松嫩鶴鄉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的「發展極」,以松花江生態文化旅遊「走廊」。

    在空間布局與功能定位上,「一核」長春、吉林市位於松花江吉林省段的中游,據《吉林省旅遊萬億級產業攻堅行動方案》,到2027年旅遊收入力爭突破7000億。其所依托,包括城市、古蹟、工業、科教等豐富人文資源,具有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的優勢和前景。作為東部增長極的大長白山世界旅遊目的地,有山水、森林、冰雪三大元素;西部增長極的松嫩鶴鄉國家公園,則有濕地、仙禽,傳統農耕、漁獵文化等元素,均為親水休閒勝地。

    上述規劃理念,充分體現了區域旅遊資源互補、協同發展、錯位發展的戰略創新精髓,有利於區域整合一體,同抗松花江大河旅遊這面大旗。

3.jpg

松花江長白山天池源頭段瀑布景觀

    彈撥松江十二韻  布局松花江吉林段文旅IP矩陣

    要把松花江的天賦異稟用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保護好、繼承好,重在保護、要在傳承、難在利用。創新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文化、資源、產品、品牌四個要素,對文旅元素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及全景式展示,賦予其時代的價值和意義,使其走向人間大眾、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吉林省《規劃》極具創新地回答了時代之問、行業之問。

    立足「一核兩極,一廊多節點」空間規劃格局,《規劃》提出推進交通、文化、產業、旅遊、生態的「五帶」同建,圍繞與松花江關係密切的長白山、撫松新城、長白山文旅開發區、白山湖、紅石湖、松花湖、吉林濱江城區、霧凇島、松花江中段、松原濱江新城、查干湖、嫩江灣等「一山四城六水一島」等資源,打造「松江十二韻」,構建世界級文旅體驗區。把松花江打造成為吉林省又一張世界名片,將成為世界人民心心嚮往的大河旅遊目的地。

    目前,在「一核兩極,一廊多節點」空間布局中,也已發展較為成熟的「一核」,亦即松花江中段的長春、吉林市,為此打出了樣板。

    長春2023年接待遊客1.47億人次,旅遊收入2411億元。今年春節、五一等假日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均再創歷史新高。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接待遊客420.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3.8%和71.5%。

    近年來,長春堅持全域發展,加快文旅資源全域、全季、全要素、全產業鏈整合,堅持文化和旅遊雙輪驅動、冰雪和避暑雙業並舉,對接全省旅遊產業總體布局;大力發展以冰雪、避暑為核心的文旅產業,做優冰雪新天地、四大滑雪場、十大冰雪樂園等產品體系,培育避暑康養、避暑研學、避暑旅居、避暑度假等新業態,持續提升「都市冰雪」和「22的夏天」品牌影響力;堅持項目支撐,推動長春方特、中鐵這有水、名家匯雕塑公園等重大文旅項目落位;加快發展「農文旅」,實施「醉美鄉村「系列活動,推進天定山度假小鎮、蓮花島影視休閒園升級,打造鄉村旅遊精品……這些創新,強力支撐着長春在松花江世界級文旅體驗區的核心地位,並將持續增亮其在新時代松花江大河文明中的明珠色彩。

    松花江在建城史24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北國江城」之譽的吉林市穿城穿過。在2023-2024「最熱」冰雪季,吉林市的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迎來高光時刻。今年以來,開始深入挖掘文脈,延伸冰雪熱度,推動山水、歷史、文化優勢深度融合,激活文旅新業態。

4.jpg

「北國江城」吉林市的濱江風光

    在路徑探索中,吉林市文旅秉持以文塑旅宗旨,為江城旅遊植入文化「晶片」。聚焦文藝繁榮,讓文藝品牌「靚」起來。持續擦亮吉林歌舞、吉劇創作、文學重鎮等文藝品牌,整合資源抓好文藝精品創作;聚焦文化惠民,讓群眾文化「火」起來。廣泛依托城市主要廣場、重點旅遊景區,開展「群星璀璨」「松江藝風」等特色文化活動,全力塑造「松花江文化」品牌;聚焦創造轉化,讓文化遺存「活」起來。以「博物館之城」建設為抓手,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利用力度,加快推進圖書館珍貴古籍和博物館珍稀文物數碼化轉化與利用。

    產品創新方面,吉林市大力發展文旅經營新業態。激活戶外旅遊,大力發展房車營地、帳篷露營等旅遊服務設施,推出松花湖冰釣冬捕、直升機航游等時尚新潮玩法。延伸工業旅遊,打造國家級和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點),深度開發工業旅遊線路。發揮文創賦能作用,開發霧凇、隕石等文創衍生品。推動建設文旅消費集聚區,發展「夜遊」「夜集」等夜間文旅消費新場景,培育「江城新滋味」品牌。持續打造文旅項目新地標。去年來,推動北大湖旅遊度假區整體開發、松花湖度假區雪場擴建、壹田鄉村旅遊生態綜合體、霧凇島旅遊開發、琵河水電旅遊小鎮建設、森林慢谷等6個省級重點項目,正在形成新的文旅IP。

    在「一核」長吉兩市帶動輻射下,「兩極,一廊多節點」與之共同打造的「松江十二韻」,為松花江吉林段近800公里大河、流域面積7.8萬平方公里的白山松水,描繪出一幅與世界精彩對話的美好未來。亦將構成吉林省萬億級大旅遊產業集群的磅礴大動脈。(文/記者 冀文嫻 圖/吉林省旅遊發展大會新聞中心)

頂圖:6月14日吉林省旅遊發展大會配套活動吉林省文旅主題推介活動

責任編輯:林梓琦 二讀吉林旅發大會|松花江大河文明與世界對話的全新邏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