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這不是廢墟—應天齊當代藝術展」亮相深美

「這不是廢墟—應天齊當代藝術展」亮相深美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6-27 10:06:3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由深圳美術館組辦,王林擔當學術主持,游江策劃的「這不是廢墟——應天齊當代藝術展」28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深圳本土藝術的發展離不開默默耕耘的藝術家們,作為深圳美術館的品牌項目,此次展覽時間跨度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從素描、水粉、水彩到版畫,從影像再到裝置,「這不是廢墟——應天齊當代藝術展」主要展現了藝術家應天齊從藝60餘年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重要作品。

 關注本土一直是深圳美術館的學術定位之一,深圳美術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逐漸湧現出一批在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家。近些年,深圳美術館經過梳理和研究,組織和策劃了一系列深圳本土名家的個展,展現了當代深圳本土藝術家的風采與成果,不僅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也為深圳美術館收藏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627100624.jpg

 應天齊作為深圳乃至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他1949年生,是安徽蕪湖人。1998年,調入深圳大學。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的《西遞村系列》等系列作品曾獲得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銅獎、優秀作品獎,日本—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獎,中國美協 80~90 年代版畫創作貢獻獎。因為藝術創作方面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力,他還出任中國美協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評委。中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村還因其代表作而聞名於世,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錄入的世界文化遺產地,當地政府亦因其突出的貢獻在西遞村建成「應天齊西遞村藝術館 」。2011 年以來他先後參加了第54 屆意大利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第十三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舉辦了「世紀遺痕與未來空間」個展,成為了華人藝術界首位以個展進入該展的藝術家,2020年他還參加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出任該展的藝術總監。

 學術主持王林認為,作為傑出人才引進移民深圳,應天齊的文化身份,意味着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偉大成果有無數個人作為見證。本次展覽從上世紀70年代到當下,跨越時間有半個世紀之久。別的不說,僅就繪畫而言,就可以說是從"前面的畫到面前的畫",確實是一部個人藝術奮鬥史。此次展覽,應天齊不想做循規蹈矩的回顧展,不走尋常路,要在深圳美術館做成一個有整體空間感和綜合藝術性的當代藝術展。故展覽重心不僅是架上藝術,更重要的是實體藝術包括大型裝置作品、影像藝術包括公共行為藝術作品等。這個展覽既不同於當下流行的沉浸式視覺盛宴,也不同於博物式陳列的歷史文獻展,而是一個在白盒子裏完成但具有公共藝術性質和大眾參與深度的現場空間展。

微信截圖_20240627100451.jpg

 策展人游江指出,應天齊一直在藝術上不斷尋求突破,從架上繪畫到裝置、影像和行為,一方面他的創作在表現形式上不斷地突破以往的創作,另一方面,他是不確定世界中的「確定者」和「不被定義者」,「確定者」在於他一直用藝術的方式反映着生活,用藝術行為介入到現實生活之中,「不被定義」在於在藝術創作上他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某一種媒介的創作之中,而是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進行多種媒介的選擇和組合,讓媒介自己「說話」,所以他不是某一畫種的藝術家,他的創作亦無關前衛,他不是為了新形式來進行藝術主題的演繹,而是他在用自己的觀念與行為介入到社會現場,用不同的藝術作品回應當代社會的變化。他的方法論就是不斷地呈現問題,並用藝術的方式進行回應和追問。應天齊的作品一直都在用作品回應着社會的現實,他不斷迭代的藝術語言都來源於他所面對的現實生活,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觀眾的普遍共鳴。

 據悉,展覽將展至2024年9月1日,展覽期間主辦方公共教育部還組織和策劃了系列公共教育活動,歡迎廣大市民和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展覽和參加活動。

責任編輯:黃鶯 「這不是廢墟—應天齊當代藝術展」亮相深美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