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灣•大橋•大城】大橋經濟時代,何處將成灣區最強動力源?

【大灣•大橋•大城】大橋經濟時代,何處將成灣區最強動力源?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6-17 17:50:48原創 來源:南方+客戶端

長風浩蕩,珠江奔涌,巍峨大橋,跨海屹立。

伶仃洋面,一座座飛架「東西」的大橋,見證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前進步伐。

6月16日,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通車在即,至此,「A」字形交通骨架成型,大灣區翻開「大橋經濟」新篇章。通車後,珠江東岸登陸區將迎來哪些機遇,又如何在珠江東西岸融合中發揮關鍵引領作用?南方+《大灣·大橋·大城》為您解讀。

1_副本.jpg

圖片來源:濱海寶安。

橋與城,從來相伴相生。橋,可以是城市的地標與名片,可以是城市的姿態與風骨,也可以是改變城市命運的「黃金通道」。

在粵港澳大灣區,又一條新的「黃金通道」正在開啟。

6月16日,橫跨珠江東西岸的深中通道正式通過交工驗收。這個大灣區「超級工程」,連接起了深圳與中山,聯通了珠江口,打開了灣區融合的新空間。

有了深中通道,珠江東西岸將真正成為一座「城」。而自古以來,每一座「城」的跨越式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動力強勁、引擎作用明顯的「領頭羊」。

在深中通道連起的這座「大城」里,何處將成為最強「動力源」?

深中通道通車進入「倒計時」,深圳市比科斯電子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長陳克勇也愈發忙碌起來。作為一名「一直在路上」的創業者,他早已看準機會,在對岸的中山進行布局。幾年前,他就在中山火炬新區啟動建設「深中科創產業園」,目前項目建設已經過半。除了建設園區外,他也正借着這個機會,為旗下的納利新材等企業轉型升級尋求新的機會與空間。

陳克勇的所思,也正是深圳、中山兩地許多企業家的所想。歷經7年建設,推進灣區大聯通、大發展的深中通道,終於從藍圖走向現實。

作為珠江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重要一橫,深中通道通車後,深圳、中山兩地車程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縮短至20分鐘以內,並與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跨海跨江通道組成一張連接珠江東西岸的路網,為沿線城市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間、發展空間、想像空間。

2_副本1.jpg

曾幾何時,萬里珠江就像一道天塹,阻隔了珠江東岸與珠江西岸的密切來往,讓這一道天塹變通途,成為了一項持續幾十年的「接力賽」。

1997年,「中國第一跨」虎門大橋橫空出世,架起珠三角首條跨海「動脈」,為區域聯通奠定基礎;200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成為「一國兩制」下粵港澳3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正式開建;還有正在建設中的深珠通道、深江鐵路、獅子洋大橋……這意味着,未來幾年,大灣區將藉由七八條跨江通道形成1-2小時的同城化生活圈。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橋」,讓「大橋經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一抹亮色,也「撐」起了一個不斷「聚」變的大灣區,讓大灣區城市群逐漸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座分工明確、梯度有序、銜接緊密的「城」,迸發出不可估量的協同效應。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曾預測,到2050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將從目前的7000萬增至1.2億-1.4億。如果將大灣區看成一座「城」,也就意味着,未來將有一億多人口生活在這座「城」中。

一座超級大「城」,自然需要一個基礎條件最好、創新動能最足、資源流通最便利、引領作用最強勁的「引擎」。放眼灣區,這個「引擎」當屬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在「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的使命驅動下,黃金內灣沿岸新平台紛紛建立,除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三大自貿區之外,東莞濱海灣新區、中山翠亨新區等都在加快建設中,組成了黃金內灣的「最強平台陣容」,並通過眾多跨江超級工程實現了聯通。

3_副本.jpg

深中通道起於深圳機場互通,與廣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馬鞍島登陸,並通過萬頃沙連接線實現在深圳、中山及廣州三地登陸,也就是說,深中通道開通後,將連接起深圳前海和寶安區、廣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區,為這些平台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4_副本.jpg

圖片來源:搜狐焦點。

深中通道出入口兩端的城區,深圳寶安和中山翠亨,自然是最直接受益者。與此同時,緊挨着寶安的東莞濱海灣新區,也有望通過兩地在交通、產業上的「握手」,接住深中通道「紅利」,三者還會如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般,緊密串聯起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國家級戰略平台。

