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蘇州:開放創新 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蘇州:開放創新 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6-26 21:28:0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26日,「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奮力書寫 『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五場——「堅持開放創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江蘇南京舉行。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蘇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吳慶文及蘇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蘇州歷來重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結合,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開放與創新、創新與產業、產業與資本結合最好的城市之一。」吳慶文表示,蘇州有兩項重要支撐,一是一流的創新生態,二是一流的營商環境。蘇州以0.09%的國土面積和全國1%的人口,貢獻了全國2%的經濟總量,3%的工業增加值,4%的實際使用外資和6%的進出口總額,今年一季度GDP增長7.9%,領跑全國大中城市。總的來看,高質量發展邁出重要步伐,城市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可以用 「五個轉型」來概括。

    發展動力轉型。蘇州正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去年實現了全社會研發投入、技術合同成交額、工業技改投資「三個千億」;產業結構轉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3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支撐有力,傳統產業不斷升級,形成了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投資結構轉型。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基建等領域的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0%。今年1~5月工業投資增速達到14%。今年以來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近1000個、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外資外貿轉型。外貿主體、方式、市場、業態結構不斷優化,去年實現進出口2.45萬億元,今年1~5月增長10.4%,規模接近同期歷史最好水平。蘇州吸引了175家境外世界500強投資項目486個,累計使用外資超1600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三;發展效益轉型。蘇州用更少的消耗實現了更優的發展,近十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超過30%,太湖水質達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9∶1,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吳慶文說,蘇州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向着目標不斷前進。當下要做的事很多,概括起來有「四個新」:激發科技創新「新活力」。以實施科技創新「八大工程」為抓手,推進高能級平台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共建一大批創新聯合體。打通成果轉化全鏈條,發揮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等平台作用,讓更多研發成果走出實驗室;培育蘇州智造「新動能」。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主動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支持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在未來產業培育上實現更多突破。用3年左右的時間,形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蘇州有一批開放合作平台,今年是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蘇州將以此為契機,大膽試、大膽闖,爭取一批先行先試政策,進一步深化開放創新;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秉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守契約精神,保持競爭中性,一如既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蘇州將提供專業化增值服務,及時解決產業、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問題。讓「同樣條件成本最低、同樣成本服務最好、同樣服務市場機會最多」,成為蘇州營商環境的鮮明標識。

    中共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唐曉東表示,新時期新形勢下,蘇州主要做好三件事:擴大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借鑑先進規則,努力為創新提供足夠的機制保障和廣闊的市場空間。蘇州將繼續以深化高水平開放為核心,努力加強與國際接軌,深化與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在財政科技計劃申報、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等方面支持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努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做強載體平台。增強開發區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拓展載體平台的開放創新能級。堅持引資+引技+引智。蘇州還將進一步支持本土企業高水平「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創新項目落地蘇州;優化開放環境。進一步完善「軟服務」,為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將持續在支付、出行、子女教育、社會融入等方面完善舉措,讓外籍人士在蘇州樂享生活、創業無憂。

    今年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三十周年。「我們了解到,國務院計劃出台文件,支持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賦予園區一批先行先試的政策,中新兩國政府計劃共同發布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合作願景、簽署在園區開展數字貿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吳宏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面向未來,園區重點聚焦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節點、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高地三個方面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三年內,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500家,各級科技領軍人才總數超5500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均突破3000億元,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四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5%。(記者 杜林 宋璟 華振)

頂圖:6月26日,「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奮力書寫 『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五場——「堅持開放創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濮建明 攝)

責任編輯:林梓琦 蘇州:開放創新 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