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2人——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凝聚態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10人。
薛其坤院士。(圖片源自南方科技大學官網)
記者從獲獎名單中發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薛其坤院士自2020年11月起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國際引領性重大科學突破的傑出科學家之一,他率領團隊取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高溫超導的兩項原創性科學發現,均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學術影響。作為中國量子科技戰略科學家,他一直積極為中國量子科技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量子科技的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發揮出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多個深圳創新主體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中捧杯。
其中在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SHUGUANGCUI參與的「高速移動複雜場景信道特徵及傳輸理論」項目獲評二等獎。
在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南方科技大學胡清參與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深圳大學朱建波參與的「深部能源開發岩體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及應用」 項目獲評一等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張德元、李安寧等人參與的「超聲引導心臟病介入治療技術及產品體系創建與國內外推廣應用」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譚焜參與的「雲計算系統的低時延關鍵技術」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羅軍等人參與的「無柵格動態調製靈活速率光傳送網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楊之誠參與的「CMOS毫米波大規模集成平板相控陣技術及產業化」項目、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張鑫參與的「新型顯示器件高解像度噴印製造技術與裝備」項目獲評二等獎。
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中,包括企業、高校、新型研發機構在內的各類深圳創新主體出現的頻率更高。
其中,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參與的「『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就是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的「下一代互聯網源地址驗證體系結構SAVA關鍵技術與規模化應用」項目、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射頻系統設計自動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及「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基於聚烯烴凝聚態結構調控制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數量約佔該獎項的半壁江山。
此外,深圳市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等聯合開展的「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製造核心技術與裝備」項目,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興森快捷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面向高性能晶片的高密度互聯封裝製造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鵬城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參與的「超大規模多領域融合聯邦靶場(鵬城網絡靶場)關鍵技術及系統」項目,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參與的「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數智化測試與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高效可靠的海量數據存儲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關鍵部件及整車平台自主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項目、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智能網聯車路系統與可信測試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中藥材生態種植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構建及示範應用」項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的「按需可重構的智能業務網絡關鍵技術及規模應用」項目、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膀胱癌精準微創智能診療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項目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從上榜項目可發現,深圳的優勢產業領域中已具備突出的研發實力,並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創新引領作用。在眾多創新主體中,除了華為、中興、比亞迪、大族激光、深南電路、華潤三九等龍頭企業,也有星源材質、贏合科技、先健科技、精鋒醫療等新銳企業。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校的科研人員也參與了多個項目,鵬城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亦展現不俗的科研實力。(作者: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首席記者 王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