5_副本.jpg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港產學研基地深港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克科看來,深圳寶安、中山翠亨、東莞濱海灣將有望成為未來大灣區這座「城」中最大的「動力源」:「隨着深中通道開通,翠亨新區跟寶安軸心相連,區域經濟聯繫緊密;東莞濱海灣新區與寶安無縫銜接,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前海擴區後,寶安中心區、大空港、海洋新城等片區納入大前海範圍。寶安、中山翠亨、東莞濱海灣新區這個三角區就是未來大灣區最大的『動力源』,這個機會千載難逢。」

作為一名奮戰在製造業一線多年的創業者,陳克勇對即將到來的深中兩地產業新格局有着敏銳的感知和清晰的判斷:「通道開通後,三大類企業會逐步形成『深圳+中山』的經營模式,一類是需要大量生產空間的先進製造業企業,一類是有大量重型實驗設備支撐研發的企業,還有一類是鏈主企業。同樣,中山也會有一批優質的企業加快到深圳布局的步伐,借深圳的力量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這與學界分析的深中通道開通後「深圳總部+中山基地」「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的產業聯動新模式不謀而合。

深圳是大灣區核心引擎,承擔着引領灣區發展的重要任務。而在珠江東西岸融合發展這個「課題」中,深中通道深圳端出口所在地寶安,則是被寄予厚望的「排頭兵」和深中同城、互聯互通的橋頭堡。

6_副本.jpg

在深圳「「十四五」規劃」中,寶安的一個重要定位就是「打造珠江口兩岸融合發展引領區」。

將這個時代課題交給寶安,必然是基於寶安的「綜合實力」。

寶安是深圳的經濟大區、產業大區、人口大區,2023年GDP突破5200億元,擁有商事主體93.4萬家、約佔深圳市1/4;製造業企業5.45萬家,佔全市總量超1/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7200家、連續七年居全國區縣級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8家國高企業,這個密度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平均水平的15倍,是廣東平均水平的51倍。

寶安也是前海擴區的主陣地,全區1/5的範圍加入前海,前海2/3的範圍落在寶安,寶安還擁有全國唯一的「空港、海港、高鐵、高速、普路、地鐵」六要素樞紐型大交通體系,坐擁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亞洲最大」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眾多高能級載體,其「向東可觸摸特區創新脈搏,向西可傾聽灣區濤聲澎湃」的樞紐作用已被各界充分認識、認知和認可。

7_副本.jpg

深中通道通車在即,我們不禁要想,深圳寶安、中山翠亨、東莞濱海灣新區串聯起的灣區「動力源」,將是何模樣?

寶安是享譽國際的先進製造業高地,以電子信息產業和智能裝備為主,是全國唯一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即將落成;翠亨以裝備製造為主,由深中兩地攜手打造的灣區未來科技城預計今年10月正式開園;在東莞濱海灣,OPPO、vivo、小天才等一批智能終端企業已在此布局,大灣區大學、大灣區產業發展基金和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等項目正在落地。

8_副本.jpg

可以預見,未來,一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產業鏈相互深度嵌入,產業協作基礎厚實、產業分工精準有序的產業發展圖景將在這裏鋪開。

「要讓這個「動力源」充分發揮潛力,寶安應主動擔起『支點』角色,要摸着石頭去開衝鋒舟,和翠亨新區、濱海灣聯合起來尋求共贏,合力走上更高台階。」張克科表示。

當前,寶安這台「衝鋒舟」,已開始啟動。

去年6月,深圳中山首次召開聯合招商大會,寶安九圍國際總部區正式亮相。九圍國際總部區距離深中通道半小時車程,將建設面向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機構的「總部院子」,打造灣區開展國內國際經貿、科技、文化交流的核心基地。

9_副本.jpg

九圍國際總部效果圖。

承載前海擴區機遇,今年初,寶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三年行動計劃」,聚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總部經濟、生產性金融服務、會展服務五大領域,以現代服務業賦能珠江東西岸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寶安積極搶佔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主動布局低空、空天、新能源等產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着力推動深港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推動石岩湖與西麗湖片區和光明科學城一體化發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

承載着多年企盼,「一橋飛架,深中同城」近在眼前,我們期待着,一個更加精彩的故事,從這裏開啟。

【撰文】崔潔 王悅

【攝影】何俊(除署名外)

【策劃/統籌】崔潔

【作者】 崔潔;何俊;王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責任編輯:徐樂釗 【大灣•大橋•大城】大橋經濟時代,何處將成灣區最強動力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